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在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民营电影公司愈发凸显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清点了2012到2013年度占据中国高票房的国产电影,从上至下为《人再途之泰》、《搜索》、《白鹿原》、《黄金大劫案》、《一九四二》、《听风者》、《寒战》、《画皮Ⅱ》、《十二生肖》,会不难发现,这些影片都出自华谊兄弟、博纳影业、星美传媒、光线传媒以及小马奔腾五家民营公司。
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参与创作和投资的制片机构超过600余家。而以上五家公司正是众多民营电影公司中的代表。目前,除了国字号的产业“龙头”中国电影集团外,具有市场价值的源头项目多集中于几大民营电影公司,同时他们还掌握着导演、艺人经纪、发行音效、院线消费终端以及文化品牌衍生等优势资源。
机制灵活
记者采访了一位电影资深发行商郝先生,请他分析一下,为什么国有文化公司屡屡打出的是个“哑炮”,而五家“强势民营企业”却火爆出击?
郝先生认为这五家民营公司,分别是以整个电影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作为核心业务,逐渐拓展全线发展。其中,华谊兄弟已于2009年10月成功登陆内地A股创业板,成为中国娱乐第一股,而博纳影业则于2010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民营电影公司在完成自身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引领了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形成了现在中国电影业的格局。
不过纵观中国电影市场,除了华谊兄弟、博纳影业、星美传媒、光线传媒以及小马奔腾五家公司占尽风头外,其他公司表现得很落寞。
“其实现在的电影大多还是亏损,因为有好多不够专业的人在做,他们感觉做电影很简单,只要有钱,想拍就拍。对于选择的项目不去研究,不去做市场调查,而拍完片子后也不和院线交流,影院的阵地宣传效果达不到,那么就造成好多电影几十万的票房就下片了,甚至还有几万元的票房就下片了,甚至还有没上线的。票房收入和资金投入比例会出现很夸张的背离,所以目前,电影行业亏损特别严重。好多小公司被称为‘一剧公司或‘一影公司,拍完一部片以后,就销声匿迹了。”郝先生说道。
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看法,郝先生更是直言不讳,首先国有电影公司的结构成分非常复杂,部门繁多,有制作部,有演员部,有道具部等等,他们都会参与好多事情,导致了工作效率低。其次不善于营销推广,广告宣传不到位。还有就是在与香港公司合作时,会由于制作部的人为因素,造成了前期谈判内容模糊,以至于后期执行会出现很多麻烦。所以从未来的状态看,国有电影公司承接那些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商业性影片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由于这个因素,促使了国有电影公司只能不断翻拍旧题材,或做改编,或者拍英雄模范人物。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拍主流影片不好,只要选好项目内容一样精彩。比如2012年获得高票房的《十二生肖》,就是成龙动作喜剧+国际范+爱国主义,这些突出的卖点,就说明本身“功夫够硬”。
创意为魂
以上分析了那些中小民营公司为何消失,也分析了国有企业为何平淡的缘由,接下来关注一下五大民营公司,以华谊兄弟公司为例,究竟为何能有如此超强的“吸金能力”?
众所周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的。王中磊说过,在所有的预算确定前,公司都会经过严密周全的市场分析,否则一定会失败。
郝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在美国的时候,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做的是广告公司,他们非常有想法,后来又成功代理了好多大品牌的广告。华谊兄弟公司就是从广告起家的,因此他们对电影的敏感把握,创意的判断都很准确。后来又能用发展的眼光同其他制作公司合作,并且看重了冯小刚,很果断发现人材并及时吸纳到团队中,很快就做大做强了。
郝先生还向记者透露,华谊兄弟去找成龙拍《十二生肖》,双方的交流方式完全是以纯商业模式进行,谈判清楚版权的划分,以及各项细则。而同是一部电影,香港方面在与某国有电影公司谈时,内容会很含糊,条款不详细,最后合作不太愉快。此后,香港方面就愿意找华谊兄弟去合作,该几点内容谈好就行了,合作起来很顺畅。
由此可见,华谊整个团队比其他的电影企业相对发展成熟,可能个人不一定突出,但是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总能梳理出比较符合每部电影跟市场对接的一个通道,这是特别重要的。
不过国有文化企业尽管前进的脚步迈得很慢,但从政府支持的角度看来,对国有电影企业还是利好的。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钟礼松说,产业扶持政策对于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是一视同仁的,但是某些领域民营企业还无法进入,某些政府购买项目可能会优先考虑国有文化企业。而资金投入则主要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
欧美的电影产业发展成熟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可有借鉴?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翊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但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资源禀赋的不同,消费习惯和观念的不同,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照搬到另一国家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吸收部分模式的成功经验。比如影视业,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一是运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二是运用好莱坞“片厂制度”管理体制优势,量产高质量电影;三是借助华尔街资本优势,“大投资大制作”;四是完全的市场化,专业分工并合理分配利益;五是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战略,取得全球市场份额。”
深层原因
电影行业为何出现这种泾渭分明的格局呢,一位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做了分析,电影就是市场,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大浪淘沙般筛选,原来有一千家,现在只有一百家,淘汰得差不多了,说明非理性资本逐渐撤离电影制作行业,那么依然活跃在民营电影制作行业的公司,隐然间已在划分中国民营电影制作的版图。
“我们文化产品和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与人思想层面的交流,同人们的思想解放的关联度比较高。它本身是一种创意产业,创新和机制是两大核心要素。国有文化企业以前都是事业单位,有经费保障,没有存亡的担忧,在旧的体制下没有什么激励机制,一个人每月就拿点固定工资,而且干与不干都一样,可想而知国有文化企业能做什么出来呢?”这位负责人接着说,“而民营文化企业基本靠自己盈利,从国家层面获得支持相对少一些。这就导致民营文化企业必须要拿出好的作品,拿不出就被淘汰了。这样,民营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机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便占据了很强的优势。”
钟礼松又从另外角度作了分析,因为相对于国企而言,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负担小,最具开拓创新的动力。相反,国有企业往往要承担很多社会功能,因此在市场开拓方面显得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