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南
(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6)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外一种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及思想准确和完整的表达出来,而文化则是通过人们长时间的生存和发展积累起来的人们共性的认识,人类的共性决定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在语言文化间存在共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历史不同所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在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重视这种文化的差异才能使翻译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没有障碍,达到通畅的交流,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这种。
在谈论文化因素给翻译工作带来的影响之前必须明确两个概念,那就是文化和翻译。
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来说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学、艺术宗教等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算作广义的文化范围之内,反映的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狭义的文化是说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包括一些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等。文化是由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民族的发展中形成了民族的传统,我们人类的言行和举动都表现出了相应的文化特征。
本文主要是讨论的英汉互译,而翻译的过程中牵涉的文化因素有时往往比翻译本身更有难度,中西文化更多的是一些差异,例如在中国,晚辈不可以直呼长辈姓名,甚至不能和长辈名字中的字相同,这在西方是完全可以的。这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问题,若想准确的做好翻译工作,不仅要精通语言形式的表达,更要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
翻译的概念就是将一种语言活动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中去, 完整而准确的把原文的意义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遇到的难题不在于不同的句法结构,而是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翻译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有些细节由于译者不了解当中的社会文化则无法准确地将其翻译出来,这就说明语言和文化在翻译工作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必须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通过语言这种工具将原文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含义准确的翻译出来。
在思维方式方面,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整体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文化则是习惯从整体到具体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翻译一个地址的时候,“Room 2606, Building A, No.2, Lane 58, Shenjian east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ity, P.R.China”从上面的地址的描写就可以看出西方的地址的描写是要将范围较小的地址放在前面,即“Room 2606”将范围较大的地址放在后面,即“China”。当把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翻译成“2606室A座2号58弄莘建东路闵行区上海市中国”,翻译的时候我们要符合中国的文化,那就是将范围大的地点放在前面即先翻译“China”后翻译范围较小的地点,即“Room 2606”,所以这句话正确的译文就应该是“中国上海市闵行区莘建东路58弄2号A座2606室”
另外,中国人的思维重视综合、暗示、迂回的表达方法,表达一件事的时候常常将形容此事的语言先表达出来,慢慢引入到最重要表达的信息,这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心领神会。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是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开门见山,然后再进行对这件事的形容和概括,这是受到西方文化“人物分立”的影响,例如: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能明显看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January 8, 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R.C,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这句话的译文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 年1 月8 日不幸逝世。”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我们都有各自的历史典故,这是由于人类长时间发展而随着时间积累来的,这些典故传承到现代的就有着它的引申意义,例如在西方,圣经的故事众所周知,所以翻译的过程就要考虑到历史典故的含义引用到现代是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不是单纯的将这种典故翻译出来,例如:在圣经的《旧约创世纪》中,有这样一句话:“Can't you see it is an apple?”表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苹果吗?”但是根据西方历史典故,圣经的故事中我们都知道夏娃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而触怒了上帝从而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apple”在这句话中绝对不是指我们平时吃的简单的苹果,而是引申为陷阱的意思,所以在翻译中我们就要翻译成:“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陷阱么?”所以历史典故中的文化也对英汉翻译有着一定的影响。
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世界的不同角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就形成了中西方不同风俗习惯。例如由于英国的天气风云变换,很可能早上晴天晚上就下雨,所以一般西方人打招呼寒暄的时候就比较喜欢从谈论天气而表示寒暄,作为正式交流的开场白。比如说“Lovely weather, isn’t it?”。但是在中国,熟人之间遇到打招呼时通常会用到:“到哪里去?”,“吃饭了吗?”诸如此类的话,而其实问者并不一定真正期待对方的回答,只是表达一种关心罢了。但是如果将这些话翻译成英语:“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那就不是真正的寒暄了,而是期待对方的回答。若用这些话在英美国家作为寒暄语,英美人对此的反应是“Why are you asking?”,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因此,翻译就要注意风俗习惯的影响,准确的表达出原文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在宗教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很大的,在中国,佛教十分盛行,人们相信佛家所讲的因果报应等等。而在西方社会中,则是信仰基督教,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所以再语言中就很明显的能体现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例如中国的一些成语“心心相印”、“借花献佛”等等就是很好的体现,而英语中则存在“God bless you”、“God be with you”(上帝保佑)等习语。
在翻译中,由于不同的宗教传统文化,有些词语就需要在翻译中适当的转变,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图腾文化中最神话的象征,腾云驾雾是吉祥的写照,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被译为“dragon”,它却是一种长有翅膀、身上长鳞、有爪子的能够喷火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在西方人的思维中这是一种邪恶丑陋的象征,甚至是祸害的象征,所以在中国我们的父母都“望子成龙”而翻译的时候就要受到文化的影响,不能出现dragon这个词,而是应该将它翻译成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an excellent person”。
在客观的事物上,东西方的文化对于同一客观的食物所附加的情感也不同,这些事物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的,例如“bat”蝙蝠这个词在西方的文化中就是象征着一种邪恶的象征,因为它长相丑陋还喜欢在阴暗的角落出现,另外还吸人血的vampire bat,所以一说到bat这个词在西方人的头脑中想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所以在英文中“as crazy as a bat”,“as blind as a bat”直译成中文就成了“和蝙蝠一样疯狂”,“和蝙蝠一样瞎”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不了西方人那样的心理效果,正确的翻译则是“好像疯了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在中国对于西方“bat”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元稹《长庆集》十五《景中秋》诗:“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 蝙蝠省称“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气,福禄寿喜等祥瑞。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蝙蝠作为一个吉祥物,经常出现在民间的许多图案上。红蝙蝠的“红蝠”与“洪福”同音,因此更是象征着大吉大利。
除此之外,狗在中西方的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意象,狗dog在英文中经常表现人的行为,没有什么主观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所以有些习语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应该被翻译为“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则是“凡人皆有得意日”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 ”, “累极了”是“dog - tired”。但是狗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多带有贬义的含义,例如我们形容坏朋友就称为“狐朋狗友”形容叛徒就说“狗腿子”形容一个人没有良心就说那个人“狼心狗肺”等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带有不同文化情感的客观词语如何翻译,仅仅是简单的直译那是一定不正确的。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成了不同国家的生产方式不同,所以形成的人的心理环境不同,有时这种地域环境引起的文化现象就对翻译产生了影响,例如中国古代的时候是以农耕社会为主,作为农业大国,人们的生活来源就是耕地,所以牛耕地就是古代主要的耕种方式,所以汉语中很多词语就和牛有关系。但是西方却不同,英国是一个岛国,他们也耕地,但是耕地的工具不是牛而是马,所以在文化中,西方的马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的中国的牛的含义,例如英语中的“talk horse”如果翻译成汉语就是我们常说的“吹牛”,而英语中的“drink like a horse”就是我们汉语中日常所说的“牛饮”。
另外,正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很多很丰富,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土地,所以很多词语都与土有关。相应的,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临海水多,主要发展的是航海事业,所以,英语当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就比喻的人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翻译成中文就不能是“挥金如水”而应该翻译成“挥金如土”。另外,在英语中还有一些有关船和水的习语,例如to rest on one’s oars 我们就应该翻译成“暂时歇一歇)”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就应该翻译为“奋力图存”,而all at sea 则是“不知所措”。
综上所述,翻译不仅仅依靠的是词汇短语表面的意思,更不是几个语法句式的排序,真正的好的翻译应该考虑到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的影响,翻译要注意的是跨文化性,传递信息之外也要传达文化和语句背后的情感,这样才能是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的顺利。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一定要具备两种文化内涵,正确意识到原文中包含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分析文化因素,在不违背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展现出原文的文化含义,只有考虑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才能将翻译做的准确和通顺。
[1]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笔记[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李晓霞.浅论文化视野下的英汉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26-127.
[5] 许炎锋.浅谈影响英汉翻译的文化因素[J].海外英语,2012,(1):182-183.
[6] 奚明玉.文化背景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