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与运用

2013-04-02 04:00张松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成员

张松林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团体心理辅导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强调助人发展的功能,相信学生有能力帮助自己,是一种协助与服务.它以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人际沟通理论为主线,以团体动力理论为中心,注重成员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各个成员之间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交换意见,认真倾听沟通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接受或遵循信息的要求并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演绎信息蕴含的内容,使成员在无形中增强自我认知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区分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思想困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1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来增进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的学习过程,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1 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朋辈式”的沟通

师生沟通畅通与否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人际沟通是一个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的最基本形式.团体心理辅导借助人际沟通理论,通过“朋辈式”的师生沟通,共同参与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又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团体心理辅导所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迎合了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师生间的沟通拉近了心理距离.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的人格尊严能够得到尊重,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以维护,师生之间宽松、民主、畅所欲言的良性沟通关系得以营造.

1.2 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奏就是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开放和自我探索.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外界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行为是自我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其中榜样者的示范与学生的观察学习对学生行为的养成起主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这种社会学习理论,以团体活动为载体,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团体情境.在团体心理环境下,各个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并与其他成员一同分享自己的体验、感悟,主动自我开放,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所想放置到外部环境中,辅导员鼓励和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自我探索,并引发学生对活动深层含义的感悟,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1.3 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共同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团体心理辅导依托团体动力学理论,把辅导员作为团体核心中最有力量的人,摸清团体成员的个性化特质,创造成员感到安全的心理环境,增强了团体活动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团体认同感,个体此时会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满足团体需求.在团体动力的推动下,成员开始“坦白”心扉,通过辅导员适时表达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学生的内心渐渐放开,心理与思想也就亮堂起来,学生在暴露自己内心的同时,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1.4 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度是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解、认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程度.它受到大学生思想与心理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是,辅导员在面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时,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除物质需求渴望得到解决以外,心理需求也希望得到满足.团体心理辅导所建立起来的尊重、理解、关爱的氛围,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此时,再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度.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2.1 共同与共情原则

“共情是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一种人格特质.”[1]团体的情境是根据成员的共同问题而创设的,整个辅导过程始终围绕共同话题开展,全体成员在彼此表达自己的感想时,对方要从表达者的角度去感知表达者内心的感受与需要.此时,各个成员对共同问题的理解就会达成共鸣.

2.2 理解与支持原则

理解、支持成员就是相信成员的能力和价值.大学生虽然生理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和思想上却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员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团体中表达自身的缺点表示理解,对学生所阐述的内心想法表示支持.学生得到辅导员的理解,同样辅导员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所设置的主题内容也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2.3 平等与尊重原则

平等尊重就是辅导员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是以一名成员的身份参与活动的,要求辅导员与成员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使辅导员与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成员之间产生最佳的心理沟通距离,鼓励每位成员平等相处,自由发言,共同促进团体的发展.

2.4 体验与感悟原则

体验与感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原则.体验就是亲自去实行,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有感受,才会有感动,最后才能有所感悟.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强化成员内在的心理历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亲自体验,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供一定时空引导成员感悟,将辅导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5 助人与自助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助人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更依赖于辅导员,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协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助人自助体现了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主体性,辅导员不是完全包揽,而是组织学生相互帮助,提高学生的协调与沟通能力,把助人自助融于无形之中.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中技术手段是关键,辅导员必须掌握反应技术、互动技术和行动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运用能力.

3.1 运用反应技术,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3.1.1 以倾听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谈话

倾听是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基本技术,没有倾听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辅导效果.倾听不但是接收声音,而且是尽可能的了解声音所蕴含的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的积极倾听可以激励学生多想、多说,引导学生积极的表达.辅导员要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陈述和发问,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谈话场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辅导员的倾听可以用来了解学生对其他学生、班级、学校的心声,更有利于深入探索学生的意向和需求.

3.1.2 以尊重技术赢得大学生的尊重

尊重技术就是“对成员接纳、关注、爱护的态度,意思是要尊重成员的现状、价值观、权益和人格.”[2]尊重的意义在于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由、安全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表达自我,使学生与辅导员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尊重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唤起了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同时也可以使辅导员赢得学生的尊重.辅导员要取得学生的尊重,并非易事,只有运用好尊重的技术,对学生的人格、情感、独立意识等给予切实的尊重,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

3.1.3 以真诚技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解

真诚即“在辅导中,辅导员应该以‘真正的我’与来访学生相处,表里如一,愿意开放自我……甚至对来访学生产生某种独特的感受时,也能坦诚相告.”[3]辅导员与学生保持真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放松,产生安全感,促使学生自我开放和自我探索.同时,辅导员始终保持真诚也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辅导员真诚的对待学生和自己,促进学生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辅导员和自己,鼓励学生不去隐藏、否认、伪装和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达到丰富师生、生生间相互理解的目的.

3.1.4 以共情技术鼓励大学生深层的自我探索

“共情作为一项沟通技术,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关键的因素.”[4]若辅导员能够与学生成功地建立起一种充满理解、信任、真诚、关爱、自由等成分的关系和气氛,那么即使不考虑其他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交往互动关系本身就带有“言传身教”的功能.共情的运用要经历耐心聆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准确回应、引发领悟等环环相扣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辅导员认真投入.通过共情,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都可以被更有效的传达出来,进而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的深层探索.

3.2 运用互动技术,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2.1 以催化技术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互动

催化即促动,它是“协助团体成员增加有意义的互动技术,也是贯穿团体心理辅导整个过程的技术.”[5]催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团体更加开放,帮助成员朝着有利于团体目标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将重要的资料信息很清晰的介绍给团体成员,促使各成员加入到团体工作情境中,加速团体动力的形成,让每一位成员都觉得团体是安全、值得信任和可接纳的.团体成员此时很容易自觉参与活动,并主动分享各自的感悟,各成员间的互动性就调动起来.

3.2.2 以支持技术提高对团队的凝聚力

支持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为成员提供鼓励,增强对团队信任感的一种技术.团队凝聚力的形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团体氛围.当成员在团体情境中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抒发见解,特别是表露个人痛苦经验与内心深层次感受时,会表现出回避、抗拒与怀疑的心理.辅导员要在具体的情感、行为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成员投以人性尊严与非言语行为的支持,帮助成员释放不必要的担忧与焦虑,促进各成员树立对团体的信任感,让每位成员感到团体的每一员都是自己“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团体和谐的氛围得以建立,团队的凝聚力得到巩固.

3.2.3 以聚集技术让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围绕主题

聚焦是建立、转移或维持焦点的一种技术.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或高谈阔论、或漫不经心、或漫无边际的乱侃时,辅导员要有能力判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焦点,此时最恰当的活动主题是什么,同时适时采用聚焦技术,巧妙的转移焦点,把“闲聊”拉回到某一有意义的活动内容上,让团体成员明确活动主题,并围绕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对于漫不经心、沉默寡言的成员,辅导员要灵活使用配对或绕圈的方法,引导他们建立焦点,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主题当中去.

3.2.4 以自我表露技术提高大学生的信任感

自我表露作用是促进成员对自身问题的反思,推动成员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辅导员运用自我表露技术,自我揭示自己的某些感受、经验、人生经历,与学生分享,有时还要选择一些非语言形式的表达,如投一个认同的目光、打一个支持的手势.同时辅导员要适当鼓励学生做自我表露,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坦率、真诚与亲切,无形中增进了大学生的信任感.

3.3 运用行动技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3.1 以示范技术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

示范是指“通过电影、录像及他人的适应行为为团体成员提供榜样,以矫正不适应行为.”[6]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员无论愿意与否,他的言行举止都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自身首先就要做到.辅导员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紧扣主题的典型音频和视频,并在成员中树立标兵,示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意义的行为,激发每一位成员发挥其潜能,引导学生将榜样作为自己日常的行为习惯.

3.3.2 以面质技术置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批评

面质是辅导员对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方式提出异议和挑战的过程.它可被认为是一种和缓的、善意的批评,既能达到使学生接受辅导员,又能实现教育的目的.面质是在辅导员指出学生身上的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的,当这些矛盾表现出来时,辅导员要委婉且巧妙的给予点出,通过反问、提问、讨论的方式去面质学生思维中自我夸张、自我偏向的现象,促进学生坦然的面对自己,启发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够直面自己潜意识中想逃避的问题,认清自身存在问题的实质.

3.3.3 以角色扮演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提高团体成员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辅导员可以在事前或事后的交流面谈中,为成员提供一个行为表现的环境,成员通过角色扮演,将日常面对的困难情境呈现出来,使成员更好的了解自己.角色扮演注重在相似的情境下让成员将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展现出来.这种模拟情境被创设后,便于辅导员很好的收集成员信息,分析成员困惑,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成员,帮助成员澄清角色扮演中的不良因素.

3.3.4 以引导技术形成团队良好的育人氛围

引导技术也叫作引话,多用于较为害羞和沉默的学生,是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引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清辅导的目标,让学生表达自己更深层次的问题和困惑,了解自己的偏差所在,避免学生固守错误的观念,更进一步趋向问题解决的核心,同时通过引导可以防止成员对活动宗旨的偏离,避免了辅导主题分散的情况.引导技术的运用对于平时心理封闭、不喜欢说话的学生来说,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心不在焉、厌倦、困惑等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一种新的方法.其中,反应技术是前提,互动技术是关键,行动技术是保证.辅导员要通过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让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1〕唐兴,张松林.论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2〕〔5〕罗京滨,曾峥.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44,48.

〔3〕谢培松,秦平.学生心理辅导.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7.191.

〔4〕于鲁文.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5〕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2.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