不待惩劝,而国人安
——美术及其美育与建构新疆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论认识

2013-04-02 17:19王晓玲马振林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农民画美育建构

王晓玲马振林

(1,2.昌吉学院美术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不待惩劝,而国人安
——美术及其美育与建构新疆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论认识

王晓玲1马振林2

(1,2.昌吉学院美术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本文从美术的社会功能入手,对美术及其美育与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潜在的重要关联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美术教育与美术活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元素,对个体的和谐成长和人格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懂得不断完善个体人格意识的公民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美术及其美育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强化普及美术教育、积极倡导有益的美术活动是促进新疆建构和谐社会的可行性途径之一。

美术;新疆;和谐社会

美术及其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具有重要关联与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通过了一项关于推进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其中第六条:“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孔子将艺术的修为与道、德、仁的修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艺术的修为看做人生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之一。人们只有在“道,德,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方能“游于艺”。说明“游于艺”的境界是人们各种修养即综合素质集中的、综合的体现与升华。而美术作为“艺”的组成部分,既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的各种修为(素质)的综合体现。东汉王延寿认为美术具有“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化功能。张彦远把“图画者”的作用提高到了“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的安定、整饬社会秩序的高度。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②同功…。”在张彦远看来,采用特有的技法、反映社会现实及自然与人文环境、反映主观世界、重视主客观和谐关系、讲究创新的美术,与佛家六经的功能一样具有牧养人类精神、为人类精神提供归所的心理调整、慰藉作用(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及美术活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能促进社会个体公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人类心理健康、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的形成,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因为具有懂得美、懂得用美而不是极端宗教或邪教思想不断完善个体人格、向往和平稳定的和谐社会生活意识的公民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根本要素。尤其在新疆,具有完善人格的公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美术如果在新疆积极发挥“辅德以为治”[1]的功能,那么,美术将为新疆社会实现“不待惩劝,而国人安”[2]的和谐景象助一臂之力。

一、美术及其美育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多种功能助力和谐社会建构

(一)美术及其美育具有促进新疆各民族间团结、社会和谐的交际功能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占中国陆地总面积

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汉族39.5%。新疆有维、哈、回、柯尔克孜、达斡尔、塔塔尔等47个民族。新疆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南疆和田、喀什和北疆乌鲁木齐周边。但这些地州同时分布着塔塔尔、回、柯尔克孜、汉、塔吉克等民族,呈现出聚居与散居相结合的分布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互相交流、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但由于民族间语言不通,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交流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阻碍了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美术以直观的形象画面传达信息、情绪情感以及思想,不但能够跨越语言交流障碍,而且能够借助形象达到直观、明了的沟通效果,降低沟通难度,让各种语言、各个文化层次的人都能够接受理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道:“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比如佛教、基督教借助壁画、雕塑的形象性克服了语言交流的局限性得以广结善缘广泛传播、计划生育宣传、各种性病预防宣传,均采用卡通画或者彩色图片方式进行传达而收效显著。艾滋病在美国肆虐之时,美国社团组织针对艾滋病感染人群的低文化层次特点,大量发行图文并茂的册页、宣传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三国时,曹植在《画说》中写道:“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可见,不同的观画者之所以能产生共同的情绪情感,是因为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充当了无声的传递共同情感的工具。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唤起人类共同的情绪情感。共同的弃恶扬善的情绪情感恰是团结的基础。王森然③感慨:“托尔斯泰把情绪的传导当做一种人类团结的工具,实有几分至理。”唐阎立本《步辇图》作为绘画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无声交流工具,克服了汉藏民族间交流存在的语言障碍,直观地传递、见证了汉藏政治经济文化交好、渴望和平团结的共同心愿。因此,充分挖掘美术的交际功能,是跨越新疆多民族之间交流中语言障碍、增进深层次了解、促进团结与和谐的捷径。

(二)美术具有的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和谐的教化功能

“风俗,天下之大事。”“古之善治者,未尝不以风俗为首务。诚以天下风俗之所关,而将以作兴其笃厚忠贞之气也。故周之富强不如秦,广大不如汉,而延世至于八百年者,岂非风俗之美致然欤?”[3]善治者擅长于在社会中养成笃厚忠贞的风俗之美,才使得周存国近千年。在王守仁看来,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善治者与风俗之美的结合。国家行政职能部门是善治者。纵观新疆世事,宗教信仰是一些风俗习惯的源流之一。与宗教相关的风俗习惯良莠不齐,与人为善等积极因素是宗教风俗习惯中的“良”者;极端宗教或邪教、暴力恐怖思想恰是其中的“莠”者。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对新疆的惠顾政策、行政自治、宗教信仰自由等管理手段,强有力地保障了新疆整体局势的稳定与发展。如何根除风俗习惯中的“莠”者,作兴其笃厚忠贞之气,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呢?荀子认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4]这里的乐是广义的艺术,美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美术及美育具有根除风俗习惯之“莠”、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三)美术及其美育具有涵养心性、致良知人格、维护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功能

从徐复观:(欣赏中国艺术)“则犹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比喻美国一位政治家:“艺术是愉悦的沟通、可爱的品享、奉献的无声、延年益寿的境界、使世界宁静的良药”的描述,说明艺术作品及其审美享受能够通过艺术美使人们驱除烦躁,从而涵养心性,维护身心健康。由此推论:一个身心内外和谐、生理与心理健康、道德水平合格、专业素养过关、具备纯正审美趣味的公民,是个人素质达标、默默为构建和谐社会

尽力的公民。而这种致良知人格的形成,凭借的正是对以美术为组成部分的艺术的审美过程。美术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能够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鲁迅更是认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之好尚,亦可辅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日之优美而崇之大,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5],具有促成和谐社会的功能。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美术教育被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疗治心理、协调人的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被各国政府重视,定为必修科目。④

二、美术及其美育实现建构和谐社会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有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大学等9所高校均陆续设有艺术专业,新疆美术教育发展主要注重学院高层次纯美术的纵向发展。哈孜·艾买提的《罪恶的审判》曾享誉第四届全国美展,克里木·纳斯尔丁的油画《哈密麦西莱普》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佐然木、阿不都西库尔等画家的作品均享誉国内外。但是,据调查,当下南疆各地的基础美术教育缺失严重。去南疆支教的美术专业学生教授美术课的很少。北疆虽说基本能开齐开足美术课程,昌吉市、呼图壁等地个别学校还开设了书法等校本课程。但也有一些学校闲置了美术活动室和价格不菲的陶艺设备。2008年以前,高中美术基本为高考美术服务。事实上,忽视美术教育,就等于忽略了美育对各族民众思想的影响,一些不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种植愚昧甚至祸患,成为破坏新疆社会稳定安宁的不良因素。因为,人的正确美感如果不加以培养,粗俗的邪念势必滋生。“新疆2013年中考方案2月19日公布,今年中考将增设艺术科目,在音乐和美术中二选一,分值为50分。”[6]新疆教育行政部门终于出重锤落实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考美术虽然只有50分,却为强化普及美术教育建立刚性措施迈出了一大步。

首先,大力普及美术教育,提高新疆全民素质是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在全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小学毕业,甚至小学没有毕业。初中、高中毕业的农民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务农的很少。农村外出打工以及留守务农人员频发打架斗殴、赌博、嫖娼、非法同居等事件。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受教育时间太短,受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美育;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的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打麻将、打扑克、跳简单的集体舞等档次普遍较低的娱乐活动上。无论留守儿童还是城市孩子,心理较为脆弱,常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不健康心理状态。即便是高学历、身体健康的成年人,由于心理发展跟不上身体和智商的发展,也会严重阻碍心理健康、完善人格的形成。他们给家庭、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乃至悲剧,因为他不能完成从感性人到理性人的升华。如:云南大学杀人犯马加爵、复旦大学被害研究生黄洋、南昌航空大学腐尸、北大清华坨投毒、南京师范大学情侣杀人案、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杀舍友案等。“非常6+1”、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层次较高的活动,经济投入很高,一般收入的家庭很难承受。如果在学校的教育中没有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又缺乏足够的美术活动氛围和审美活动,人们只能打麻将、赌博,走向人性的分裂,甚至接受极端宗教或邪教思想聊以自我麻痹走向歧途,寻找扭曲的灵魂自慰。只有通过普及美术教育,才能实现以美育代宗教的社会理想,才能实现人性的完善,协调发展人类的各种能力,为建构和谐社会助力。美育的方式很多,美术是其中最直观、最形象、也能跨越语言障碍的方式。

甘肃通渭地处陇中贫瘠之地,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但在通渭人的生活中,却有家家练书法、家家挂字画的风俗。“由于文化产业厚积薄发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渭的教育事业,中小学入学率、大中专升学率均属甘肃前列,社会治安状况更是出奇的好,刑事犯罪率仅有万分之二,成为全国犯罪率最低的地区。”[7]上述报导充分说明,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它不但传授美术知识、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而且能够涵养心性、致良知人格、淳化民风,降低犯罪率,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美化人的

心灵,增强辨别善恶的能力,美化人的行为,改变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生活,提高城乡文化娱乐档次。新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乡党委副书记柳鹏林告诉记者:“画画的农民多了…现在打架斗殴的人少了,打麻将、赌博的人也少了,村民们的生活平安祥和,…。”[8]说明农民画引领了麦盖提人健康的、积极的、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有效占据极端宗教思想滋生的罅隙与土壤,破除维吾尔等民族落后狭隘的“心中之贼”。可见,强化普及美术教育是提高新疆全民素质、降低犯罪率、实现和谐社会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培养农民画家,拓宽农民画流通渠道,建立良好市场机制是改善新疆城乡文化娱乐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全面普及美术教育为培养纯正审美趣味的农民画家提供了基础,推广农民画将为农民画的发展营造社会氛围。为充分体现农民画移风易俗等功能提供机遇,麦盖提县在1988年就被文化部授予“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二十多年以来,麦盖提农民画作为当地文化特色,媒体给予大力报导宣传,一些研究者进行了多方位研究,而未予以在全疆推广。如果农民画得到大力推广,人们能够像甘肃通渭的农民、陕西户县农民、南疆麦盖提县等地农民那样,农闲工余,拿起笔练习书法、学习绘画、雕刻,创作美术作品,既能修身养性、完善人格、提升家庭文化底蕴,又因作品的销售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还能抵御极端宗教、邪教等不良思想的浸入、消除愚昧、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社会现象。当然,推广麦盖提农民画不能只凭借宣传与研究,还应该建立系列服务体系,活跃农民画市场。比如定期举办展览或比赛、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建立画廊、联系画商打通农民画销售渠道等。加上农民画家和农民画的基层特点,不失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第三,转变观念,实现学院派美术的普世价值是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目前,新疆美术从建国之初的学院派基础就很强,美术创作水平在全国都很高。尽管每年有文化下乡活动,但新疆学院派的美术作品的大众接受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比较有限。学院派作品走入社区老百姓生活的很少,走入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就更少了。学院派作品纯粹沦为获奖的标的、社会上层的赏玩与经济投资方式之一,从而使学院派美术作品失去了普世的社会担当,失去了普世精神价值。只有合理对待美术作品的商品价值和投资意识,才能把握学院派美术服务于民众的发展方向,将现代文化艺术核心价值观表达出来,引领新疆先进美术思潮,使学院派美术的普世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第四,依靠组织机构,释放美术引领先进文化能量是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由各个村的书法爱好者组成的书法协会、由各个村美术爱好者组成的美术协会、由摄影爱好者组成的摄影等协会,是河南郑州巩义鲁庄镇积极发挥组织机构——协会的力量,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文化凝聚人心的成功做法。通过倡导书法、绘画、油画、集邮、摄影、奇石展、狮舞、大鼓、腰鼓、戏曲、秧歌、河洛大鼓等艺术活动、展览、比赛,既陶冶了农民群众的情操,又充实了广大干群的精神文化生活。该镇农民群众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正确的思想理论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全镇封建迷信、打牌赌博、酗酒闹事、无端上访等不良现象日趋减少,保证了全镇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新疆地处中亚,民族成分多样,美术样式纷呈:油画、水彩、国画、篆刻、书法、版画、土陶、木(根)雕、石头画、岩画、壁画、工艺美术等应有尽有,如果能够有效吸收传统美术营养,结合现代文化氛围,锁定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必定能够释放美术引领先进文化能量。北京的798和草场街是北京现代艺术引领先进文化卓有成效的前沿阵地和风向标。湖南、西藏、漳州(...“我爱幸福漳州我爱幸福的家”少儿美术书画展)、扬州(工艺美术)等地各种美术活动引领先进文化的案例,以及2012年12月中旬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致函全国省市自治区、兵团文化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本原则,

推出一批描绘美好生活、歌颂伟大时代的群众艺术精品,引领和带动全国美术、书法等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文化部认识到:依靠组织机构,组织多元美术活动、释放美术引领先进文化能量是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总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真正普及美术教育、推广农民画、把握学院派美术的普世担当,是善治者移风易俗,兴其笃厚忠贞之气的治理策略之一,也是新疆能否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全世界都在反恐,而暴力恐怖分子却不断滋生,且呈年轻化趋势。根本原因在于,打击、抓捕暴徒犹如王守仁所指善治者“破山中之贼易”,根除暴力恐怖分子极端宗教或邪教思想则犹如“破心中之贼难”。人的纯正美感不加以培养,粗俗的邪念自然滋生。就如同空地不播种庄稼,不勤于除草灌溉,就只能长满杂草甚至荒芜;如果对人的成长不加以积极地审美教育引导使其人格不断完善,别有用心的极端宗教或邪教分子就会乘虚而入,种植愚昧、祸患和暴力恐怖。在新疆充分发挥美术的普世功能,大力普及美术教育、借鉴麦盖提县农民画的成功做法是促进新疆长治久安、和谐社会建构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论语·述而》.“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则属于乐。

②六籍,即:禅家六籍,也称六经,包括《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

③王森然(1895.8—1984.4)原名王樾,号杏岩,河北定县人。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设有“王森然奖学金”。

④1860年,图画(美术的称谓)被列为英国小学必修科目。芬兰于1866年、法国1869年、美国1870年、德国和日本是1872年、中国1904年、韩国1909年相继把图画列为必修科目。

[1][2][5]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A].教育部编篡处月刊,1913,(1):1(上).吴妍娟.赞美与鼓励的魔力——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C].中小学健康教育.2009,(4):41.

[3]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4]苟子.乐论.

[6]单伟强.乌鲁木齐晚报(晚报微新闻).http://tieba.baidu.com/p/217307483.2013-02-20.

[7]做通渭县书记就是省心.中国经济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127/09171326450.shtml,2005-01-27.

[8]纪洲,李冬妹.麦盖提:农民画“画”出平安生活.http://news.qq.com/a/20071030/001661.htm,2007-10-30.

J022

:A

:1671-6469(2013)04-0032-05

2013-06-30

王晓玲(1971-),女,甘肃酒泉人,昌吉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史论。

猜你喜欢
农民画美育建构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建构游戏玩不够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