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通,李 珺,孙宝权,张应龙,冀 兰,蔡 禄
(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当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真正形成的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陷入困境无法承受时,便有可能采取伤害他人或自杀的方式来寻求解脱[1]。现将利用公选课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平台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如下。
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但目前的现状是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也是整个社会的不幸[2]。将教育融于生命,将教育融于生活,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环,高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把握生活[3]。
目前,高校的生命教育缺乏科学的内容体系和相对独立的实施途径,大部分的生命教育还只是局限或停留于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阶段,离真正解决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尊重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4]。现有的生命教育体系建构,更多的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高校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且在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意义上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与措施,但就其内容而言,其侧重点在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层面的问题以及教育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一般技巧,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大学生们的心理压力,纠正了一些偏差行为,但很多时候是充当“消防队”的角色,哪里着火就救哪里,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而生命教育是从本质上对学生生命态度加以引导,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整体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6]。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立足于生命,通过教育使学生在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的基础上,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与高等教育目标是一致的[7]。
面对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缺乏系统的、适合国情的课程设计的现状,面对高校现在不断缩减理论课时、专业课时的情况,如何在现有公选课基础上构建生命教育教学平台?如何在原有的公选课程中针对性地强化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这是值得去研究的现实问题。研究与改革的主体内容就在于怎样在保留现有各公选课核心章节内容的前提下,以“生命”作为核心范畴,构建公选课生命教育平台内容体系,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义教育、和谐人格教育。
3.1 教师的筛选与培训 教师是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能否培育出一个对生命有所感悟和觉察、懂得尊重与关怀、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是生命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8]。因此,结合本校自身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点,对团队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生命教育强调体验的教育方式,既然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当然教师自己本身就要先有所领会和体悟。所以,教师还应是一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并对生命有热忱的教师。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为此,结合团队都是年轻教师分别担任团委书记、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工作实际,在课堂教学和课下沟通中强化生命教育理念,热爱、关怀、赏识学生,通过教师用蓬勃的活力、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生命的美好,从而珍惜生命。
3.2 公选课生命教育平台的构建 通过课堂系统教育使大学生全面深刻认识生命,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目前,在中国高校中单独设立生命教育课程的还不多,对生命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目标构建[9]。从广义上讲,在高校课程中处处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同时,单独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面临师资、教材和大纲制订等一系列问题,整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生命教育是最佳的解决途径。
学生普遍对生命科学感兴趣,根据高校生命科学类公选课程较多的现状,教学团队针对本校教学现状,尝试对本校现有生命科学公选课程:人类遗传与优生,大学生生理健康,生命科学概论,生命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热点专题讲座,进行优化整合,对教学内容在保证原有核心重点章节的前提下,引入生命教育的理念,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习公选课程。
3.3 公选课教学强化生命教育特色 提起大学生生命教育,人们往往想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从生命本身、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审视生命教育,尝试从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发育、生命的健康、生命的孕育过程来感受生命的神奇与艰辛,在传授生命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在上述公选课教学中强化生命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1)健康教育,学生了解有关健康的概念,并对照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拥有健康的、强健的体魄;了解性知识,知道避孕的方法,了解一些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基础知识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并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魄。(2)毒品预防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基本知识:吸毒的成瘾性,常见的毒品,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以及应该如何拒绝毒品,来引导学生保护自己远离毒品。(3)预防艾滋病教育,通过听课、参加预防艾滋病宣传等活动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基础知识、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等,从中学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4)在生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脑死亡和心脏死亡哪一个是死亡的惟一标准,在血液循环教学中穿插告诉学生如何急救,在骨骼和肌肉教学中告诉学生死亡后身体的变化。只有这样分清主次、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才能使生命教育既把握本质内容,又生动鲜活地开展起来,达到既定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
3.4 生命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结合学生社团如生命科学协会活动,使生命教育走出课堂,在公选课程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亲身体验与感悟。例如,结合生命科学协会活动组织大学生去医院参观,和孕妇及其家属交谈,了解孕育生命的艰辛,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并感受迎接生命的喜悦;参观病房,与患者、医生交谈,感受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对生命的眷恋,从而体会生命的脆弱和易逝,通过与当地医院和社区联系,让学生在校园进行无偿献血宣传,参与社区的遗传病群体普查、防艾宣传、遗传与优生的宣传工作。
3.5 生命教育网络课堂建设 传统课堂的延伸是公选课课时有限的缺憾的良好补充[10]。本教学团队尝试将收集和制作的发人深省的PPT、视频、图片、故事放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公选课程里,方便感兴趣的学生课后下载学习。
包括死亡教育在内的生命教育其实是一个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常识,大学应该提供这样的教育。高校屡屡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虽说有其社会、家庭、个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高校忽视生命教育的结果,是大学生无视生命和生命情感体验匮乏的反映[11]。尝试利用公选课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平台,发挥自身优势,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纳入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希望最终将学校的公选课、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对生命存在的忽视,并且探索建立科学的内容体系和相对独立的实施途径,最终开设专门的主题性的生命教育课程。
[1] 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140-141.
[2]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
[3] 李冬华.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J].高教探索,2012(3):132-135.
[4] 陈毕晟,周瑶瑶.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原则浅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48-49.
[5] 秦喆.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86-88.
[6] 张国民,廉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432-434.
[7] 赵坤.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8] 王影.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师素质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1(30):56-58.
[9] 肖杏烟.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4):11-15.
[10]马力通,李珺.现代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28.
[11]杨春雷,吕辛.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