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013年总目录

2013-04-01 10:14:15
创新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

《创新》2013年总目录

本期特别推介

环境科学研究专家——许振成 (2·封二)

中国知识社会学研究专家——郭强 (3·封二)

东南亚经济研究专家——吴崇伯 (4·封二)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家——张丽君 (5·封二)

中国金融学专家——许崇正 (6·封二)

特稿

朱坚真 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1·5)

梁庭望 广西三个文化板块共性和个性探索 (2·5)

郭强 吉登斯社会行动时空向度模型的知识社会学改造 (3·5)

吴崇伯 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的最新发展与加强中国对东盟纺织业投资的对策研究 (4·5)

张丽君 沙漠化牧区生态移民工程效益评价——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 (5·5)

许崇正 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出路 (6·5)

创新研究与实践

黎振强 创新的局域性研究综述: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 (3·10)

满明俊 周民良 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思考 (3·16)

衡虹 何丽峰 工程创新团队素质模型与创新团队培养 (3·20)

周娟 加强和创新我国“两新”组织管理 (3·24)

周民良 对新时期中国区域创新战略的思考 (4·12)

汪斌锋 郭强 社会速度研究进展概述 (4·18)

杨泽宇 邹广文 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 (4·23)

王家庭 李海燕 区域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4·26)

冯海波 从文化困境走向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 (5·13)

刘致丞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德育价值新探 (5·17)

石文卓 文化创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 (5·22)

陈培浩 战略科学家的成长阶梯和创新路径研究 (6·10)

梁涛 基于金融创新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关系的视角完善中国金融监管 (6·14)

王政武 以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6·17)

李恒 李佳凤 校企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6·22)

生态文明建设

邹广文 顺应自然:一种新的生态文明观 (2·11)

王云鹏 生态文明重建的欲望之镜 (2·14)

宁全荣 消费主义的滥觞与自然生态的危机 (2·18)

张晓萌 政治哲学视角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2·22)

陈琼珍 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人的全面发展 (2·26)

黄娟 李枥霖 生态文明 生态幸福 生态产品 (5·27)

李欣广 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看扶贫开发 (5·32)

朱宏雁 丛晓峰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5·36)

袁会敏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制度 (6·26)

朱文蔚 生态安全视角下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6·30)

苏蔚长 三角地区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比较研究——以宁波、杭州、南京、上海为例 (6·33)

马克思主义理论

储著源 周小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范式历史形态及其当代实践 (2·33)

岑忠干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探析 (3·31)

金鸽 马克思生态思想在中国语境的发展实践 (4·34)

蔡亮 “中国梦”与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及意义 (5·40)

孙强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逻辑范式(5·46)

覃武云 陈成志 焦春红 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新思考(5·50)

黄岩 梁辰奥 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启示(6·38)

张晓明 “中国梦”是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思考(6·42)

陈深汉 《实践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刻影响 (6·44)

政治学

邸乘光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路径的演变 (1·19)

刘海霞 公民意识培育的当代价值及路径 (2·30)

刘建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发展 (4·30)

张艳新 袁会敏 转型期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思考 (4·39)

哲学

李向平 天命·革命·主义——民国初年的信仰选择及其影响 (1·25)

牛文浩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1·29)

白洁 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 (2·39)

朱文婷 周泽红 从“被动解释”到“主动改变”——略论马克思实践辩证观的嬗变 (3·28)

严宗泽 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哲学省思 (3·34)

张荣军 辩证的空间范畴和空间范畴的辩证理解 (6·48)

刘希良 朱有志 哈耶克的理论自信论析 (6·51)

计志宏 儒家责任伦理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6·56)

吴楠 彭波 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 (6·60)

经济学

周民良 坚持问题导向建设制造强国 (1·33)

张丽君 郑妍 中国转型期边境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1·37)

阎雨 发展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优路径 (1·46)

陈华 华伟 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的国际借鉴与比较 (1·49)

陈柳钦 市场化节能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 (1·54)

李欣广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 (2·43)

刘铮 王威 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研究 (2·47)

乐小芳 张颖 我国城乡环境污染转移探析 (2·52)

莫晨宇 发展通道经济培育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56)

张仁开 福利研究的地理学视角:福利地理分析 (2·59)

时保国 甘肃省与周边省区经济差异演化的时空格局研究 (2·62)

庄思哲 白福臣 粤琼战略合作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探讨 (2·66)

尤军 杜江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效益分析 (2·71)

陈柳钦 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39)

饶旭鹏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来自甘肃华池县、正宁县的调查 (3·44)

方宇惟 教育对非农就业工资收入不平等的解释研究 (3·49)

徐超英 李连芬 我国土地制度变迁与改革方向 (3·54)

李璇 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比较研究 (3·60)

马金华 杨晓飞 城投债的必然发展方向:市政债券——基于城投债信用利差实证研究 (4·43)

丁宁 中国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4·49)

程言君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规律基础和成功举措——基于徐州的研究 (4·53)

王海娟 村庄视角下的宅基地秩序及其形成机制——基于成都平原地区的调查 (4·58)

周昌发 中国金融调控预警制度建构论 (4·64)

李宗伟 在线评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模型构建研究 (5·55)

王圣云 马仁锋 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地域结构特征分析 (5·59)

胡浩 韦丽娟 基于DEA模型的上海交通效率分析 (5·62)

周民良 大开发背景下的西部工业:进展、问题与前瞻 (6·64)

牛文浩 政府经济伦理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研究 (6·71)

彭佳 朱巧玲 P2P网络信贷与银行信贷交易费用对比分析 (6·74)

张立伟 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策略研究 (6·79)

国际关系

施雪琴 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回顾与展望 (1·12)

吴崇伯 缅甸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与外资对缅甸油气资源的开发 (1·60)

刘宏盈 面向东盟的广西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1·64)

郭猛 广西与东盟警务培训合作课程的目标模式研究 (1·67)

黄焕汉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在越南的本土化研究 (3·95)

李斯颖 芒飞节神话的流传及其认同功能——基于泰国、老挝、越南的研究 (3·99)

覃丽芳 2012年越南工业发展回顾 (3·105)

沈世顺 陆煜颖 中越在南海法理上的比较和分析 (5·66)

许浩 南海油气资源争端的冲突分析 (5·71)

杨曙 全球化背景下休闲类中外期刊合作的常见误区与正确手段 (6·83)

陆惠君 蔡其明 中国高校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6·86)

法学

莫小春 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约束机制的现状及对策 (1·71)

娄立 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看全球环境治理——兼评国际法院等组织的角色定位 (1·74)

崔聪聪 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与电子商务生态化治理 (2·75)

徐本鑫 中国环境监管措施的价值偏失与因应策略 (2·80)

熊德中 论法官说理义务的障碍及解决 (2·84)

廖玮 论现行例示主义立法模式下法定裁判离婚标准之完善 (2·88)

白彦锋 文攀宁 “政府采购第一案”与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制建设研究 (3·64)

朱声敏 从诬告案判牍看儒法矛盾及其调和 (3·68)

贾蒙蒙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困境及其法律对策研究——兼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3·73)

徐信贵 通往秩序正义的法治追求及其具体路向 (4·69)

杨杰 覃译徵 论中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的制度改进 (4·73)

朱声敏 试论讼师秘本折射的儒家法文化——兼论官方对讼师的态度 (4·77)

曹平 尤海林 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其启示 (5·76)

彭颖 中国消费者协会适应性发展与法律调整 (5·81)

檀钊 共同遗嘱制度初论——兼论中国共同遗嘱制度的建立与完全 (6·90)

陈华 李芳 刘杰明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对公安热执法观的反思 (6·95)

杨明 狱警武力使用与罪犯权利保障 (6·99)

社会学

杨风 从人口城市化到农民市民化的演变研究 (1·78)

朱冬梅 城中村城市融入的目标与路径探索 (1·83)

孙静 论群体性事件中的情感差序格局与集群倾向 (1·87)

孙静 群体性事件的情感认知机制分析 (2·93)

赵丽涛 困境与突破:“80后”家庭精神文化建设研究 (2·99)

陈莲凤 略论慈善事业的道德功能 (2·103)

李兴林 注重治安调解构建和谐社会 (2·107)

仓理新 简析当代大学生大众文化价值观取向 (3·78)

刘素芬 城市善治目标下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 (3·83)

罗辉 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宁市的实证考察 (3·91)

汪燕敏 丁华军 非均衡发展的社会保险体制:不平等困境和中国转型 (4·82)

杨礼 从文化视角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构建诚信环境的意义 (4·87)

朱虹 社会中介组织道德失范及其综合治理 (4·90)

教育学

周耀宏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理论生成与实践路径 (1·91)

任鹏 李建明 苟颖萍 发达国家农民培育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96)

曾衍文 张莉萍 关于培养高素质“双E”人才的思考——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100)

孙应帅 改进新型干部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 (4·99)

张苗苗 传统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4·102)

詹双晖 东南亚华文教育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略论 (5·107)

郑建仁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5·111)

莫映桃 鞠鑫 徐晟 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对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研究 (5·114)

江颉 新农村文化建设视域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策略 (6·102)

彭先 兵论依法治校“斯芬克斯之谜”的破解 (6·105)

管理学

郭峦 旅游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研究 (1·104)

李彦冰 论国家形象传播主体间的关系 (1·107)

李曦 袁泉 我国商品住宅价格调控政策效果研究 (3·87)

李志坚 关于旅游景区酒店经营管理的思考 (4·96)

高鹏 王晓腾 李萌 中国居家养老模式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5·85)

曾伟 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的对策探讨 (5·89)

黄彩霞 从“馒头许可”事件看行政许可设定问题 (5·94)

文学

韦林枚 构建图书编辑美学的若干思考 (4·109)

胡建民 苏轼人物史论与儒家政治思想 (5·98)

梁敢 清代壮族学者刘定逌诗联生态翻译学阐释 (5·102)

书评

郑杭生 流行语与时尚文化研究的新进展——简评21世纪通识课教材《流行语与时尚文化》 (2·125)

广西发展研究

罗喜江 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分析 (1·111)

王水莲 欧文权 周娟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广西科技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1·116)

梁红秀 构建完善的广西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1·122)

冯霞 杨勇 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构想与路径抉择 (2·110)

齐先朴 繁荣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思考 (2·115)

蓝武南 丹县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研 (2·119)

王春林 广西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与策略 (3·112)

孙静 何庆光 广西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 (3·118)

时会永 生态伦理视角下广西海洋文化核心理念建构 (3·122)

王水莲 邓学龙 广西科技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 (4·112)

莫晨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通道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4·118)

韦毅 优化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广西园区经济发展 (4·122)

韦依娜 转型与取舍:广西柳城县壮欢传承问题研究 (5·118)

梁妍妍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会展物流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5·122)

程波 基于保税区建设背景下的广西产业集群发展思考 (6·108)

龙海平 关于清洁乡村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6·112)

卫自光 唐济武 何广华 加快推进南宁市社会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17)

卫受春 图书企业经营策略研究——以南宁市新华书店为例 (6·122)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