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与羽毛球技术动作相互迁移的研究

2013-04-02 04:55张宇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羽毛球拍接发球球拍

张宇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1 引言

现代的网球和羽毛球技术发展是在其场地、器材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它们既保持了自身独特的优良体育文化传统,又在其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和演变.因此,网球和羽毛球在技术、场地、器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而便有了在羽毛球和网球在一些科学理论中提到的“可比性”特征.

2 对网球和羽毛球自身特点

网球和羽毛球从场地、器材、技术、战术等自身特点是其技术动作研究的基础,因此首先对上述几方面及其历史进行阐述.

2.1 网球与羽毛球起源及发展

网球运动要追溯到12世纪法国传教士的掌球戏,到了14世纪便逐步进入英国,并于15世纪发展为板击球运动类似于今天的网球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877年举办了第一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网球运动并逐步步入正轨并形成了今天的网球运动.

羽毛球运动要比网球运动历史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印度便有了古老的羽毛球运动,在殖民地时期由驻印军官将其引入英国.直至1860年,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庄园内举行的一场羽毛球游戏活动,才推进了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开始.现代的羽毛球运动在1920年左右开始进入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发展.

因此从历史上看,原始的羽毛球运动要比早期的网球运动久远,而羽毛球运动传入英国要比网球运动晚了300多年.它们在近100年在游戏规则,场地,器材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羽毛球普及程度要高于网球.

2.2 网球和羽毛球运动的器材

网球拍的材质一般由具有硬度较高和抗变型能力较强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常用材料有金属的、碳铝合金的、全碳素三种,其特点是厚重而坚实.按拍面划分有中拍面、中大拍面、大拍面、超大拍面.球拍的重量一般在220-330克范围,球拍拍面的磅数较大,韧性较小.

羽毛球拍一般采用质地轻而坚实、并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如木料、铝合金或碳素纤维等.弦面长一般在280毫米以内,宽则不超过220毫米,球拍的重量一般在90—110克范围内,球拍的磅数较小,韧性较大.

网球拍与羽毛球拍的共同点是都由拍柄与拍面组成.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网球球拍的拍柄、拍线较粗,拍面较大并且球拍韧性较小能够承受的磅数大,因此击球时需要较大的力量,因而需要全身发力.而羽毛球恰恰相反,它的拍柄、拍线较细,拍拍面较小,球拍韧性大能够承受的磅数较小,因此在击球时利用球拍弹性将球击出,因而靠腕部迅速发力就能够将球击出.

2.3 网球与羽毛球

网球是中空的橡胶圆状球体,表面材质主要由聚乙烯纤维,麻线,动物毛三种.网球的直径为65毫米,重量在56.7—58.5克范围内.它在2.54米的高度自由落体,落到地面后弹起高度在134.62—147.31厘米之间.

羽毛球是由16跟羽毛插在半球行的软木托上,然后扎牢固定.重量在4.73—5.50克.羽毛球的球托位于底部,成圆形,直径在2.5-2.8厘米之间.

从原理上看网球呈圆形且重量大,靠其内胆发生弹性变形获得动力.而羽毛球主要依靠球托的和球拍变形获得弹力.在比赛过程中两者球速都较快,运动员需要较快的移动速度移动接球,因而需要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2.4 网球和羽毛球的场地

网球场长度为23.77米,双打宽度为10.97米,单打宽度为8.23米,球网高度为0.914米,发球线距球网6.4米.场地线宽一般在2.5-5厘米,而端线宽度为10厘米.两条底线的中心各有一条宽0.05米、长0.01米的短线,为球场的中点.

羽毛球场长13.4米、双打宽度6.10米,单打宽5.18米.球网的宽度为0.76米,网顶端距地面为1.524—1.55米,它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又可划分为前、中和后场,它们的长分别为1.98米、3.96米和0.76米,一条中线将中、后场划分为左右两个发球区域.

2.5 网球和羽毛球的中网和球柱

网球球网由深色尼龙绳编制而成,它的上端网绳用一条白色网带裹住,每一面的宽度在5-6.35厘米之间,用不超过5厘米宽的白色网带向下绷紧固定,网绳的顶端距地面垂直距离为1.07米.网柱一般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柱或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圆柱.网柱高度不能超过网绳顶端2.5厘米,每侧网柱的中点与场地边线距离为0.914米.

3 网球与羽毛球两项体育运动基本技术

网球与羽毛球运动在握拍、发球、接发球等技术上都有一些异同点,这些又是基础技术.

3.1 网球与羽毛球拍握法

网球拍在正手握法上可分为西方握法,办西方握法,东方握法和大陆握法也就是分别虎口对应着二号棱、一号棱与三号棱之间、八号棱和一号棱.其反手握拍又可分为西方式反手握拍、东方式反手握拍和双手反手握拍.西方式反手握拍是之当拍面与地面垂直时,右手从拍柄的上方将其握住,食指在内侧.反之则是东方式握拍.双手反手握拍指的是右手采用大陆式或东方式反手握拍,而左手在右手前采用东方式正手握拍.

羽毛球正手握拍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别贴拍柄的两个宽面上,而食指和中指略分开一定角度,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拍柄,而掌心要与拍柄存在一定间隙,虎口对着窄面内侧的小棱边,拍柄端与腕部小鱼际尽量保持齐平.在自然状态下,拍面基本与地面垂直.羽毛球反手握拍是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拇指和食指将拍柄稍向外侧旋转,拇指自然贴在拍柄内侧的宽面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共同握住拍柄,球拍柄端靠近小指跟部,掌心与拍柄留出空隙,有利于击球发力.正手中的勾对角握拍法和网前搓球握拍法,与正手握拍十分相似.它是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是球拍向外或向内旋转,其它手指协调使整以便处于最佳发力状态并把球击出.

在实战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力量、挥拍角度、个人习惯以及特点不同,所以网球球拍的握法较为灵活.而羽毛球球拍握法相对简单,仅是在正手握拍基础上演变而来.

3.2 网球与羽毛球发球

发球技术是网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中的重点,由于网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的场地、器械以及球本身的不同各有其自身特点.

网球发球主要有三种方法:(1)切削球是网球初学者最容易掌握的技术,球的旋转、力度以及方向容易得到控制,是成功率较高的发球方式;(2)平击发球,它呈直线飞行具有速度快,力量大,落点深等优点.但是,由于平击发球准确率较低,因此成功率较低;(3)上旋发球旋转发球技术要求较高,在网球学习者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去学习.它具有飞行弧度较大,反弹高,变向等优点.在落点上网球可分为内角、外角和追身三种.

羽毛球与网球相比发球方式更具有多样性,它可分为发网前球,平击球,平高球,高远球.其它发球技术在高远球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力量和拍面角度实现.

3.3 网球与羽毛球接发球

在一定程度上,接发球者受到发球者支配,并能够在瞬间做出精准的判断并回击.

网球接发球,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切削球、平击球和上旋发球旋转球,均有其对应的接法.(1)切削球接发球,切削球落地后会产生变向.通常对于接发球者来说球向右变向,这时宜用正手进行防守.当削球力量强劲时,接发球者应在球尚未形成方向改变之前踏步拦截并尽量回出较深的球,赢取时间使身体得到调整.(2)接平击球,由于平击球具有速度快,力量大的特点,所以不需要有大幅的挥拍动作,只需要对准球即可.站位上,接发球者尽量站在底线稍后的位置.(3)旋转球的接法,它落地后与切削球方向相反,一般对于接发球者向左侧跳起,因此宜反手接球.当旋转球又高又远时,接发球难度较大且发球者很有可能接下来上网.所以接发球者尽量向其脚下攻击,给其上网增加难度.

羽毛球接发球打法较多,主要依靠腕部发力,通过拍面的弹力获得速度.它在方向控制上和旋向上控制上较为严格.基本回球方法有:平推球、平高球、高远球、网前球和杀球.在接发网前球时,可采用放网前球、平高球、高远球、以及平推还击.当对方连续出现发球强攻时,而自己防守能力不足,可采用放网前球或平推球还击,但落点尽量远离对方站位,使对方进攻受阻.当接高远球或平高球时,可采用高球、吊球、或杀球还击.

3.4 网球与羽毛球击球技术

不论是网球还是羽毛球,击球技术的好坏都体现在对球速和飞行弧度的控制.它包含了正确的握拍,击球点的把握,动作的协调性,拍面控制和击球动作的一致性.运动员通过在赛场上灵活运用各种击球方法使得击球力量的大小、落点的远近、飞行速度的快慢、弧度的高低、路线的直斜和球的旋转发生变化,使得运动员处于有利地位.

3.5 网球与羽毛球的基本步法

由于网球场地较大,回击球时往往运动员移动距离较远.因此,网球运动以移动速度快,距离远为主.它的基本步法有小碎步,滑步和跑三种.滑步往往用于左右移动击球.针对网球运动具有场地较大的特点,运动员不管是上网还是侧向移动都需要快速跑动到达落球点附近时通过小碎步调整.

与网球场相比羽毛球场则显得较小,因此快速移动成为了羽毛球击球关键.它的主要步法有交叉步法、蹬跨步法、垫步步法、后退步法.

4 网球和羽毛球技术动作迁移

迁移指的是将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对新学的技能造成的影响.如果得到积极的效果,则成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凡有技术动作要素相同或相近就会产生迁移.通过本文2.2小节可知,网球拍重量是羽毛球拍的2-3倍,磅数也大于羽毛球拍.那么网球运动员可以里利用羽毛球拍联系一些细节动作如高压球、发球扣腕等动作、而羽毛球运动员则可以通过网球拍做臂力练习.又如:网球的发平击球和羽毛球杀球具有一定相似处,它们需要整个身体协调配合,然后通过手腕鞭打发力,这些都有着借鉴意义.

网球和羽毛球在技术动作上有许多异同点,这些都与场地、器材有着一定关系.因此很多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将相似技术动作进行迁移,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提升了自身水平.

〔1〕乌尔里希·菲舍尔著,王悦编译.羽毛球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奇.对跳远、跳高项目之间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5(04).

〔3〕李唤春,聂锐新.网球技术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昆明科技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羽毛球拍接发球球拍
借球拍
名贵的球拍
红双喜可水洗羽拍 助力中小学羽球运动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借球拍
买球拍
“一次函数”练习卷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