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对陶渊明饮酒和咏菊诗的继承

2013-04-02 05:42:39黄关蓉
关键词:李纲陶诗陶渊明

黄关蓉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库全书总目》云:“纲人品经济炳然史册,固不待言,即以其诗文而言,亦雄深雅健,磊落光明,非寻常文士所及。”[1](1345)《全闽诗话》也提到“梁溪李忠定公纲忠义勋业照耀千古。人但知传其奏疏耳,至其所为诗,气格浑雄,才情宛至”[2](121)。李纲在贬谪时期追随渊明足迹,向往自由惬意的田园生活,形成了和陶拟陶的风格。本文主要对李纲对陶渊明诗词中所采用的“饮酒”和“咏菊”两个题材的继承予以探讨。

一、饮酒题材

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总结自己一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175)

文中着重强调了自己“性嗜酒”,虽位卑家贫,却过着“酣觞赋诗,以乐其志”的生活。萧统在《陶渊明传》中提到,“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4](326)。《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3](10)叶梦得亦在《石林诗话》卷下中说:“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5](434—435)可见,陶渊明喝酒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避世,遗落世事,返回真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饮酒咏酒,乃成为陶诗的一大内容。

陶渊明最为人称赞的当属《饮酒二十首》,这组诗是诗人借酒为题,表示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正如他本人在其序言中所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3](86)长夜漫漫,独居寂寞,唯有佳酒相伴,怎能不一饮而尽呢?后来人李白也有此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6](1063)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无人能分担,只有自行化解了。好酒酿出好诗,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正是达到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既然酒能给诗人带来这么多的精神享受,又怎能轻易放弃呢?他在《止酒》篇就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酒的依恋。“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3](100—101)每句一“止”,处处强调戒酒却又时时不忘饮酒,这种内心的挣扎体现出来竟是如此的趣味盎然。

李纲对陶渊明的饮酒诗甚是喜爱,不但读懂了饮酒诗中的陶渊明,而且对陶渊明的随心畅饮颇感羡慕并且十分推崇。在题为《次韵叔易四绝》(其中一首)中就感叹说:

初寒一醉万家春,尚有陶翁漉酒巾。五牧潘葑新酿熟,开樽应忆未归人。[7](284)

此时李纲正闲居在家,每天的诗酒生活虽然闲适却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漂泊之感。酒能引发诗兴、能解暂时的忧愁。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了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内心所承受的煎熬。诗人饮酒便想到陶渊明,“尚有陶翁漉酒巾”,想象陶渊明饮酒时“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的悠闲、平静景象,诗人感叹自己却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李纲饮酒自比陶渊明,吟诗引为白居易,他在《会凝翠阁游泛碧斋》中写道:

高阁凝空翠,虚斋泛碧川。七峰连秀色,万户锁晴烟。

风物悲游子,登临集众贤。伊满修净供,香雾缭芳筵。

嗜酒陶元亮,狂吟白乐天。嫩菱披紫角,新荔擘红圆。

文字真清饮,溪山结胜缘。画桥横螮蝀,绣岭卧蜿蜒。

落日生氛霭,移舟信溯沿。星河光耿耿,风露气涓涓。

山吐三更月,人游半夜船。乱萤行熠耀,宿鹭立联拳。

尽兴忘归棹,衔杯约倒莲。乘槎疑犯汉,御气欲登仙。

但有诗千首,何妨谪九年。深惭二三子,陪吾亦萧然。[7](107-108)

作者贬谪沙阳长期处于抑郁不得志,一日幸得朋友来会,相游于凝翠阁,终于可以一扫往日阴霾情绪。“七峰连秀色,万户锁晴烟”,“连”、“锁”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峰连绵的秀色,各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生活气息。“嫩菱披紫角,新荔擘红圆”,菱角荔枝相继成熟,在诗人眼中也显得如此可爱。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与友人开怀畅饮?诗人饮酒自比陶渊明,吟诗引为白居易,“尽兴忘归棹,衔杯约倒莲”,众人游玩如此骋怀,竟约莲同饮,真是物我两相忘。

二、咏菊题材

渊明爱菊,在诗歌中多有涉及。菊在陶渊明诗中则成了凌傲个性的象征,象征着诗人对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的追求。《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和泽同三春,华华凉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傑。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3](61)诗中将芳菊与青松同列,意在表现菊花的凌霜傲雪之精神。

李纲极为喜爱陶渊明的咏菊诗,在诗歌中提及陶渊明时总是会出现菊花这个意象。如《丛菊数日来颇有开意戏题》:

爱菊如渊明,凭栏惜花晏。朝来有开意,嫩蕊肥欲绽。

愿承玉露漙,一吐金英粲。临风嗅馨香,为尔发三叹。[7](151)

诗歌开篇就明白的说其本人爱菊如渊明,接下来用生动而形象的词语刻划了菊花的风姿,由衷的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又如《对菊小饮简申伯叔易》:

渊明爱此九日名,对菊无钱可留客。

杜陵烂醉作生涯,青蕊空嗟未堪摘。[7](216)

李纲不仅喜爱菊花,也喜爱渊明,这种喜爱使得他还常常模拟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喜欢对菊小酌,该诗借菊花这个意象寄予了诗人怡然自得的人生旨趣。再如《山居四卉四首·菊》:

重阳旋觅菊花栽,青蕊萧疏殊未开。

我似陶潜正无酒,休将冷艳笑空罍。[7](265)

羡慕、赞美陶渊明的菊,迷上了栽种菊花,感觉就是菊让自己与陶渊明取得了一丝联系,一点相同之处。可此时重阳已过,才来栽菊,会不会有些晚了呢?果然,“青蕊萧疏殊未开”,此乃一憾。更为遗憾的是,美酒亦无,空有一罍。无花可赏,无酒可品,读者可以从诗中读出正处于湖外贬谪时期的诗人,是多么的百无聊赖,那种寂寞凄冷之感,是由于对外界挂念太深,这也导致了诗人无法真正像渊明那样平静、自然的生活。

李纲对陶渊明咏菊诗的继承没有仅仅停留在喜爱的层面,更是用创作的方式加以继承,创作了不少的咏菊诗,这些咏菊诗或直接化用陶渊明的咏菊诗,或将菊与渊明合二为一。如《从邓季明求菊花》:

乐全治幽圃,种花如种田。

秋来菊有花,亦复争芳妍。

璀璨碧玉蕾,散作黄金钱。

风静香自达,露寒色争鲜。

乃知万物性,皆欲全其天。

九日忽已近,渊明思悠然。

愿移东篱下,植此西轩前。

吾有一壶酒,泛之可延年。

不嫌盘箸簿,同作饮中仙。[7](137)

“璀璨碧玉蕾,散作黄金钱”写出菊花的颜色鲜艳妍丽,璀璨耀眼的状态,“愿移东篱下”为与陶渊明赏菊习惯相联系,化用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拥有鲜花美酒便可自以为仙人,实际上菊花与酒已经化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陶渊明的符号,一种象征田园闲适生活的符号,与其说诗人向往做“饮中仙”,不如说诗人借此句表达了对于陶渊明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后重九半月菊始开,因其思东坡言“菊花开日即重阳”,取酒为之一醉,遂和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之作:

地偏菊开晚,乃在秋冬交。霜中色艳艳,肯逐蓬艾凋。

感此节物殊,为尔再登高。玉觞泛金英,举酒望层霄。

云气有佳色,此岂瞪发劳?世态互陵灭,冰炭方凝焦。

不如醉后眠,意味真陶陶。何论饮而寿,且以乐此朝。[7](281)

诗以菊引出登高之感。前四句塑造了高洁、美好的菊花形象。前两句交代时节乃秋冬之交,霜露之时,在寒冷的霜露中,菊开虽晚,形态万千。其他花草都逐步凋零了,晚菊却傲霜独立,这不正显示其清高的气节么?诗人因赏菊有感而登高,以酒为载体,尽情抒发内心感慨。国家战乱、时局动荡,自己却无能为力,只有借酒醉暂得陶渊明的精神。

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二首:

(1)九日但孤坐,悄然无世喧。菊花殊未开,始知气候偏。

开轩寓远目,相对惟青山。昏鸦已接翅,独鹤何时还?

且尽杯中物,此外何足言!

(2)小雨湿丛菊,何当喷金英。嚼蕊亦可人,萧然慰吾情。

羁旅念家远,浊酒还独倾。云表雁初过,草根虫自鸣。

岁晏将如何? 一醉豁平生。[7](141)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抒写的是恬适自然的悠然自得之情,而李纲这两首和陶诗却难得陶之心性。“昏鸦已接翅,独鹤何时还?”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生坎坷经历的感慨,搅乱了诗人的心绪,唯有借酒消愁。

“嚼蕊亦可人,萧然慰吾情”,此时诗人嚼的不是菊花,而是以陶渊明的精神慰藉自己的羁旅之困、家国之思。杯中清酒也因诗人的纷繁心绪而变得复杂。“岁晏将如何?一醉豁平生。”陶渊明的悠然、洒脱只能是诗人的梦想,暂时的心灵慰藉,而对国家的担忧注定是诗人心中放不下的沉石。

李纲有儿时田园生活的经历,他对自然闲适的生活一直念念不忘,但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的精神对他影响很深。在李纲的人生经历中,入世与出世这两种思想一直交替着占主导地位。而正当他精神陷入困顿时,“陶渊明”站了出来,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从对其诗文题材的接受开始。

陶渊明文学中重要的两个意象——“酒”、“菊”,李纲将其充分地接受运用于诗歌中,淋漓尽致地表达着自己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在坎坷的仕途中,所有愁苦与淡然。这与宋代诗词对陶渊明的接受相连接,李纲诗文作为宋诗接受陶渊明的代表,继承了隋唐以来陶诗接受的传统,也发展了陶诗接受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为后来陶诗的发展开启方向。

当然,李纲和陶诗在对陶渊明笔下的酒和菊题材的继承与传播的同时,也是借陶渊明来反映自己的心态,其诗词中,也隐约透露出李纲对社稷的担忧,对现实的不满,对朝廷当局的愤懑。与陶渊明的真心归隐山林,饮酒赏菊,悠然于山野之间是有所不同的。

[1](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M].中华书局,1965.

[2]郑方坤.全闽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6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1979.

[4]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M].昆仑出版社,2008.

[5](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M].中华书局,1981.

[6](唐)李白.(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7](宋)李纲.王瑞明点校.李纲全集[M].岳麓书社,2004.

猜你喜欢
李纲陶诗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Zero thermal expansion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imidazole dicarboxylate ligands
“铁御史”李纲
知识窗(2020年6期)2020-06-29 07:54:48
多次自炒鱿鱼的李纲
李纲自炒鱿鱼
知识窗(2020年2期)2020-03-25 02:52:14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天中学刊(2020年3期)2020-01-09 00:35:14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 饮酒》
中华诗词(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速读·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