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燕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这些年来,自由、浪漫的爱情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情侣,部分大学生甚至把恋爱列为大学的必修课之一。毫无疑问,恋爱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恋爱的甜蜜常常伴随着暴力,美国社会学界通过近半个世纪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研究,发现大学生恋爱期间发生暴力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潘绥铭的全国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占60%,如果以大学生恋爱肢体暴力的发生率为28%来推断的话,那意味着我国每年有336万大学生会发生恋爱肢体暴力!这些数据不可谓不惊人,因此对大学生恋人之间的暴力进行研究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通过相关的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学界对于恋爱暴力的研究往往包含在家庭暴力或者亲密关系暴力之中,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专门研究女性恋爱暴力现象的文献就更少了。因此,本文将从女大学生的恋爱暴力经验出发,探讨女性恋爱暴力是如何被“合理化”,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又是如何塑造自己的社会性别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野蛮女友,温柔男友”的恋爱新模式下,男女大学生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文化建构。
对恋爱暴力的研究首先要对“恋爱”进行定义。大多数的研究并未对恋爱关系进行定义,事实上也缺乏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国外学者认为“恋爱是未婚配偶间的爱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莎伦·布雷姆1992年提出亲密关系的三个要素:情感的交流、需要的满足、相互依赖。本研究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暴力经验,因此将恋爱关系定义为异性间相互有情感交流以及身体亲密接触的爱情关系。
除关系群体不同,恋爱暴力的定义与家庭暴力、夫妻暴力、亲密关系暴力是相似的。世界卫生组织将恋爱暴力定义为:在恋爱关系中,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蓄意的言语、躯体、心理以及性的攻击和伤害。根据以上定义,本研究将恋爱暴力定义为由亲密伴侣威胁、意图实施或者实施的精神虐待、躯体暴力以及性暴力,其伴侣包括目前或曾经的恋人、约会对象。
本研究的经验材料主要来自深度访谈以及焦点访谈。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包括以下几个问题:认为自己在恋爱中有暴力行为吗,在恋爱过程中会为了掌握对方的行踪而严防死守吗,会偷看对方的手机或者网络聊天记录吗,恋爱中的暴力对恋爱关系有何影响,讲述一次自己经历的恋爱暴力事件等等。从2012年1月至2月,笔者通过非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共获得7个访谈对象,其中5女2男。除两位在约定时间面谈,其余受访者主要通过电话、邮件、QQ等方式进行访谈。
在焦点访谈时,以一系列“野蛮女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为依托,如《我的野蛮女友》《我的野蛮师姐》《我的老婆是大佬》《河东狮吼》等,受访者讲述自己对影片中的女性以及恋爱暴力的态度,给参与访谈的大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观点的空间。共进行两次焦点访谈,第一组由5位女研究生组成,第二组由6位男研究生组成。
在《野蛮女友》电影上映后的街头随机调查中,认为自己女友够野蛮的竟然占调查对象的77%(大多数调查对象为年轻人和学生)。各种“整治招数”和电影中的艺术表现颇为相似。访谈中也发现在恋爱期间,恋人之间几乎都存在过女性施暴的情况,尤其是冷暴力,只是程度、频率不同而已。
在访谈中,受访者对于一系列颠覆传统、暴力野蛮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看法。大部分的女性被访者不仅喜欢这些影视作品,而且也非常欣赏有侠气风范的女主角,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些暴力因子。
FCH-4说:“有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男朋友很幼稚,明明很简单的事情被他搞得很复杂,气急了就会脱口而出骂‘你是猪啊,猪都比你聪明’等话。这还好吧,没什么的。”
通过总结发现,女大学生的恋爱暴力主要集中在躯体暴力与精神虐待两方面,基本上没有由女性主导的性暴力。而其躯体暴力与精神暴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女性特质。正如WJT-5所言,很多女生在心情不好或者与恋人发生争执时,会“推、踢、扭、打、拧”男友,几乎所有的男性受访者都称自己被女友打过,但他们笑着说这是“爱的代价”。除此以外,在恋爱过程中,女生希望时刻知道男友的动态,有赖于现代的高科技,恋人们通过手机、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联络感情,但这同时也为恋情埋下不安定因素。CX-3就说,只要有异性的电话或者短信,她就会不自觉地想抢过手机先看,尤其反感男友在网络世界与异性聊天。
女生的精神暴力堪称恋爱中的“冷暴力”,包括贬斥、控制、嘲讽男友以及与恋人冷战等等。LM-7就有切身的体会:
“我的女友成绩很好,她有时就会以此说‘你怎么这么笨’,开始我不在意,只当是恋人之间开开玩笑。但是说的次数多了,就伤自尊了。尤其是在大家聚会的场合,她还老挑我的刺,一点面子都没有。有时候真受不了她。”(LM-7)
很多恋人都有冷战的经验,受访的男生认为,冷战的时候一般都是男生主动和解,不知道女友到底在气什么,即使错不在自己也还是先缓和气氛比较好。不然一直记挂着都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生活。
虽然男女生对影片中野蛮女性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反差,但是他们均认为电影中女主角对男友的整治招数不能称之为暴力。在第一组由5位女研究生组成的焦点访谈中,她们在谈及这个话题时说到:
YY:“我觉得这不是暴力,每个人性格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QF:“我觉得只是闹着玩的,只要两个人自己觉得行就可以了,不用上升到暴力这个高度。”
LHK:“恩,顶多只能说这个女生有点粗鲁吧。再说,男主角被打得很开心啊。”
女生认为这在恋爱中只是闹着玩而已,而且男生又不觉得痛,被女生打或者骂可能还觉得很幸福,有时候还能丰富双方的感情,增进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而在访谈的过程中,被问及“为什么在恋爱过程中女生会出现暴力行为”时,刁蛮、任性、泼辣等词汇频频出现,用以描绘女生的个性。HYT-1认为“任性”就是“我想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样就怎样”。FCH-4也有着相同的理解,“对方让我做什么我偏偏不做,即使有时候他有道理我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性做事”。在这两种意思相似的解释中,两位受访者分别在两性互动时占据主动与被动的位置,HYT-1要求男友对自己高度服从,FCH-4则表现出对男友的绝对反抗。在绝对服从与绝对反抗之间,任性、刁蛮成为青年情侣发生冲突时妥协生存的情绪表达,并承担了恋爱会产生矛盾和暴力的责任。
而在中国的语境下,“任性”一词往往容易被形容为孩子气、幼稚、不成熟、没有责任感。但这并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原则问题,无伤大雅。而泼辣的女生虽然很多人讨厌,但也有很多人喜欢她性格中的坦诚与魄力。本研究中的受访者将女生的恋爱暴力归咎于“一时任性、情绪的一时失控”,这就使得女性恋爱暴力只是因为年轻或者个性的原因,不涉及什么大是大非。
SPC-6说,他与前女友分手,就是因为自己受不了她的大小姐脾气,“我是谈恋爱又不是找罪受,要个个都像她似的时不时冷嘲热讽,还不停查岗,我还不如一直单身呢”。但大部分的男性受访者表现出愿意承受女性攻击性行为的态度,第二组焦点访谈小组如是说:
ZP:“可能因为家庭教育的关系,我爸从小就教育我说要保护照顾女孩子,我从小受的教育使我习惯尊重女生,不管她对我是什么态度。”
WXZ:“女孩子天生就是克我们的,就是来让我们宠的,没办法啊。”
RY:“哈哈,好像是的。我和女友起冲突后,不管是谁的错,先道歉的人肯定是我。总不能一直僵在那吧,道个歉又没有什么的。”
CL:“我们的爱在吵架、打架中升华,打是亲骂是爱嘛,谁叫我女朋友这么爱我呢。”
JL-2的观点十分有代表性:
试验主要设备及仪器包括:高温EGR球阀、长沙湘仪FC2010发动机测控仪、长沙湘仪SG880水力测功器、长沙湘仪FC2210智能油耗仪、瑞士KISTLER 6125C缸压传感器、瑞士KISTLER 5011电荷放大器、奥地利AVL INDIMODUL 621燃烧分析仪、奥地利AVL 439 OPACIMETER 不透光式烟度计、奥地利AVL AMAI60废气分析仪和德国德图Testo 烟气分析仪等。其中:用AVL AMA I60废气分析仪来检测废气中NOx、CO2、CO、CH等成分,根据对标准气的采样,标定气体的实际值;进气中CO2成分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检测。
“女生任性有时候也是可爱的。我若看到一个女生打他的男朋友,一般情况下我会说这个女生有点泼辣、任性,可能不是很好相处,但不会说她很暴力。现在很黄很暴力也只是开玩笑说的话了,没有什么实质的含义。”
但他们给出的理由与女性焦点访谈组不尽相同。男生的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觉得野蛮女友并非暴力,在恋爱中男生迁就女生是理所当然的,小女子的花拳秀腿不能把男子汉怎么样;另一方面则认为若是男生对女生做同样的举动就是暴力。这一现象十分有趣,虽然论证的结果一样,但男女生论证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男生在承认自己拥有强大力量的基础上,痛斥男性不能对女性施暴,并显示出对女性暴力行为的一种宽容体谅的态度。可见,在无意识中,男生还是觉得自己在生理以及其他方面优于女性。
社会发展至今,年轻男女之间的恋爱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对恋爱大学生的访谈可知,“野蛮女友,温柔男友”的恋爱模式,或者可以称之为“大女人,小男人”的相处模式在年轻人中“出世”。在这样的恋爱关系中,女生感觉占据了恋爱的主导地位,不再像传统女性那样唯唯诺诺,以男子为天。现代女生勇敢活出自我,表现自己的个性,即使在恋爱中也表现得比上一代人“强硬”;而现代的男大学生也紧跟“潮流”,不再男权至上,能宽容女友过分的举动。
但传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教导男性粗犷、主动、坚持、侵略,女性温柔、被动、随和、顺从等。当这些典型特质应用于两性关系的互动时,不难想象,在自然而然、合乎逻辑的情况下,男性变成施暴者,女性变成受暴者。那么女大学生的恋爱暴力在实践中又是如何得以存在并被“合理化”的呢?
劳埃德和埃默里的研究指出,恋爱可能是女性一生中最灿烂辉煌的时光,也是她们觉得自己最有权力的时候。因此女生会在恋爱的时候表现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任性,希望自己的恋人时时刻刻将自己放在首位。而恋爱中的两性也更易接纳女性的暴力,女性拒绝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暴力,并声称这是行使自己权利的正常举动。
虽然恋爱模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一些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与行动,并内化为人们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念。如FCH-4说“虽然与传统表现得不一样,本质上我还是想做一个贤淑的女生的”。可见,女大学生虽然受到现代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的影响,但大部分人对中国传统的女性气质有着自然的认同。这使得她们一方面希望自己摆脱前人模式,实现两性平等甚至在恋爱中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她们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恋爱过程中存在暴力行为,或者将其称之为“暴力”,觉得这有损自己的“淑女”形象。
可见,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既想表现自己温柔贤惠的一面,又欣赏野蛮女友的魅力,在恋爱过程中也想实现性别权力的转换,使自己从服从男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如布朗米勒所说:“女性特质的内涵依赖于一整套已经得以确立的传统——从衣着打扮的样式到行为举止的法则。毋庸置疑,它从心理上控制着女人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定。”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女性气质,两套完全不一的行为法则,女大学生出现了困惑与动摇。而现代性的来临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也带来了激烈的冲击,并使性别认同出现不确定性和多元化趋势。
男大学生的男性气质在其任性女友的影响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希望自己呈现出与任性、刁蛮、泼辣的当代女性气质并行不悖的男性气质,比如温柔、大度等等。事实上,当温柔隐忍等男性气质越来越成为女性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时,该标准也对中国的男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他们不会因为女生的一些任性暴力的行为而放弃与之交往,反之会自我塑造一种新型的男性气质来寻求恋爱的完美与亲密关系的多种表达形式。在恋爱市场与亲密关系中,当“温柔”成为一种公认的现代男性气质组成部分时,男大学生们为实现自我的成功塑造会宽容女友的暴力行为,倾向于认为这很正常,不能算是恋爱暴力,从而使自己在爱情的角逐中获胜。
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证实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尤其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年轻人从影视作品中感受当代两性气质的变迁,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着自我认同的男性气质或者女性气质。
本次研究的受访者较少,其结论不能推而广之。但在研究中确实发现目前年轻人在恋爱期间,对女性暴力行为的接受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也有了新的变迁。
在恋爱中,男女两性都拒绝将女性的暴力行为定义为“暴力”,更甚,他们在生活中证实这可能会促进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大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论证恋爱中女性暴力的合理性。女生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话语使女性暴力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而男性在感觉男性气质不可逾越的道德优越感条件之下高度包容女性的攻击性行为。
传统“大男人、小女人”的恋爱模式也面临着冲击,传媒影视借助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使“野蛮女友,温柔男友”的恋爱新模式大行其道并且得到年轻人的认同。但这并不代表女性的真正解放。“野蛮女性”的出现同样是出自于男权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是,它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它利用女性特殊的心理状态——实现两性平等,对女性的独立意识进行歼灭,使女性在选择独立意识与传统性别意识之间承受来自男权社会与传统文化制造的双重枷锁。因此,要寻求一种能够言说、表现自我的非男性中心的女性气质,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求这种表达的可能性。
注释:
①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异性恋恋人暴力的研究,不包括其他性取向的恋爱关系。
[参考文献]
[1](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美)盖欧·如宾.妇女的交换:性的政治经济学笔记[M]//女权主义理论读本.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林晓珊.城市青年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景与实践[J].青年研究,2009(5):47-59.
[6]罗灿煐.强暴迷思与两性平等[M]//两性、文化与社会.台湾:台北心理出版社,1996.
[7]潘绥铭.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追踪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7
[8](美)莎伦·布雷姆.亲密关系[M].郭辉,肖斌,刘煜,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9](美)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质[M].徐飙,朱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0]王曦影.都市女性恋爱暴力的质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9):32-36.
[11]王向贤.大学生恋爱暴力初步调查——以某高校1035名大学生为例[J].青年研究,2007(8):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