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李晶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当前高等学校里的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以前相比大有不同,企业虽然注重于学生的学历和学生所毕业的学校的知名度,但是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无疑让很多学生在求职的路上遇到很大的障碍,并由此引发一连串的问题,为此应该实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来使美术专业的学习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增强社会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就成为了眼下美术学习的一个重点工作.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如何让学生们拥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美术专业;社会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美术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艺术性和实际应用性,单纯艺术性的美术主要表达的是人自己的个性,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突出的是艺术性;而实际应用性的美术则需要把你所领会的艺术个性包含于实际应用中,从而来推向大众,为社会的生产服务,让学生学习美术专业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实际应用性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让其真正的服务于社会,高等院校的美术学习所培养的学生为了毕业后能更好的就业,必须适应于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较强和个人技术特长的美术人才.因此,在教育中也必须从基础出发,紧紧抓住我们的目标,用创造性思维来教学,而且还要立足于社会实际的需要,依照社会实际应用所能满足的原则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
1.1 有利于美术专业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用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让学生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还加强了学生对社会和国家基本情况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方向,为自己以后的发展与工作学习做好铺垫.
1.2 有利于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在对美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对理论知识有所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而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没有应用到实际中去,不知道怎样把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社会中.因此在培养学生快速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用创新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物象的角度与表现对象的方式做到多样化,而且一些拥有多种教学方式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来自行设计各种人物或者动态的装饰等多样化的造型来训练学生,针对教学的各个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相应的实际应用训练.
2.1 建立训练基地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实际训练基地,并将实际训练作为教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学校还应当与社会上各类的设计公司建立相应的实际培训基地和创作上的合作关系,敢于尝试与设计类企业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让企业有更新鲜的后备成员,还让学生拥有了宝贵的实训机会,还可以使实际应用性教学的目标得到完成.例如学校可以和相应的广告设计或者漫画公司联手,来让学生有机会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应用于社会需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竞争的压力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
2.2 吸取优良剔去糟粕
外国的大部分学校都开设有创新教育课程,他们从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入手,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教学,这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而我们的教育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要学习国外的一些优秀教学方式,让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老师才能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实行不同的创新教育,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学生们需要全方位的学习知识,不仅对同一个学科的不同方面的知识进行调整,也要学习与整理相关的专业.美术专业与许多专业相关联,例如历史,中外文化,民系风俗等等,我们要把不同的学科相互融合在一块进行整合,以此更加深入的发现它们的共同特性,这更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了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广阔,创新思维也更加灵活.
2.3 创造创新环境
我们不仅要从外部设施和教师方面入手,还要使学校创立一个良好的具有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形中更加积极与充分的参与到创新的学习中去;同时学生自己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学校还要为学生们提供相应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活动,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参加到创新中去,还要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学校还可以在课堂与寝室这两个学生最主要的地方实施创新化,让学生在创新的课堂上学习,在创新的寝室休息与生活,让创新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无形之中应用创新,应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
我们与英国剑桥大学差距甚远.下午喝咖啡时段,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在具有创新设计的咖啡厅里喝咖啡,他们还可以与自己或其他专业的老师相互沟通与学习.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例子是桑格教授,他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成功的把胰岛素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出来.但是当时他正在做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即破译DNA的密码.在生物界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研究,可当时桑格正处于研究的瓶颈时刻,没有一点进展.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桑格教授像平常一样在咖啡厅里喝咖啡,同时和其他教授聊天,这时桑格教授被窗外一栋建筑上的凌乱的爬山虎吸引住了,他就在想,DNA的分子结构会不会像爬山虎一样是一个方向延伸的呢?桑格教授焕然大悟,于是他开始和他旁边的教授一起探讨这个猜想的可能性,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物理系教授建议他说:“为什么不用五路方法测定它的结构呢,就如同原子结构测定那样呢.”同时化学系的琼斯教授补充了一句话说:”化学上的染色方法可以试一试,比如荧光染色.”最终他通过与化学、物理等其他专业的教授一起研讨,在一年半以后,桑格和他的助手们成功完成了噬菌体的所有DNA核苷酸的测序.由于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事实证明,知识的获得不一定在严肃而安静的教室中,也可以在舒适的咖啡厅里.因此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当有所改变,让环境变得轻松,让老师和学生间进行平等与快乐的交流,以此来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
2.4 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思考的高度
高校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能画素描、能画工笔和色彩,能够在形体比例方面较为准确,透视结构合理等可以了,其实这还差得较远.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一个基础,在学习的前期训练阶段这是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在之后的训练中要提升学生的实践高度,强调学生有意识地处理,自我个性的体现,提升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
同时,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方面还在于高校学生提升思考的高度.就像艺术教育家郭祯祥提倡的要多元文化与文化认同并重、要寻找地方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高校美术教师在授课时时常有偏重单一文化的现象,优化的典型例子不是凡高就是毕加索,讲西方油画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绘画、亚洲的绘画,甚至本民族、本区域绘画,很少提及.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尽量在了解各国多元化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区域、民族文化,尤其是设计方面,深入思考,研究创新.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一些公司或者企业在学生急需实习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情况下,以各种借口回绝,认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公司或者企业没有必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与培训,没有必要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这些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身上.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学历不高、环境不熟悉,而不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其它的一些手段过关.然而他们不知道他们失去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很有可能会感受到落后于那些经历过实践训练的人.而这就是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社会大众的印象里,学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力不强、自身素养差.但是与此相反,他们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奋图强的精神面貌向前发展着,所以学习美术的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中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加强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在自己所学的方面不断地进步与创新.其次更要有独立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的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在技术和知识上的培养,更要让品德与技术知识的结合,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让学生多方面发展.艺术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要使所创作的作品对社会起到优异的效果.不仅要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做后盾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
实践性美术教育的主旨,就是把美术专业的知识性、实际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三大要点相互完美的融合,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发挥创新的空间,让他们在创新的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是现在和将来教育中的重点.学生还要具有把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意识,通过老师更加深刻的讲解,教学计划的更新与创新,学生们会更有兴趣和精神的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美术要实现实践性的教学目的就要采取以实际操作为考核中心的阶段性考核,这样才能够全面与客观的检查学生们对所学技术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这是检验我们应用性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学工作是否按质按量完成的一个很好的检验手段,从而实实在在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用创新精神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1〕张丽新.高校美术专业实验能力培养[J].学术论坛,2009 (12):37.
〔2〕张献兵.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1(4):103.
〔3〕包金臣.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78.
〔4〕汪勇刚.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 (7):65.
〔5〕杨晨光.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21.
G645
A
1673-260 X(2013)10-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