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为例

2013-04-02 04:55伍广津李婷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羊角瑶族文化遗产

何 飞,伍广津,李婷婷

(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华夏民族,不仅创造和积淀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创造和创新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境内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这些民族创造和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从2005年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政府就采取措施,挖掘、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求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承与保护的策略.2010年,传统羊角舞成为广西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对丰富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羊角舞来源传说

瑶族民间流传着羊角舞的传说,古时候有两个部落,首领分别叫高王和平王.两个部落经常打仗,平王为了能把高王打败,在其管理区贴出告示,如果有人能取下高王的人头,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平王的部落之中,有一只神犬,白天是一只犬,晚上会变成人,神犬早就对平王的女儿产生爱慕之情.告示贴出以后,他决定试一试.有一次高王打了胜仗回来,与部下喝酒庆祝,到了夜里,神犬突然变成一人,把高王的头颅砍下,送到了平王家.平王以约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英俊的青年.但第二天清晨,平王与女儿没有见到英俊的青年,其却变成了一条大狗,他们惊讶之极,在耐心询问神犬之后,得知真相,平王很无奈.为了顾及颜面,平王只好命神犬与女儿到无人知晓的深山老林去生活.在隐居的生活里,他们靠打猎生存,后来平王的女儿为神犬生了7个儿女.有一次在山上打猎,神犬遇到山羊,与之搏斗,不幸被山羊撞到山崖,儿女们在山崖下找到神犬时,已经死亡.平王的女儿处理完后世后,即带领儿女们找山羊报仇.他们一起逮住了山羊,剥其皮,锯其角,以解怨恨.后来为了纪念先人就形成了一种舞蹈,把剥来的山羊皮做鼓面,以山羊角为表演道具,一女人捧着狗头,其余人各自拿着各种打猎的工具或猎物,表演狗王与山羊搏斗的故事.

2 羊角舞体育文化的功能

2.1 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功能

传统羊角舞,在乐曲的伴奏下,表演者面部或戴面具,或涂抹成狰狞脸谱,用红布包头,饰以黄表纸花、纸带,腰扎红裙,身佩铜铃,手执羊皮鼓,边跳边打,动作粗犷豪放,音乐刚烈、激越.表演者模仿动物动作,可表演单个动作或整个组合动作,其运动方式让身体机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它不仅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而且也适合不同性别的人群练习.同时在乐曲中,让人们身心愉悦,其乐融融,不仅能够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达到健身功效,而且有极强愉悦身心的功能.

2.2 壮族人民民族团结、社会交往的纽带

瑶族羊角舞体育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同心力和凝聚力.瑶族人民居住相对分散,这样的生活居住形式让他们与外界接触很少,不能很好的与外界联系交流,只有在祭祀、节庆等大型的民族节日表演羊角舞之时,才能有机会相互交流、沟通.可见羊角舞在各族人民团结,民族之间的感情交流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2.3 维护瑶族传统礼仪形式的功能

师公是瑶族人民尊敬的人物,被当地人看成是具有法力、能在意念上与神相通、能在仪式上代表瑶民与神沟通之人.瑶族人民所跳羊角舞和所唱羊角舞之歌都是师公所授.羊角舞表演之时,师公的全程参与,见证了瑶民对师公的尊敬,可以看出师公在瑶民中的权威.瑶民对于师公的无上崇敬从侧面看出了瑶族人民对瑶族传统礼仪形式的传承与遵从.羊角舞以独特的方式维护着瑶族人民崇祖敬老的精神.

2.4 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羊角舞体育文化的发展主要结合旅游业和服装业,向游客展示羊角舞所用道具的整个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羊角舞体育文化活动中来,尤其是羊角舞表演让游客感受到其气氛和艺术魅力,使其意识到瑶族不同的文化,还可以带动羊角舞表演服饰的畅销,同时各种和羊角舞有关的饰品、纪念品等得到了开发,从而促进瑶族地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3 羊角舞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3.1 生产力发展是保障作用

社会是否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指标.社会的进步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产生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一直延续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世纪.羊角舞体育文化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漫长时期里演变、发展、传承.瑶族传统羊角舞作为民间体育活动,一种文化形态,在发展和传承中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障.

3.2 宗教祭祀、节庆的推动作用

原始宗教信仰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在无法与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做斗争时,便产生了对鬼神崇拜、祭祀仪式、巫术活动等来改变与抗衡的能力.每年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大型节庆、祭祀礼仪活动上,瑶族人民期盼一年风调雨顺、丰收太平,会跳羊角舞.在喜事之时也会跳羊角舞,传统羊角舞已成为瑶族人民宗教祭祀、节庆活动、婚礼庆典的主题.在羊角舞的传承过程中宗教祭祀、节庆活动、婚礼庆典对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羊角舞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

4.1 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有法可依,但是,这只是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总体指导纲要.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保护来看,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各地区没有依据该法因时因地因宜制定地方性条例和具体保护方案.仅仅把羊角舞体育文化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这种保护方式比较单一.使得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保护工作还没有走上法制化轨道.

4.2 民族文化的自觉缺失

民族文化的自觉缺失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传统中固有的文化自觉,文化持有者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即使是在外力的影响下,也会固守传统的心理.但由于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现代文明社会的冲击,许多人对恭城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已经开始缺失.另一方面,政府的过度保护,强迫其固守传统和旧的生产习俗,甚至以官方名义取代了民间传承人,结果必然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4.3 羊角舞体育文化传承人的断层

传承后继乏人成为传统羊角舞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恭城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传承人大多是年事已高的老艺人.以伍有光老人为例.村里的祭祀礼仪都是由伍有光老先生主持,领跳羊角舞.现在,传承人中年轻一代大都不愿学习羊角舞的原因除枯燥无味因素外,关键是民间传承人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年青一代传承人断层.面对如今羊角舞倍受年轻人冷落的状况,除了伍有光老先生等为数不多的弟子在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体育文化,其余村民也都只是形式上的继承.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5.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无法可依,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保护工作就难以开展.保护羊角舞体育文化要借鉴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条例,制定出明确保护羊角舞的措施及实施办法,出台具体保护方案,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萎缩和流失.

5.2 保护羊角舞体育文化传承人,培养人才

民族地区的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人,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建设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支撑点.传承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某种体育技术或者技艺且具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传承人对民族的历史宗教习俗文化等较为了解,系统的掌握着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他们一旦去世这种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必然消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的传承人进行保护,特别是像伍有光老先生那样的老艺人.同时,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积极培养羊角舞传承人,加强传承人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3 深化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研究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产生与发展都与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适合其生存的环境等有着联系.我们应该深化认识与研究,充分重视挖掘、收集、整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传承与保护提供必要的保障.

5.4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村)规划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瑶族人民的聚集地,现已建成恭城瑶族生态博物馆,陈列了瑶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和独具特色的羊角舞道具等.该地区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底蕴深厚,在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村),使得瑶族原生态环境、民俗体育文化得到永续的保护和传承.

5.5 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离不开重要的场所——学校.学生是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国文化复兴的未来.与当地学校相结合,把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引入校园,在学校中传播该遗产,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觉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5.6 将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将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为羊角舞体育文化提供更宽广的舞台,促进羊角舞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羊角舞所用道具进行商品研发,根据其工艺,制作羊角舞所用饰品及其表演服,为将传羊角舞体育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增添亮点.

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社会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经历过历代的挖掘、整理、发展,其传统性、健身性、娱乐性功能显而易见,瑶族人民自愿参加,群众基础良好,形成了今天规模盛大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场景.同时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不仅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瑶族人民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承和保护好传统羊角舞体育文化,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与交往,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周伟良.民族传统体育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赵静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3〕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4〕戴莉娜.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的有效途径[J].浙江档案,2012(06).

〔5〕周林兴.论档案馆的文化自觉[J].山西档案,2010(6).

猜你喜欢
羊角瑶族文化遗产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我爱家乡的羊角脆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骑行荷兰羊角村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