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刘金凤 (.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广东 湛江 54037;.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东 湛江 54037)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的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我院呼吸内科对采血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与传统的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原则,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2月~2012年4月需静脉采血的住院患者220例,其中男146例,女74例,年龄20~67岁,平均(38.6±7.9)岁。单管采血或多管采血,患者均出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按采血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单日期为观察组122例,双日期为对照组9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材料: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双向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组成的静脉真空采血器,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采血时选取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桡静脉。
1.2.2 采血方法:①观察组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先用无菌敷贴固定前针头,再将橡皮套针头(后针头)刺入真空采血管,利用负压差使血液自动流入采血管。在采集最后一个采血试管时,提前松开止血带,将真空管直立,与需要血量相差0.3 m l时,嘱患者松拳,护士将针头与血管平行,慢慢向外拔出,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时,嘱患者以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穿刺点后快速拔出体外,即“先慢后快”拔针法[1]。穿刺处继续按压3~5 min至不出血为止,待采血针软管内血液全部流入试管后分离采血针与真空试管。②对照组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不用无菌敷贴固定前针头,只用右手无名指固定针头,食指和拇指捏住后针头的针柄,将后针头刺入真空管进行采血,待采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取棉签按压穿刺点快速拔出针头,穿刺处继续按压3~5 min至不出血为止。
1.2.3 观察的评价标准:①针头固定不稳脱出致重新穿刺为标准;②皮下淤血情况以采血后观察1~3 d为标准;③穿刺部位疼痛标准为患者诉不痛或疼痛不明显为不痛,诉疼痛明显伴表情痛苦为有疼痛[2]。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针头脱出、皮下淤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种采血方法观察指标效果比较[例(%)]
随着静脉真空采血器的问世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高效、科学地应用真空采血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采血工作效率,是医护工作者应当探讨的课题[3]。通过对两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①针头脱出率低:观察组先用无菌敷贴固定针头再采血,可防止针头滑动、脱出。对照组不用无菌敷贴而只用右手无名指固定针头,在多试管采集血标本时,若动作不协调,动作幅度过大或患者躁动时,极易将针头牵拉脱出血管外,导致患者恐惧心理而引发护理不满。②有效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采血时扎上止血带可使血管充盈,增加血管内压力,提高静脉穿刺的准确性。但过高的压力同时使针头内压力过高,拔针时针头内的血液流入皮下而导致皮下淤血。对照组在采集足量血标本后再松开止血带拔针,这时血管及针头内的压力均较高,导致针头内血液流入皮下,穿刺点出血,致皮下淤血;或在采血过程中由于动作过猛,使针头完全滑脱出血管至皮下或针尖斜面的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造成血液流入皮下而致皮下淤血。观察组在采集最后一个血标本时,提前松开止血带,可使血管内压力降低,这时由于负压的作用,血液还能流入真空管,待与需要血量相差0.3 ml时拔针。拔针后,由于试管内残留的负压使采血针头及软管内的血液全部流入试管。由于血管及针头内的压力均降低,明显减轻了穿刺点出血和皮下淤血。③疼痛发生率低:采血完毕拔针时,由于针头与血管壁摩擦引起的损伤和针刃对血管壁及皮下组织造成机械性切割伤可导致患者感到疼痛。对照组先用棉签压住针头,使得血管壁也被压扁,棉签压力越大,锋利的针刃在压力的作用下退出血管,使针头与血管壁的摩擦力越强,针头对血管壁和皮下组织产生的切割力也越强,出现疼痛的现象越严重。观察组拔针时,先使针头与血管平行,慢慢地向外拔,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再快速拔出,减少了针头对血管壁和皮下组织的损伤,进而明显减轻了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采血方法不仅提高采血成功率,能有效减少针头脱出、皮下淤血及疼痛率的发生,融洽了护患关系,而且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田静云.静脉采血后2种拔针方法的比较[J].当代护士,2012,20(6):145.
[2] 詹登钰.静脉采血针配合使用真空采血管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936.
[3] 韩连云,赵庆瑞,耿翠红,等.真空采血管不同手法静脉采血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