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的研究

2013-04-02 04:55李争晖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社会化

李争晖

(安徽理工大学 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引导公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体育运动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自是不可能被忽略的.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于1995年6月颁布《全民健身计划刚要》,极大地促进了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体育场所需求量逐年高速增长,公共运动场地短缺日益严重.

1 我国体院场馆按人群分布的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场地面积13.3亿平方米,其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到了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部队共有23418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2.7%;铁路系统有145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7;体育系统有18481个,站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其他系统有23559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7.7[1].我国现有人口13.8亿,除去学生、军人、人员共258120000人[2],每万人人均拥有开放体育场地不足1个.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的接受,使得公众对体育场地,尤其是高水准的体育场地的需求逐年增加,公众场馆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逐渐暴露,矛盾趋于激化!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及我国在校学生体育运动规律分析可知,学校体育场地占有率高达65.8%.学校作为非军政系统,如果能够将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严酷的供需矛盾必将得到极大地缓解.

2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中存在的风险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占有率高达65%,其中高校场馆4.2%,高校体育场馆占有率相对较低,但其场馆规模、设施水平、专业人员配备均为一流水平.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第560号令,正式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高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高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然而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现状不容乐观,决大多数高校持观望态度,即便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能够坚持不懈的也仅是少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归为以下四点:安全管理、设施损耗、收费标准、责任划分.

2.1 学生心理发展及人身安全的风险

学校体育场馆一般位于教学区,一但对社会开放其必然结果便是校内人员成分复杂,地痞流氓乃至不法分子混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势必严重威胁学教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学校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

近年来校园恶性案件频发,药家鑫事件、马加爵事件、马忠义事件等等事件的发生不断的敲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那根弦,而校园环境复杂化必将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的更加困难.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高校体育场所社会化终将是水月镜花.

2.2 场馆维护经费短缺的风险

无偿开放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在场地设施使用率成倍增加,折旧速度大幅加快,管理成本投入上升的情况下,高额的维护管理费用由谁埋单的问题不得不提上日程.

国家在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上已经投入巨资,再在本不宽裕的教育经费中抽出资金,投入到体育场馆的额外损耗上,无疑会加重国家负担,在资金短缺严重的情况下或从教育经费中拨调,或从其他经费中抽调,都有可能会打乱国家发展计划,将好事变成了坏事.如果由学校出资维护,对于已经市场化的高校来说,在教育经费因为额外支出而导致不足的情况下,无疑会从学生手中补足;而将负担转嫁给作为纯消费着的学生,后果是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失去作为学校主体——学生——的支持,而失去发展的土壤.这些额外的资金投入究竟由谁买单,成为了校方的一大顾虑.

2.3 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人们不可能因噎废食,也不可能因为怕受伤而不运动,但是有运动就有风险,就有发生意外的可能.2012年12月26日下午,仙游县某校一中学生运动后因心肌梗塞猝死;12月10日上午,上海杉达学院一名学生在篮球课上突然倒下,抢救无效离世.频发的学生在校因运动意外伤亡事件让校方谈之如虎,有些学校甚至已经不能够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更逞论开放学校运动设施.然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如何能够最大限度规避风向,另学校放心大胆的开放运动设施而无后顾之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进程.

3 对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模式的探讨

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应当本着无偿、无类、公平的原则,面向全社会任何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3.1 收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公立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一般由国家出资建设,属于国有资产,在经济学范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具有准公共属性.在政策法规方面为学校体育场馆的无偿或有偿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于准公共产品,其属性介于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与私有产品(完全不具有非排他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之间.当某一设施或场地因某些客观或主观原因而没有很好的被利用,尚未达到其拥挤点时应当被视为纯公共设施或场地,原则上应当无偿提供;而当某一设施或场地承载人群超过了其承载极限,出现了过度消费,即呈现出消费的竞争性时则可以象征性的适当收费,以缓解场地压力.

对于达到拥挤点的场地应当本着受益原则适当收费,以缓解维护经费投入增大导致的资金紧缺,以及缓解场地压力.收费应当严格定价,钱款去向应当向社会公示,以示公平公正;收费方式应当多样化,如采用:年卡、季卡、月卡以及按次收费等模式以适应不同人群.对于未达到拥挤点的场地应当不收费,或象征性征收管理费.

3.2 管理问题

无类开放意味着进入校园的人群成分将极度复杂,三教九流无不有之,安保任务艰巨.如何设计出一套严厉、高效、实用且时效性强的管理方案将成为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成败的关键.

3.2.1 设立片警

现大多数学校已经有校区派出所,这样的制度具有出警速度快,解决纠纷及时,对犯罪分子威慑性强的优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校治安.建议没有校区派出所或便民警务室的学校及时引入.

3.2.2 门禁制度及录像监控

通过与公安系统联网,实行“实名入园制度”.在运动场地入场处或校园大门处接入“公安系统户籍信息网络终端”,以二代身份证为入园凭证,刷卡入园,校内人员凭证件出入,以做到对校内人员身份了如指掌;对于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及损害公私财产人员,应当将“不受欢迎”的信息加入其身份信息当中,建立黑名单档案,并全国联网.在一所学校闹事,所有学校拒绝,最大限度威慑不法分子,并使其在其他地方无机可乘,以保障校内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完善监控设备,做到覆盖无盲点,工作时间有人值守,以做到发生不法侵害或意外事故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期将损失降到最低.延长录像保存时间,做到案发后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如有可能,可引入人脸识别系统,与公安局并网,在方便群众入园(如凭人脸识别系统免于刷卡等)同时,对不安全人员入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监控,以避免不法事件的发生.

3.2.3 实行预约模式

部分场地(如:羽球场地,网球场地等)设计容量较小,单位时间内仅能为较少的人员提供服务,人员的大量涌入不仅影响到场地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另一些场地虽然设计容量很大,但由于非常热门,导致天天爆满.对于这些场地为了避免高峰期人员拥堵,同时也为体育爱好者们节省宝贵时间,应当采取预约模式,合理安排人员入场人数以及入场时段.

3.3 责任(风险)问题

由于运动所伴随的高风险性,给很多公益或半公益性质体育场馆的开放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逐年增加的因运动意外产生的纠纷、赔偿案件对这些场地的管理者继续开放场地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此,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政策或通过政府立法,正确引导舆论,避免学校在无责的情况下出于舆论压力被迫赔偿,以保障学校合法权益;希望学校和参加运动的人员合理购买保险,以期将风险转嫁;希望保险公司能够丰富意外伤害险理赔范围,将大多数符合人类正常生活所需的运动形式纳入保险范围,使的参加运动的人有险可投.风险不可避免,但如果能够将风险合理转移,相信大多数学校还是乐意将学校体育场馆所向公众开放的.

4 学校从中获得的利益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在安全管理或是经费支出等诸多方面均给校方带来了不便之处,但校方如果能够正视这种改变,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机遇.如果能够正确利用这些改变,将为学校解决很多的问题,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助学方面.

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收费标准,开放模式等需要大量的前期社会调研以及后期修订,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同时也可以将之看做一个契机.如果校方将其作为课题交给相关专业学生来完成,不但为学校节省了人力资源,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经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也将给学校的学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需要更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如果聘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但可以减少管理经费的支出,降低开放成本,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经济上的支援.

5 结束语

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在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国家政策方针之所指;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之一;是调和“公共体院场馆设施供应不足与民众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有效途径.只要能够合理解决“开放与安全”、“开放与管理”、“支出与收费”、“责任与风险规避”等问题,再配合正确的舆论导向,相信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将会踏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公众娱乐健身的精品之地.

〔1〕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4-28.

〔3〕程丹.基于灰关联分析的高校体育场馆利用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9).

〔4〕束景丹,郭五一.高校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

〔5〕宋红毅.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中的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20).

〔6〕刘静,刘昕.城市居民体育运动与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多赢性社会学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社会化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