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

2013-04-02 03:41:30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教学内容

高 莉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思政课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目前很多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当前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如何面对冲击,继承与发展原有的价值体系并逐步建构新的价值体系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新任务。而如何面对大学生婚恋观所发生的新变化并合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也正在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必须回应的问题。

一、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大学生的婚恋观是指大学生在对待爱情与人生、婚姻与家庭、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道德与法律等基本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的道德观、法律观、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体现。就高校思政课而言,以“05方案”为主导,在“基础”课程中把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教育作为一个专章、专节部分编入教材内容,作为教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逻辑结构处理上以道德与法律两种手段完成,分为四部分内容:爱情与人生;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就教材内容来看,旨在传授给大学生婚恋家庭关系中关于道德与法律的某些知识,着力点还是放到了解决大学生在大学要不要恋爱的问题,怎样正确恋爱的问题,如何消除恋爱负面影响的问题层面。

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基础”课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成长的这二十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的二十年。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这种社会巨大变迁所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和价值冲突更多地带来了他们的思想困惑,在婚恋领域也是如此。所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并针对婚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基本情况

2011年,伴随着《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三)的公布和实施,也必将带来青年在婚恋价值观上的某些变化,特别是对择偶观与生育观方面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对本地高校在校学生高校思政课婚恋观教育满意度的展开了调研。调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建议等方面设计了问卷。调研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积极配合。

数次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对在高校思政课中开设有专门章节以婚恋观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进行教育表示欢迎。在教学目的上认为“部分教师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灌输本质,忽略了受教育对象鲜活生命成长的逻辑,不能将意识形态灌输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⑴在教学内容上认为要拓展课本知识,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答种种冲突、矛盾与困惑;在教学方法上认为能够启发式教学最好,比较喜欢接受专题式案例教学方法。

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那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的婚恋观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教学理念上的“守旧”与“老化”

在婚恋观教育上,或明或暗的呈现出一种忽略。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忽略了受教育者的立场。当代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他们很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强烈的平等意识上。“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事情我做主”就很恰当地展现了他们这种自主意识和个性需求。此外,他们生长在社会转型时期,享受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选择学习知识也更趋向于实用和功利。他们更有兴趣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而非抽象理论,拒绝高高在上的权威和教条。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不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而只是力图将枯燥的理论强加于他们,很难产生期望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上的“隐晦不言”和“支离破碎”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一般正处在18岁到23岁这个特定的生理期和心理期,这是一个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这时候他们的身体发育已基本稳定,各生理机能已日趋完善,但他们的心理却极容易处在一种矛盾的过渡状态,所以,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性生理和性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我们高校婚恋观教育上又比较缺乏这样的内容,大多数学校都不会去专门开设性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性知识和性观念。

就婚恋观教育涉及学科看,教学内容主要是在某一学科范围内开展的,而较少从一个总体整合的角度,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等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整合研究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教学内容也不够深入,当代的大学生其实更想弄清楚的是那些隐藏于多元化表象下的深层矛盾和内在机理,进而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和选择。所以,教学内容不能只流于表面,避重就轻,不能单就婚恋知识来传授婚恋知识,而是需要整合婚恋观、法律观、道德观相关内容,进入此三观领域的整体研究与教学,进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婚恋观教学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由婚恋知识体系到学生婚恋价值信仰体系的“两个转化”。[1]

(三)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与“生硬”

教育方法过于单调呆板、陈旧单一,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运用不到位,是目前影响高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多地采用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还仅仅停留在一种外部调适的方法层面,缺乏婚恋观教育的主阵地。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性、恋爱、婚姻和家庭也都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而传统婚恋观教育中那种只谈德性、不讲人性,只谈原则、不讲技巧的生硬化的教育方式已越加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另外,婚恋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私密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具有其特殊性,除了通行性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外,还应当探索各种灵活的途径和方式。

(四)社会环境的“缺乏”和“错位”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大学生作为社会人,他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所以,社会环境的作用也会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发生影响,这个影响到底多强多弱,还得看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在当前,的确来势汹汹。一些低俗价值观念,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对大学生都产生着消极影响。一些不良的大众传媒和不良的网络也令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陷入困境。所以高校在进行婚恋观教育时,就应该注意净化环境问题。而创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三、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转化教育理念,在婚恋观的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反映了教学理念上还存在某些偏差,还未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在婚恋观问题上的主体性要求。虽然意识形态的灌输,主导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所肩负的主要职责,但它的实现是以我们的教育对象,即大学生的接受来完成的,不应流于形式和表面。所以,接受教育是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关键。

(二)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婚姻法与婚恋伦理道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婚恋观形成

新婚姻法和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释都对婚恋价值起到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婚姻法的立法与完善,在思政课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法律价值观和婚姻法律知识的宣传;加强婚恋伦理道德的培育,构建新型的婚恋伦理体系,积极推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此外,在教育教学和研讨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始终坚持以核心的价值文化为基轴,异质多元文化为辅助,让异质文化围绕核心文化开展价值观体系的教育,包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统一的反映现代新型关系的婚恋价值规范体系教育。总的来说,就是将思政课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大学生道德观教育和大学生法制观教育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合理引导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专题式案例教学法,综合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内,课内的课时也是很有限的,应该创造条件将课程延伸到课外,比如推进一些选修课程或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教学方法上既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的革新着眼于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发展。”[3]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积极进行大学生婚恋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婚恋问题的咨询与引导,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教师首先要得到同学的尊重与信任,要放下身段,让自己不仅成为学生尊敬的老师,还要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否则学生尊敬却不亲近,在婚恋问题上很难把握学生实情。其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过程中要真诚、要亲切还必须专业。并且主张要以一种富有情感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声情并茂,亲切诚恳地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婚恋知识及其行为模式,走近他们的心、感动他们的心、温暖他们的心,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当然,高校还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生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保持身心和谐。此外,构建包括网络校园文化在内的和谐校园文化,是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婚恋观的重要外部环境,其既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能力,最终促进高校思政课婚恋知识体系向学生婚恋价值信仰体系的内化。

[1] 王代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5).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 叶 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6.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教学内容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46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52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趣味测试
家庭百事通(2015年3期)2015-05-30 22:12:39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19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陋习
故事林(2007年9期)2007-05-14 15: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