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市地域结构存在的问题

2013-04-02 04:55王叶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王叶飞

(大同大学 大同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002)

进入21世纪后,大同在全国的地位却不断下降.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实力不强,2010年市的生产总值为380.9亿元,同时根据《中国城市走综合竞争力报告》(2011版),大同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为94,在29个资源型城市排名中也仅处于中下游水平.就是在山西省11个地市的经济排名中,也仅列第5位,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稳居全省第2的地位相距甚远!区域地位的下降,意味着城市更难于获得发展资本,进而又加速城市区域地位的下滑,陷入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圈.若城市一旦被边缘化,意味着再度崛起将更加困难.

1 中心城市区

1.1 城市中心区结构功能混乱,中心商务区功能不明显

首先古城内现尚有齿轮厂等工业、仓储用地等严重影响古城风貌的不协调功能用地,其次,古城内集中了城市大量的行政办公、医院、中学等为全市服务的公共设施,在一座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放置这些功能区使得城市中心土地的经济效应发挥不充分.再有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均衡,必需要有经济增长极来带动地区的发展,但是大同从某种严格的意义来讲,暂时还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只是停留在低级的商业中心这一层次,商办写字楼等金融服务机构缺失.

1.2 中心城市的人口众多,首位度高;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缺少分工,区域差异加大

1.2.1 大同市市中心首位度高,呈现单极聚集的不平衡特征.2010年,大同市区常住人口为173.9万人,占全市的52.4%;市区城镇人口(非农)为136.3万,占全市的74.7%.县(市)域中心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聚集能力不足,平均每个县市域中心城市规模不到7万人.中心城市的经济高度集聚,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来看,大同市区的经济聚集度占到全市的60%-70%.

1.2.2 大同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系并不密切,呈现出“二元结构”发展关系.大同中心城市产业体系偏向重工业,周边县(市)域单元产业体系偏向农业,二者之间缺乏生产的上下游协作,没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由于长期资源输出型发展,经济附加值低,导致城市自身经济活力不强,内部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在扩大,而周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2010年大同市区生产总值为248.9亿元,人均GDP为18260元;而大同7县的生产总值总和为1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不足7236元/人.城镇人口增长快,但城镇化质量低,就业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从20世纪70年代大同进入了城镇化起飞阶段,城镇化水平由28%左右提升到54.9%左右,年均增长0.59个百分,但是这种进步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城市各项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由于城市人口规模大,而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偏低,城市的各项设施与服务建设较为滞后.大同的人均道路,绿化,公交车辆等城市建设水平与同类型的资源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处于偏后位置.

2 交通区:大同的开放度不够,对内、外交通联系不畅

2.1 对外交通:昨日的辉煌不再呈现,现实中大同不再是门户型地区和中央枢纽地区

大同对外交通不畅尤其是大同与京津冀城镇群之间的交通“通而不畅”,大同虽然距离北京、天津不到400公里,但铁路交通时长在5-6小时,缺乏快速客运专线,;而高速公路方面由于河北段的不畅严重影响了大同与京津地区之间的日常经济联系;同时航空航线不足,与京、津以及800公里范围以外的经济发达城市的联系较少.而且对外交通煤以运为主,货运枢纽作用不足:大同虽然拥有大秦线、京包线、同蒲线三大铁路干线,但由于煤炭运输占据了大部分运能,铁路对于地方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而且随着城市摊大饼无序扩大,使得本来位于城市外缘的对外交通线路穿越城市组团,干扰城市日常功能.

2.2 对内交通:交通衔接度不高,没有形成有序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

火车站,汽车站与市区的旅游景点没有很好地衔接,市外的景点之间相通度不高,这给来大同的旅游者带来很多不便,增加了旅游阻力,降低了旅游频率,减少了收入.口泉的城市道路缺乏系统管理,御东的道路建设尚未形成框架,城区与口泉、御东联系的道路、桥梁也尤为缺乏.

3 工业区:当前工业体系仍较单一

3.1 “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大同经济结构建立在煤炭等资源粗放式开采为主,发展起来的电力、机械、冶金等重型工业体系.单一的产业结构与失业人口增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缺乏拉动效应强的新产业,城市活力也严重不足,城市有陷入贫困化的趋势.从发展的比较优势来看,大同的传统资源优势地位在持续下降,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5年的6.23%下降到2006年的3.86%;虽然文化与旅游等资源优势在逐步显现,但当前对城市整体社会经济的带动不足.城市经济主要以输出煤炭为主,被动性较强,容易受外部市场的波动影响,.央属煤电企业与省属重型企业产值高,交给地方的税收不足以支撑百万人口规模城市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对本地就业岗位贡献不大.而作为大同新产业聚集的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不足,医药行业和机械制造业生产规模偏低.

3.2 工业包围城市,新规划方案的工业区处在城市的上风方向,城市环境质量甚为堪忧

由于大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蚕食着周边的农业用地,一些本来处于城市外围的工业,逐步转为城市的土地,包围在城市周围,而且大同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风向的季节性变动会加重城市的污染程度.这些大型的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城市的上风向.

4 旅游区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带动效益仍然不高

虽然旅游资源多但是地域组合差,使得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来大同旅游的游客不少,但是在大同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并没有带动相应餐饮住宿等旅游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

4.1 城区职能过度聚集,古城风貌逐渐丧失

城区特别是大同古城内人口过度聚集,居住、就业密度高,近年来古城周边高密度的房地产开发更是加剧了古城的压力.对古城城墙、城内众多文物古迹的保护重视力度不够,使珍贵文物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建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内遗存不多的具有大同本土特色的东南四合院街区多年久失修、私搭乱建等违规建筑较多,城区成为城市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典型代表,是城市整体面容的一块黑斑;城内大量新建建筑阻挡了传统建筑的天际线、视线通廊,景观冲突严重,如十字街(大西街、大东街、大北街和南关街)的建筑风貌千奇百异.

人口规模过度聚集,对保护名城极为不利,但对城市自身发展来说,正是其所要的,而且衡量城市化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重,所以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不合理的改造和拆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名城的价值.老城的人口过度聚集,功能过度发展.对文物和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造成严重破换.

5 居住区:居住条件不佳

5.1 住宿区环境条件恶化

大同虽然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但只是一个表皮,大同市目前市区内尚有约10万人长期居住在4.7万间年久失修的土房、简易房和清末民初的土石房中.该类房屋房龄大,超过50年,且主要集中在城市黄金地段的中心区域和繁华的商业地带,如今几乎全成了危房.特别是在古城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物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备、生存环境恶劣、安全隐患大等原因,致使约90万平方米住房(棚户区和城中村面积约6平方公里)成为城市中典型的棚户区.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御河南北路、南至南环路、西至西环路、北至北同蒲铁路线一带.城市居住区和商业区存在着典型的两张皮分布道路两侧有着繁华的商业,楼后为危房等与楼前的景象完全不同,高大的商业区成为城市棚户区的一张遮羞布.

6 生态区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

6.1 水资源严重短缺

大同本来就是一个缺水城市,水资源几乎成为城市尤其是矿区发展必须考虑到的一个瓶颈性因素,但由于不合理的利用,生活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使得大同的水问题更是雪上加霜,水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大同市2011年水资源总量(本地加入境)为5.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2.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72亿立方米,二者重复计算量2.0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5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6.2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质灾害多发

大同曾有“山环采凉,水抱桑干”的美誉,但由于工业企业的长期污染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煤矿采空区塌陷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不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大同经济“一条腿走路”,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大同地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加上连续多年的采矿和重型工业的发展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面对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问题的解决首先得知道城市现阶段处在哪一个位置,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为以后城市建设等多种指标提供依据,根据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策划近期以及远期发展目标.

〔1〕罗国华.大同市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陈联.CBD与城市结构功能的优化[J].改革论谈,1994:10-11.

〔3〕宋志军.安阳市城市地域等级结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8):60、64.

〔4〕王祁春,等.长春市城市地域结构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1(2):81、88.

〔5〕彭志华.城市地域结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227、229.

〔6〕陈建杰,叶智宣.兰州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及其合理发展[J].经济地理,1996(9):37、40.

〔7〕张舒.西方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评介[J].辽宁大学学报,2001(9):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