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双 (天津西青医院,天津 300380)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诊断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笔者针对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从而减轻其焦虑情绪,利于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男59例,女27例,年龄36~73岁,其中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28例,三支病变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手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介入治疗目的、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治疗过程大致内容及需要配合的内容。
1.2.2 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干预:责任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护理内容,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宣教,内容包括术前用药、术前备皮、碘过敏试验、饮食指导、练习床上大小便等,另外还要向患者详细说明介入手术原理、方法及可靠性,与患者分享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术前恐惧心理,另外要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家属及时向患者提供精神和经济方面的支持。②术中护理干预:因介入手术的麻醉方式采用局部麻醉,故患者在术中意识清醒,所以医生和护士等工作人员在术中要多采用医学术语,以免患者对手术进展情况进行猜想,引发紧张恐惧心理,另外适当与患者轻松交谈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有安全感,促进手术顺利完成。③术后护理干预:手术结束后患者卧位和伤口的处理,股动脉穿刺患者采用平卧位,右下肢制动24 h,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桡动脉穿刺患者根据病情可采取半卧位,桡动脉压迫器定时放气,避免加压时间过长,注意观察手部是否有肿胀、青紫。术后的心理护理,部分患者有紧张、不安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嘱其放松,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另外还要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减少对肾脏的不良反应。饮食护理方面嘱患者不宜食用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多食用鱼类、禽类及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矿物质、VitC成分食物[2],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嘱咐患者定期随访,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1.3 评价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干预后,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评价患者焦虑情况,患者填写量表后由护士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收集资料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介入治疗前、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介入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介入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与介入前比较,②P<0.01
组别 例数 术前24 h 术后24 h观察组 43 50.4±7.6① 42.8±6.8②对照组43 55.2±6.8 53.4±5.7
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影响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易产生并发症,影响预后。针对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对策,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强介入治疗的信心。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能够详细了解介入治疗的注意及配合的事项,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淡化患者角色,协调各种关系,教会他们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来减轻焦虑情绪。本组对4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评分不仅在介入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介入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这说明制定完整系统的护理干预计划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具有较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接受和适应介入治疗;同时对术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完整的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前后不仅降低了患者焦虑情绪和手术风险,同样符合整体护理的理念。
[1] 程增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ICA术的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3):1220.
[2] 黄小红.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