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要在地下几十米深处挖建深层隧道的排水系统,以解决老城区防洪、排涝、控制溢流污染难题,但工程复杂,国内未有一座城市尝试。近日,广州市水务局详细披露深隧排水系统后,引来多方议论。
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总体构思是,西起大坦沙、东至大濠沙岛,临江建1条主隧道,沿重要河涌建7条分支隧道,总长90 km,同时,还配套建设一座初雨污水处理厂,6座临江强排泵站。深隧先总体规划,再分期分段实施,已建成的部分即可投入使用。深隧建设预计投资约250亿元,建成后将解决老城区内涝难题,并大幅减少排入珠江的污染物。
广州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指出,城市排水系统就好比一个人的“血管”,分“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由于广州一些河涌本身行洪断面不足,一些河道受跨涌桥梁、管线阻水影响,造成排涝“主动脉”的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同时,市政排水系统标准偏低,雨污合流制的截污效果不理想。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广州市在今后的深隧建设中,对于竖井接入、通气除臭、水的调度这些施工和管理中的问题都要在东濠涌试点中加以解决并积累经验。根据预算,正在环评公示的深隧东濠涌试验段每公里造价近3亿元,有市民质疑这个造价是否太高了?维护费用又如何筹集?
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回答,深隧东濠涌试验段建设“性价比高”。该负责人称,相对于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建设深层隧道造价相对较低。据测算,东濠涌流域实施雨污分流需投资16.13亿元,建深隧投资将降至7亿元左右。至于深隧运行费用,以东濠涌试验段为例,用于污水提升的电费一年50万元,沉淀物清洁20万~30万元左右,一年维护费约120万元。资金将采用财政拨款和融资相结合的办法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