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洪
(浙江桐乡市龙翔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314504)
龙翔街道拥有桐乡市面积最大的茭白专业生产基地,现种植茭白900 hm2,董家茭白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性产业。董家茭白作为桐乡市优势特色区域性产业,为龙翔街道乃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完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背景下,传统的茭白种植模式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由于茭白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同一区域长期连作使得茭白品种种性退化严重、排灌沟渠设备老化、病虫害发生加剧、地力逐年下降、茭白品质下降、采后新鲜茭白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并逐步成为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新的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对茭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提高茭白标准化栽培技术到位率,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几年来,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积极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重点围绕《无公害董家双季茭白规程》、《绿色食品董家双季茭白规程》组织标准化生产,建立高标准的茭白全程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和辐射区,全面推广“五统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地内品种和技术优势,延长鲜茭上市季节,增强采后处理能力,同时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产品检验检测,严把产地准出管理关,确保茭白质量,全面带动和提升了我市茭白产业层次,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从而为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内农业标准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龙翔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副主任为副组长及农经、财政、水利、合作社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由合作社理事长任组长,相关村分管农业同志及农经中心技术人员任组员,根据标准化工作目标和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周密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同时聘请省、市首席农技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攻关,并根据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人员编制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做到目标任务明确,人人有任务、有担子。
以 《无公害董家双季茭白规程》、《绿色食品董家双季茭白规程》为技术核心,并根据灌溉水、环境空气和土壤环境、农药安全使用、绿色产品肥料使用、农残检验检测及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组织开展龙茭2号、浙茭911的全程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市前茭白进行检验检测,每年计划开展检验检测不少于300批次。
标准化工作分为二个层次,即核心示范方与辐射区,由市农技推广中心及所在镇(街道)农经中心选派技术骨干,进行蹲点和技术指导,按照实施步骤与要求,全面开展董家茭白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使核心示范区产量、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辐射区达无公害标准。
为加强产品销售管理,合作社与基地内营销人员签订《茭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承诺书》,产品实行统一采摘、统一收购、分级包装、分户编码,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查询平台”,通过在农产品上粘贴追溯标签,做到一只(个)一标,追溯标签上的防伪码可支持网站、电话、短信、追溯电子秤等多种方式查询农产品生产、经营信息,确保消费者能方便地进行农产品的溯源信息查询。
从广大茭农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季节性农事特点,定期邀请省、市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绿色食品配套技术、大棚设施栽培、茭白冷藏保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针对基地内品种更新和配套技术更新换代,及时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完善董家茭白标准化栽培模式图,不断把标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技术模式图”,把标准化技术“傻瓜化”,使广大茭农拿到模式图后对茭白生产不同时间段要抓好的关键技术一目了然,同时,在合作社自建基地内联合科研院校开展春季茭白不孕茭、叶面肥施用方法、锈病综合防治等技术攻关。
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合作社与龙翔农资配送中心签订供货及安全使用合同,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合作社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统一组织为社员采购、供应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由配送中心按批发价向茭农提供化肥、农药,确保茭农能及时采购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并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市农经局印制的《农产品生产记录》要求,指导社员、大户和普通茭农开展茭白田间生产档案记录,详细记载农业投入品名称、用量、用法、主要田间农事操作及采摘日期、数量与销售渠道等,做到有据可查,并将生产档案作为产品投售时执行优质优价政策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2008年10月董家茭白合作社在我市合作社中率先建立农残检测室,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市前茭白开展检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通过对入市交易茭白的检测,进一步强化了社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一盘棋的思想,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由于茭白生产季节性强,董家茭白与周边茭白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为保护茭农利益,价格过低时合作社按最低保护价收购,茭白市场收购价格在1.6~6.4元/kg,其中2010-2012年董家双季茭白667 m2产值均在7 500元以上,效益6 000元以上。
通过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带动基地内茭农推广大棚早熟栽培200 hm2,在增加茭农收入的同时,可为露地春茭销售提早占领市场;推广的“龙茭2号”新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秋茭采收期比其他主栽品种推迟20 d以上,有利于缓解种茭大户劳动力季节性矛盾,减少冷库保鲜费用,促进规模经营的开展;全面推广绿色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促进茭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预计每年可带动基地内社员、茭农增收600万元以上。同时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季节性雇工,增加农户收入。
通过标准化技术的推广,核心示范基地和辐射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抓好病虫害测报和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对农田环境污染;二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以运北茭白秸秆处理中心为依托,开展茭叶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减轻茭叶对环境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在金牛村及董家村建立53.3 hm2茭白核心示范区,全面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组建完成后,核心示范区产品质量达绿色食品标准。辐射区涉及龙翔街道董家、金牛、南王3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街道茭白全程标准化栽培基地面积800 hm2。预计53.3 hm2核心示范区可带动农户167户,800 hm2辐射区可带动农户2 759户。
“董家”茭白先后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获得了浙江名牌农产品以及浙江名牌产品等称号。董家茭白经筛选、分级、初加工后,由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品牌化营销,进一步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合作社先后统一注册了“董家”牌商标,开展了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参与各类农博会、农产品展示会和推介会,努力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质量品牌形象。同时,在产品主要销售市场设立董家茭白指定销售点8个,减少中间环节费用,让利于广大消费者,真正实现把产品质量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增强茭农持续增收能力,同时让消费者吃到了优质放心食品。
[1]扈立家,李天来,李洪川.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问题研究[J].长江蔬菜,2006(8):1-3.
[2]李秀红,王诚,王朝义.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走效益农业之路[J].上海农业科技,2006(5):9-10.
[3]司丽琴,姜学海,刘麦荣.关于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生态农业,2004(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