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4-01 03:41罗银飞陈惠娟
城市地质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工青海省经济社会

罗银飞,赵 振,陈惠娟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7)

对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罗银飞,赵 振,陈惠娟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7)

根据青海省国有地勘队伍和行业工作近年来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建设、行业工作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水工环;特点;问题;建议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勘查事业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当前,水工环地质工作对保障青海省经济社会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从自身感受的角度出发,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工作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以求对进一步推动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工作有所裨益。

1 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地勘单位属地化后,特别是青藏专项实施以来,全省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出多种改革发展模式,普遍实现了较快发展,全部回归到地勘主业上来。水工环单位普遍获得较快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程度越来越紧迫,得益于各级政府对地勘工作的重视与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当前,青海省水工环工作为支撑柴达木盆地等重点经济区、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以及矿集区尽早开发利用、促进三江源及重点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生态保护、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勘探地热提供清洁能源、经常性和应急性防灾救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个方面科学服务,水工环地质队伍更多地融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技术支持之中,取得明显实效,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最好时期[1]。凸显以下主要特点:

(1)政府投入占绝对优势,中央和省级财政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政府的资金导向、支撑作用明显

当前全省水工环队伍步入了历史最好黄金发展时期,队伍从增强技术装备、优化队伍人员结构、多出技术成果、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水工环队伍的综合实力增强了,内部机制开始发生更加适应于市场的重大变化,队伍不由自主地开始积极探索走向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支撑作用来带动市场投入的格局。虽然没有像固体矿权运作那样明显,但是没有财政资金投入基础工作做铺垫,好多事情是做不成的。另外,青海省的水工环地质市场规模很小,即使有不大的市场也是技术含量很低、市场机制容易复制、利润率极低的市场。因此,我省国有水工环队伍近几年的发展,基本上是依赖于国家和省财政资金出资项目的支持。

(2) 水工环地质工作凸显公益性质,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自属地化以来,青海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服务主要为保障民生、为政府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落地提供基础依据服务,充分体现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特性,没有矿权,不产生后续收益。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的项目设置与资金来源过分依赖于经济社会的应急需求。水工环地质工作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影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甚至某些重大工程的实施。如玉树抗震救灾、西南抗旱找水、局部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等,既做出很大的贡献,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

2 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公益性质认识不足、体现不够,被“边缘化”的趋势明显,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制约着自身发展

从全省水工环队伍的发展来看,公益性队伍没有做强,商业性队伍没有做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无法通过“运作矿权”获得收益,仍处在“打工经济”为主的局面。现在全省地勘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快找矿、找大矿、找好矿”上,透过全省地质勘查整装方案中水工环项目缺失和财政地勘投入比例过低等现象,水工环地质工作被“边缘化”的趋势明显。因国有水工环地勘单位职能不清、定位不明,全省国有水工环队伍尚没有真正承担起自己应有责任,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下水资源保障、为矿业开发提供地质环境承载力依据、为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减少与防治地质灾害。现有的工作可以说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为青海省“优势资源转换”、“生态立省”、“建设旅游大省”等战略的实施提供应有的、及时的技术支持。当前,水工环队伍总体呈现改革发展方向模糊,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管理体制、内部机制急待进一步改革。

2.2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强烈,但与水工环地质工作基础薄弱的现状矛盾突出

(1)由于全省水文地质工作历史欠帐太多,总体研究程度低,重点经济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缺乏可靠的水文地质依据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青东几个工业园区等地建设面临严重的“以水定产”的局面。但目前的工作力度远支撑不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勘查工作部署的项目数量不少,面上过于分散而点上又集中于相对清楚的富水地段,勘察精度绝大部分地区仍停留于1:20万~1:50万,不能满足面上经济规划布局的需求,可以说,由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太低,在一定程度上“人为限制”了区域工业布局,而迫使工业项目过分集中于主要洪积扇,从长远看其弊端不容忽视;国家和省地勘投入的工作又过分强调了水,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研究不足。

(2)西南抗旱、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水工环地质工作科学保障民生、服务灾区人民,突现水工环工作在极端情况下的强大服务保障功能

2010年初,西南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情引起全国上下不得不重新审视地下水勘查工作在关系人民生命安全方面的重大意义。玉树“4·14”地震发生后,我省内地勘单位迅速反应,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水工环地质队伍通过实施应急打井找水、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防治等工作,表现了特别能战斗的地质人精神,也充分显现了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大的灾难面前重要的服务保障功能,体现了水工环地质工作明显的公益性特征。从两次救灾和灾后重建对水工环地质的需求情况看,当前青海过低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迫切需要防范旱情等特殊情况的发生,国有水工环地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亟待加强,应及时增强水文地质工作在保障民生中的功能。

(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青海省地位十分重要,作为为其提供技术依据的环境地质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青海省努力争取中央资金和省财政自筹资金,积极开展了以保护“三江源”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主导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效果。但我省地域辽阔,尚有大面积的国土面积需要开展生态恢复重建,我省具有世界代表性、唯一性的珍贵地质遗迹需要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地质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4)以主要城镇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水工环队伍义不容辞地面临防治的使命

青海省东部地区和山区地质灾害发育,是全国城镇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基础调查精度不高、应急反应机制不健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投入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重大难题,也客观上制约了水工环队伍的发展。

从以上几个现阶段突出的问题看,水工环地质工作始终应坚持基础优先、保障民生优先,不能仅仅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工环地质工作强烈现实需求开展工作,而更应该超前规划、超前部署。

2.3 水工环工作规划部署系统性、整体性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全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整体太低,因缺乏大项目支撑使得重大地勘成果少、重大水工环地质问题变得敏感

当前,水工环地质工作缺乏系统制定“358”目标任务,对于一段时期的水工环地勘工作目标、任务的定位尚不明确,往往随地方政府的应急需求来部署,难以从整体上提高我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全面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水工环项目立项、设计的技术报告审查阶段,过多地受资金投入限制,钻探、物探等重型工程、新技术等主要工作手段投入不足,未较好地执行规范要求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工环项目的成果质量,也限制了省厅地勘项目设置的综合辐射功能;过于分散的项目设置、资金投入,在局部和应急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满足了局部地区的政府与社会需求,但是,宏观的重大成果少,重大区域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低,基础水工环地质条件不清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其需求间的矛盾却逐步扩大、升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回答更多前瞻性、区域性、宏观决策层面、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难以从整体上提高我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全面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工环地质技术依据。如柴达木盆地大规模的开发与地质环境如何保护、盐湖矿区如何治理恢复地质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如,河湟谷地工农业开发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规划区、主要矿集区、重点城镇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地下热水、浅层地热能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的运用前景如何等等。

3 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1)加大水工环地勘工作投入力度,提高工作研究程度,提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服务能力,适时满足应急服务需求

大的投入才能有大的产出,这是地勘工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建议从全面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研究程度和及时满足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两方面来规划部署全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应紧密结合我省“十二五”及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西宁为中心的青东经济区(要辐射湟水流域)、沿黄谷地经济带、青海主要城镇及藏区等地,抓紧统筹安排部署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重大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重大工程区域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壳稳定性研究主要城镇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地热等清洁能源和矿泉水等优势资源勘察、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以及重点经济区和自然保护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等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加快推进地质遗迹的保护、重点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

另外,通过玉树地震灾后应急服务和西南抗旱找水服务,反映出我省水工环队伍整体技术装备、生活保障装备仍比较落后,迫切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装备水平,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装备实力。

(2)科学定位水工环地质工作,整合青海省水工环队伍,不断创新地勘工作体制机制

定位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水工环队伍及其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客观理解水工环地质工作不产生过多利润和不可持续的属性特征以及青海省水工环地勘市场总量极其有限的实际情况,将水工环地质工作科学定位于完全公益性质。建议进一步理顺水工环地质队伍体制,将我省现有的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3家主要国有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整合为一体,重新组建一个总数不足300人的水工环队伍,隶属于省国土资源厅管理,单位事业性质保持不变,提升单位规格,继续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水工环地勘工作和相关市场工作,以提高社会各界对水工环工作的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全面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工环工作的需求。这样既能以最快的速度大幅提升水工环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也对水工环地质队伍进行了科学定位,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水工环地质队伍发展的瓶颈,将为我省水工环地质队伍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

(3)努力调动地勘队伍的积极性

水工环地质勘查单位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寻求发展的产业,但是从最近几年全国其他地方水工环队伍的改制来看,各省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因为它支撑着全省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通过科学定位和理顺管理体制后,有必要从人才队伍建设、收入分配、科技创新、项目规划部署、资金保障落实等方面进行改革,着重在盘活机制,创新体制上下功夫,通过综合改革激发地勘单位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我省国有水工环地勘队伍建设成为及时科学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推动自身发展的公益性地勘队伍。

[1]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质勘查规划〔Z〕.西宁,2011.

Some Re fl ections about the Survey of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Qinghai Province

LUO Yinfei,ZHAO Zhen,CHEN HuiJuan

(Bureau of Qinghai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Xining 810007)

According to the main presen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e-owned geological survey team and geologica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n the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Qinghai province, which development rates are slower than thos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to further improve in the hydrogeololgy, engineering ge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aracteristics;Problem; Advice

P5

C

1007-1903 (2013) 03-0006-04

罗银飞(1976—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勘)查评价工作。E-mail:QHLYFSKY@126.com。

猜你喜欢
水工青海省经济社会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天下水工看淮安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