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2013-04-01 01:04:55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善良感恩宽容

故事素材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身着一身黑色中山装,仅胸前有一枚朱红中国印作配饰,以一袭低调的中国风现身瑞典学院,进行了一场45分钟的文学演讲,此次演讲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故事一:母亲的故事

素材运用关键词:爱;善良;悲悯;人性;宽容;感恩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1976 年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素材点拨】莫言的演讲从他自己的母亲开始,情感真实,满含悲悯之情。关于母亲的叙述,并不鲜见。然而,这样的叙述每每都能够打动听众,甚至每每让人泪湿青衫。这中间,莫言讲故事的才能也许发挥了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对母亲的爱乃是一种普遍人性。更因为这样的母亲,在历史中,在文学中,是无数人最珍贵的学堂,是无数人良知的一面镜子,是无数人勇气、善良、知耻的源头。莫言的母亲,教给子女的是爱和人的尊严。所以,这些故事固然属于莫言,其中渗透的情感、意志、情绪,却是人人都有感触、也不会感到陌生的。文学的复杂在于此,文学的纯净也在于此。莫言的演讲告诉我们:好的故事说到底就藏在母亲心里,飘荡在故乡田野上,等待着具有天赋的人去挖掘。而我们中学生要写出好作文,从中应该学到的是:本色、朴实、坦诚……喜欢讲故事的人,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故事二:意味深长的“三个故事”

素材运用关键词:自由;多元;尊重;人性的美和恶

哭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英勇斗士的故事。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扔草帽的故事。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素材点拨】莫言,用三个或直白或玄奥的故事,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而故事落音,也引来人们的多元的阐释和见解:例如,对特立独行、不逐流随波的个性化的坚守;没必要过分彰显自我,人的尊严;祸福无常,被抛弃的未必不是好的,人性的美和恶。这些故事随时都可以重复发生,他们很浅显,很容易被记住,但每一个小故事讲的都是生活的大道理,每个故事都是社会和人生的缩影。这种涟漪效应,正表明了写作者“讲好故事”对公共生活潜在的滋养和改变。或许,剖白灵魂,可以有很多方式,尖锐针砭抑或平和地讲故事,而莫言选择了后面一种:与其将“道理”置于裸露的地表,不如讲着不乏深意的故事,引导读者学会思辨,并习惯自我启蒙。所以,莫言的这三个故事,给我们中学生写作最深刻的启迪是:引导读者学会思辨,学会用多元的眼光、多元的视角、多元的观点看待社会与生活。

【编辑提点】天下文章,无非三类。一种是写人的,一种是写事的,一种是写观点的。风景之类的文章从根本上还是写人的。

写人的文章,必须通过这个人做的事、说的话来体现性格;写事件的,更不用说了,必须讲好故事;写观点,必须得有论据支撑才有说服力,而这论据的展示必须依靠讲故事的能力。

这么一看,文章好坏,关键在于讲的故事好不好、能否抓人。

所以,莫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何时,千万别忘了讲故事的传统。抛开故事,一味玩弄概念,耍弄辞藻,除了能哗众一时,实在没有值得保存的意义。

反观当下,浮躁和喧哗本已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逐渐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和学习讲故事的动力。如果只热衷于在140个字范围内舞文弄墨,甚至动辄约架、骂人,逞一时口舌之快,过后什么都留不下,有劲吗?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就是要学习莫言,珍惜和重拾我们讲故事的能力。社会转型的时代,焦虑和不安全感易迷失人心,慢下脚步,认真地听故事和讲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却能让思想沉淀,让灵魂安宁。(熊建,《人民日报》总编室编辑;来源:人民网·观点,本刊有删改)

语录素材

【关键词:多元、丰富】“从阳光明媚的北京到冰天雪地的瑞典,世界的美在于她的多样性。”

——莫言初到瑞典、走下飞机的感慨

【关键词:文学、人性】“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

——莫言的演讲“讲故事的人”

【关键词:淡定、谦逊】“我父亲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当然,得奖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本色。”

——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诺奖荣誉、名人效应带来的心态变化”,莫言的回答斩钉截铁:“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关键词:平静、从容】“永远不敢称大师。大师这个称谓有它内在的含义,谁要是叫我文学大师,我会觉得暗含讽刺意味,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够。”

——莫言返京接受采访。“加冕”繁华散去,生活仍要继续

猜你喜欢
善良感恩宽容
让爱与善传递下去
从《西游记》看战胜心魔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53:49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2:01
心灵深处的手电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03:45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11:53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