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幻象主题修辞批评的分析方法

2013-04-02 05:20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幻象受众交流

陈 忱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西方修辞学起源、成长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因此一直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说服人、规劝人和打动人,以及听众心理构成的因素及其劝说的关系。20世纪的西方修辞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辞批评出现了多元化的景观,它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修辞实践,因而被分成各种范式,由美国修辞学家博尔曼提出的幻想主题修辞批评就是其中一种。此方法认为,制造修辞幻象可把游离的群体转变为一致的社团,是演说者与听众形成一种相互亲近、相互信任的有效途径。

一、幻象主题分析法概述

(一)幻象主题修辞批评的起源

幻象主题修辞批评方法的产生是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拜尔斯对小组交流多维度研究的启发。在研究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拜尔斯将小组成员间通过讲述或幻想故事和经历来缓解和克服紧张情绪的这一现象称为“紧张的释放”,后来被改为“戏剧化”。1970年,拜尔斯在其出版的《性格和交流行为》书中,又将此现象命名为“幻象”。他认为,“幻象”不仅与小组讨论的主题相关,而且还能使得小组成员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他们先前认为棘手又令人烦恼的问题。

拜尔斯后期的研究发现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小组交流的修辞学家博尔曼的兴趣,并首先提出了幻象主题修辞批评。博尔曼认为,首先,幻象是连接理性和非理性思想的桥梁。理性思想是建立在非理性思想基础上。通过幻象,修辞者在演说中可以将非理性思想转化为理性思想。如果修辞者所构建的思想与听众达成共识,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链接反应。其次,幻象为小组交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小组交流产生的时间和原因,并根据幻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小组交流的全过程。在拜尔斯的作品中,博尔曼借鉴的最主要观点就是“小组幻象的戏剧化过程”,并对此观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认为,拜尔斯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修辞批评者解释戏剧化的交流是如何为小组成员构建社会现实,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检查信息,了解群体文化、动机、情感风格和内凝的方法。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博尔曼与他的研究生们不断地尝试应用幻象主题法来分析各种类型的文本。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幻象主题分析法运用于各种研究领域中,此方法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二)幻象主题修辞批评相关理论

博尔曼把拜尔斯的幻象概念扩展成一个理论和一个批评模式即“象征趋同理论和幻象主题修辞批评。”象征趋同理论建立在两个假设之上。一,交流创造现实。交流本质上是使用符号的过程。通过符号,交流可以将无形的经验变为有形的感观世界,也就是创造现实。二,符号不仅会为个人创造现实,而且不同个体对符号的理解会聚合创造出共享的现实或者共有的群体意识。象征趋同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人的符号世界相互趋同,越来越相近,甚至经过交流相互重合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旦象征趋同,个体所形成的态度和情感反应就会与修辞者达成一致。

幻象主题修辞批评是对群体交流中如何运用幻想达到修辞目的的具体修辞现象进行分析。它可以有效分析修辞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在他人那里形成态度或者诱发行动,从而提高读者或者受众欣赏和评判修辞话语的能力以及提高社会中话语劝说力。

幻象主题修辞批评分析法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幻象主题和修辞幻象。幻象不同于不切实际的幻象,它是参与者“想像性地和创造性地解释事物”以达到某种生活目的。幻象主题与戏剧相似,包括三个要素:人物、行为、场景。它描述的是异时异地的事件,而不是此时此地的事件。简言之,温故而知新,通过创造性地解释过去的经历,幻象主题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也为人们如何解决将来要面对的问题提供了范本。如果一组故事具有相似的场景、行为、人物,那么就属于一种幻象类型。当同一类型的故事在小组中被重复多次并在集体中产生链连,就形成了一个幻想类型。此后,修辞者只须提及故事的梗概或是故事中的某个人、场景或某种行为,受众就能想起故事的具体细节。幻象类型的目的就是鼓励共享某一幻象类型的群体将其运用于此时此地的类似事件。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些故事中,男女主角在寻找真爱的过程中总是要历经艰难万苦,但最终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修辞幻象是能够将一大群人带入一个象征性现实的综合戏剧。它由一组的幻象主题构成旨在给现实一个可信性的解释。修辞幻象的产生表明修辞团体已经形成。共享修辞主题并沉浸于修辞幻象中的受众构成了修辞团体。一旦他们达到态度和情感共鸣,就会对幻象主题中的故事和修辞幻象产生相同的反应。修辞幻象不仅决定而且促使受众参与一定的行动。

二、幻象主题修辞批评的分析方法

(一)幻象主题的运作原理

作为修辞批评者,在用幻象主题修辞批评分析法解释文本之前首先要理解幻象主题是如何巧妙地构建社会现实的。如果这个故事激起大部分受众的兴趣,那么链接就可能产生。如果这个故事仅仅只是激起一小部分受众的兴趣,那么链接就可能无法产生。

修辞批评家认为幻象的链接成功需具备三个前提:第一,幻象是否是小组成员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第二,是否符合小组成员的心理特征。第三,演说者修辞技巧的高低。

(二)幻象主题修辞批评的分析方法

尽管很多文章都对幻象主题修辞批评的理论和运作原理做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并没有对如何具体地应用此方法来解读文本给出相对清晰、严格的定义,也就是说,这些文章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分析步骤。而修辞批评家应用此方法分析各种文本的文章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这种方法应用的灵活性给修辞批评者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使得批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调整框架中各个部分的比重。幻想主题修辞批评分析法主要分为三步。

1.要选择文本。根据批评者的需求,可选择单独的一个文本,也可选一组文本。但是必须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文本中的幻象主题是否产生链接,是否形成幻象。任何类型的文本都有可能发生象征趋同。比如,一幅图,一则广告,一首诗,一部电影等等。因此,像美国总统等一些重要的公众人物所做的演讲或者是电视主持人做的采访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分析。

2.应用幻象主题解构文本。首先,批评者需要对非文字文本的每幅图,文字文本的每句话进行仔细认真地研究,以最终找出和确定文本中包含的所有主题。其次,描述解释每个幻象主题中故事的重要成分诸如主人公,行为,背景以及故事所呈现的价值观。这些成分可能吸引了某些特定的受众,并为他们树立了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模板框架。最后,通过所有的幻象主题建构修辞幻象。

3.解释链接产生的原因。博尔曼曾经说过,“对于应用幻象主题分析法的批评者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象征趋同发生的证据,即证明人们是否在幻象主题和修辞幻象中产生共鸣。”如果批评者本身是文本受众中的一员,或者见证了文本与受众间互动交流的全过程,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文本链接产生的原因。只要某个话题被人们接受并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交流的节奏加快,也就是说,人们参与到这个话题当中,并开始相互交流。那么批评者就可将其视为链接产生的证据之一。人们分享幻象的方式可以是言语交流也可以是非言语交流。因此,身体姿式、面部表情、各种声音诸如笑声或者是抱怨、呻吟都可能暗示了链接的发生。

分享幻象最明显的证据之一就是当幻象主题没有直接向受众提到能让他们对相同类型事件产生相似情感的象征共同点时,受众却会将这种彼此间产生共鸣的情感和理解注入到幻象主题中去。他们表达共鸣的理解和情感的方式也包含了文字和非文字两种形式,诸如一个短语,一个字,或身体姿势。幻象主题就像是一个寓言或典故,唤起受众过去的经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产生共鸣的幻象主题相关的情感。例如,对于一个有小孩的家庭来说,乘出租车出行可能就是一个象征共同点,因为它能勾起所有家庭成员有关乘车送小孩去医院就医的记忆。

如果批评者不是受众中的一员或者并没有在现场观察链接发生的全过程,他们也能够找到幻象产生共鸣的证据。例如,当一个短语、一个字或一个标语被修辞者在一篇文章中或者是一系列发生在相似情景下的文本重复提到时,那么这就有可能暗示着链接的发生。政府官员不断宣传的战争英雄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个得到公众广泛接受的标语也代表着幻象主题共鸣的产生。

在收集以上这些相关数据资料的同时,批评者也要对幻象主题是否符合逻辑进行分析。首先要思考的是幻象与现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幻象主题并不像其它的论辩一样完全依赖于已证明的证据,因为幻象是以证据为依据,对事实进行创造性地解释。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批评者仍然可以对其进行逻辑上的检验。如果一个已证明的事实被一个团体所接受,批评者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上。例如,蓝红两队进行比赛。如果蓝队以6比3战胜了红队,这两队对比赛结果可能有着不同的幻象。蓝队可能认为这个比赛是公平的,所以他们是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胜利。他们是最棒的。而红队则认为这次的判决是不公平的,所以尽管他们输掉了比赛,但是他们仍然引以为豪。尽管6比3 的比分是一个不争的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两队却能通过幻象对事实有着不同的解释,而他们的解释都适用于这一既定的事实。

其次要思考的是幻象主题内部的逻辑性。批评者要分析这个幻象是否可信。换句话说,批评者要研究幻象主题中提到的每个故事的内部结构是否合乎逻辑。即使这些故事是浪漫的或是奇异的,它们都要遵循一定的人们普遍接受的准则和价值观。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给人们一种真实感,这主要取决于修辞者如何将自己的目的与故事结构相联系起来。修辞者不能违背他们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例如,吉姆能够长命百岁,而汤姆却不能。

另外,修辞团体的形成也是链接发生的依据之一,因为当受众共享修辞主题并沉浸于修辞幻象中的时候就构成了修辞团体。到此,我们就可以解答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演讲者是如何达到他的修辞目的等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应用幻象主题法分析文本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找出文本中提到的所有故事。

(2) 找出故事中的各个成分。

①主角,配角,以及反面角色。

②故事情节。

③故事发生的背景

(3)对故事进行分类,并定义每个幻象主题

(4) 解释故事以及幻象的形成

①主角代表的价值观以及主角是如何战胜困难的

②配角或反面角色所发挥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③故事背景的意义

④故事中的成分是如何为受众树立榜样的,故事能吸引哪些受众

⑤这些故事是如何反映和构成这个幻象主题的

(5)分析所陈述证据的逻辑有效性

①幻象与现实的逻辑关系

②幻象内部的逻辑性

(6)补充一些有创意的建议

三、结束语

批评者在应用幻象主题分析文本时,不仅仅只是解释证明文本的意义是否正确和有效性,他的主要任务是要去探索暗藏在幻象主题故事中的象征共同点,并解释故事的成分是如何唤起受众心中的情感。通过这种方法,批评者才能够确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信仰分享这些价值观的原因。另外,批评者在分析文本时应尽全力避开自己的个人感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批评者才能够准确地揭示暗藏受众心中的需求。

[1] Bormann, E.G.1972.Fantasy and Rhetorical Vision: The Rhetorical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y [J].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58: 396-407.

[2] Foss, Sonja K.1996.Rhetoric Criticism: Exploration & Practice [M].Long Grove: Waveland Press, Inc.

[3] 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 邓志勇.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略论[J].修辞学习,2007,(2):36-40.

[5] 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幻象受众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