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央苏区的军邮*

2013-03-31 12:49
关键词:邮路瑞金中央苏区

赖 晨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人文系,福建 福州 350015)

论中央苏区的军邮*

赖 晨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人文系,福建 福州 350015)

红军军邮和普邮、党的机要局是中央苏区三大通讯组织。随着中央苏区的建立,1931年7月,红军信柜(军邮)成立。红军军邮除了免费为红军及其家属收发邮件,还负担了传递秘密军事情报的任务。红军军邮除了利用普邮的邮路,还建立了15条特别快信邮路干线(军事交通线)。中央苏区的军邮在保证红军官兵通讯需要、传递军事情报、组织武装邮路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中央苏区;军邮;邮路

一、引 言

中央苏区军邮(红军信柜)创办于中央苏区建立之后,它与党内的机要通讯局、苏维埃政府的赤色邮政局并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通讯组织系统。它的组建与当时特殊的革命战争环境分不开,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子弟兵的关爱。

目前学术界对军邮的研究比较少,只有少数几篇研究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军邮的论文中有所涉及,如黄小用、廖发堂的《试析抗战时期湖南的军邮》[1],伍佩佩的《抗战时期云南的军邮述论》[2],袁风华的《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军邮简介》[3],至于中央苏区的军邮,除了一些知识性推介外,学术界尚无专文论述。鉴于此,笔者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对中央苏区军邮的开办、业务范围、邮路、作用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二、军邮开办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不仅自上而下建立起了全国性与地方性邮政通信组织(普邮),而且还自上而下建立起了军队内部的军邮通信组织。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把赣西南和闽西苏区划为中央苏区,同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吉安成立,自此中央苏区初具规模。1931年9月,随着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同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

中央苏区建立后的1931年7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后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革军委”)便在中央机关所在地——瑞金叶坪建立起专门为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服务的邮政通讯组织——中央邮政局和红军总信柜。中央邮政局设在叶坪村的石门兜即瑞金叶坪村苏区中央政府旧址右侧。局内不仅设有局长办公室、邮务科、审查科等管理部门,还设有分发室、递信班等业务机构,有邮务员、邮递员、分发员等五六十人,在中央邮政局大门的右侧,还开有一个“窗口”,对外开办收发邮件业务。中央邮政总局之下是各省邮政局,在省邮政局之下,虽不存在第三级管理层,但却备有专门的邮政管理人员——各县邮政局局长和邮务员。

中央邮局成立后不久,中革军委及其直属部队开始建立红军信柜(设在各部队中,具有“军邮”性质的邮政通信机构)。从红军总政治部到各军团、军及中革军委直属部队,均设有红军信柜。它主要担负军内邮件传递任务,在师或团单独行动时,它大都由师、团政治部门临时派员代理收信工作。

中央红军政治部总信柜一度设在原中央邮政局内,主要办理中央军事机关及红军指战员的邮件收寄业务。时任中央邮政局局长兼红军总信柜主任的赖绍尧就在这里工作过。据他回忆:“当时,红军总信柜(军邮)在组织上属于中央军委(即中革军委)总政治部领导,而在业务上则由邮政总局(即中央邮政局和后期成立的中央邮政总局,下同)领导,手续制度基本上和邮政相同。为了密切配合与大力加强军邮工作,邮政总局还选派负责同志到红军中建立总信柜,为红军及其家属服务,我就是中央邮政总局选派到红军总信柜担任红军总信柜主任,在总政邓小平秘书长领导之下工作的。”[4]赖绍尧曾因直言进谏,被中央邮政总局局长王醒才(后叛变)公报私仇,罢免了他的红军总信柜柜长一职(由叶福林担任),后经中央巡视员调查研究,王醒才的邮政总局长职务被撤销,张善初担任了中央邮政总局代局长,1934年2月25日,恢复了“赖绍尧同志总信柜柜长职务”,“叶福林同志暂留总信柜工作一个时期,以后调回中央邮政总局分配工作”[5]。

叶福林在他的回忆中证实了这段历史。据述: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结束后,他曾由江西省邮务总局调中央邮政总局任巡视员,此前他曾兼任过红军总信柜柜长的工作。在红军总信柜之下,各军团——红一、三、五、七、九军团所属各军,都分别设有军团信柜即军信柜,其中业务比较频繁的有红一、三、五军团,红七、九两军团因地处赣东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展业务相对困难一些[6]。

中央红军总政治部 “红军总信柜”设邮政总递信员(总军邮员)1人,除管理中革军委及总直属队的各信柜外,还负责各军团与各军的邮政递信员管理工作。中央红军军团总政治部设邮政递信员(军邮员)1人,主要负责该部军团直属部队的信箱收发及代售邮票。各军政治部、师政治部、团政治部也都设立了1个红军信柜和1名军邮人员[7]。

红军的军邮人员主要由中央邮政总局选派可靠的邮差或由红军战士担任。这些军邮人员都是身体健壮、行动敏捷的男青年,他们日夜奔走在前线与后方之间或前线与前线之间。除了携带机密军事情报外,还要为自己准备一双草鞋,以及一把预防不测的手枪或匕首。

三、军邮业务

军邮业务主要有两项:免费为红军寄发邮件,传递秘密军事情报(军邮急件)。

1930年10月,福建上杭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丘伯琴签发通告,宣布“凡投递红军衣服暂不须贴邮花”[8],后又规定“该邮费由政府负担”[9],由此开启了苏区邮政“免费邮件”的先河。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关于投递红军衣服暂不要粘贴邮花的通告发出后,苏区赤色邮局纷纷仿效,并逐步扩大到红军及红军家属的通信方面。1931年11月,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明确规定“红军与家属通信,由直属机关盖章,不贴邮票可寄回家,红军军属寄信到红军中机关转发,各级政府及红军机关应切实负责”。1932年1月24日,闽西苏维埃政府专门发布了《红军信件免贴邮票》的训令,指出“各政治机关将红军军人交来的家信,在封面左角加盖‘红军信件免贴邮票’印章,不贴邮票即可送邮局送出”, “凡免贴邮票的信件,封面均须加盖本部队的图章”[10]。

1932年2月,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签署第九号训令,再次重申“红军战士和家属享有通信上的特别优待,照人民委员会第一号通令办理”。1932年5月1日公布与开始执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在“红军信柜”和“免费邮件”条中也规定免费给红军寄送信件和包裹。红军官兵的信件和包裹加盖免贴邮戳(军邮特戳)后,全部免费寄递,免贴邮戳戳记为长方形红色木戳,上竖排两行仿宋字“红军家信免贴邮票”。红军家属寄给红军的家信和包裹,经当地政府检查盖上“红军家属信件免贴邮票”戳记后,同样免费寄递。“红军战士家属若寄物件、银钱,均可代为挂号寄递,免付挂号费。”[11]针对各部队自行刻制的免费戳记样式各异的情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专门颁布命令,规定从1932年8月1日起,红军战士与家属通信的免费戳记式样统一为“红军家信免贴邮票”。

军邮除了免费为红军及其家属发送邮件外,还担负快速传递军事情报的任务。

早在1928年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华赤色交通邮政湘赣边省总局,就采用“快邮代电”方式,快速传递与军事斗争密切相关的军事急件和宣传品。中央苏区建立后,苏维埃邮政当局开办起快信业务(快递邮件),并在一定范围内保留了“快邮代电”业务,其处理办法类似于挂号邮件,但传递速度却要求快于普通邮件和一般挂号邮件,尤其是“快信”中的“特别快”信(军邮急件),军邮人员对这些情报“随到随送,昼夜兼程”。红军总信柜则要求收寄人员签署收、发信(含代电)的具体时间。邮政总局及各省邮政管理局为此专门开辟了快速邮路,以确保“快件”寄递的时效性。

军邮急件在特别快递干线上,必须做到人歇邮件不歇,需在当天或者翌日送达。江西井冈山一位老乡便保存了一封军邮实封邮件,该邮件长13.9厘米,宽6.9厘米,发件人是瑞金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补充团,收件人为万泰县(今万安、泰和一带)下怀乡赤卫队总部方功元,从瑞金到万泰刚好用了一天的路程,1932年6月9日发出,6月10日收到[12]。

1933年2月,为了确保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江西省邮政管理局特别快信的传递超过了一日一夜180里的速度,福建省的特别快信传递也达到了一昼夜180里的速度。1933年3月,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总信柜军邮战士朱盛其,划木筏走水路,用十几个小时走完三百多里路程,从宁都到南城城郊,把周恩来、朱德的秘密指挥命令送到彭德怀手里[13]。

1933年7月,中央政府内务部就加速特别快信传递、保障军事通信发出第二号通令,要求各级地方对于便利交通当负起以下直接责任:(1)凡邮路经过有渡河的地方,须指令划夫住宿在一定处所,递信员随到随渡,并要训练划夫,使其知道邮政重要,不得有片刻耽误。(2)某处路线发生障碍,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派武装护送,或者引导其走小路,免致邮件停留。1934年4月,中央内务部还在兴国进行试点,并在认为试行新的路线(即军邮快件的路线)效果很好的情况下,决定改变过去随到随送的办法,一律改用按时开班的方式传递特别快信。

四、军邮邮路

中央苏区的军邮邮路主要有普通邮路和特别快信邮路干线(军事交通线)两种。

1931年7月,中央邮政局成立之初,在中央邮政局辖区内曾经形成四条邮路:(1)中央邮政局(叶坪)—湖陂—坪山岗的叶坪邮路;(2)中央邮政局—瑞金(县城)的叶瑞邮路;(3)中央邮政局—大柏地的叶大邮路;(4)中央邮政局—壬田的叶壬邮路。

1932年4月24日,闽赣两省邮政联系会议形成决议,决定以瑞金为起点,按军事重心和交通要道,分设六条干线邮路:(1)瑞广邮路:瑞金—宁都—广昌;(2)瑞万邮路:瑞金—胜利—兴国—万泰;(3)瑞安邮路:瑞金—会昌—寻乌—安远;(4)瑞长邮路:瑞金—长汀;(5)瑞永邮路:实际上是瑞长邮路的延伸,从瑞金经长汀、上杭,最后到达永定;(6)长龙邮路:长汀—新泉—龙岩。

这六条邮路干线连同所有邮路支线,组成了中央苏区的邮政网络,一般军邮品,如报刊、包裹和私人信件,都通过这一网络传递。

1933年3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苏维埃邮政建设一度进入高峰期。此间,苏维埃普通邮路已经从江西、福建两省发展到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福建省内以省会长汀为中心,有七条邮路;闽浙赣省开通了三条干线邮路;闽赣省建立了五条干线邮路;粤赣省先后开辟了十一条干线邮路。此外,各省内也开通了县内、县际邮路。正如当时报纸报道的那样,苏区“邮政局到处有,寄信非常之快,比白区要快很多……”[14]

除了上述普邮邮路,还有特别快信邮路干线(军事交通线)。

1932年7月16日,内务部发布第三号命令,饬令各级政府红军及群众团体协同配合,在中央苏区内设立十五条特别快班次的干线邮路,以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1)瑞兴特快邮路:瑞金—胜利—兴国;(2)瑞广特快邮路:瑞金—石城—广昌;(3)瑞宁特快邮路:瑞金—宁都;(4)瑞赣特快邮路:瑞金—于都—赣县;(5)瑞信特快邮路:瑞金—会昌—重石—信丰;(6)瑞寻特快邮路:会昌—寻乌;(7)瑞长特快邮路:瑞金—长汀(汀州);(8)长白特快邮路:长汀—河田—旧县—白砂;(9)白永特快邮路:白砂—上杭—永定;(10)白龙特快邮路:白砂—龙岩;(11)胜广特快邮路:胜利—宁都—广昌;(12)兴公特快邮路:兴国—万泰—公略;(13)兴乐特快邮路:兴国—永丰—乐安;(14)兴会特快邮路:兴国—宁都—会昌;(15)兴赣特快邮路:兴国—赣县。

1932年7月,中央临时政府颁布了“内务人民委员会命令”,指出:“特别快信是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而特别设立……除临时设立的军事干线外,其他各线上,一律只有普通快信,没有特别快信。”“特别快信的发寄,只限于信函,不投寄笨重大宗邮件,有些没有特别快递班次的边区邮政,若发现有寄特别快信者,只要经当地苏维埃政府证明,确属军情函件,该地邮局得开临时快递班,并须负责通知接受局转递。”很清楚,特别快信是军邮急件,特别快信邮路干线是军邮专线。中央苏区的军邮专线比普通邮路干线要多、覆盖面要广。

1932年7月19日,中央邮政总局发出第二号通知,规定各省邮政分局按邮政通信路途远近,设立分干线和分支线。其中,分干线按30~40里设一分局;支干线按60~80里设一支局,并在60里以上分局之间设立代办所,以便于邮差来往带信吃午饭或者招待快信的邮差休息。邮件较多设代办所,邮件较少之处设信柜。

若以邮差每天步行一站计算,中央苏区的普通邮件投递,快者1~2天,慢者要4~5天。1934年1月,中央政府总务厅曾经向各级政府下发公函,要求各级政府如遇到邮件过多,原有邮差人手不够的情况,应按照需要临时调动群众帮助邮局输送,绝不能旁观邮局困难,让邮件停留下来。

苏区红色邮路是工农运动的产物,它像一条红色纽带,不但把中央政府和6个省共95个县的地方政府在内的红色政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将红军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五、军邮的主要作用

中央苏区的军邮在保证红军官兵通讯需要、传递军事情报、组织武装邮路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保证官兵通讯。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信虽薄,却萦系着征战官兵的心。战争时期,前线官兵与后方家中亲人的通信十分珍贵,中央苏区邮政总局和红军总政治部规定,前方红军官兵寄回家乡的邮件,务必设法快速传递,不得借口邮路不通擅自批退。寄信的红军官兵离开家乡日久,盼望家信心切,随时获得家庭的情况,对他们而言,精神上可获得极大的安慰,这有利于鼓舞士气。党和苏维埃政府给予红军将士通信以极大的优待,充分体现了人民深切的拥军之情。

传递军事情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所有军人梦寐以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除此之外,还要迅速地传递情报,以克敌制胜。孙子曰:“兵之情主速。”军事情报传递要尽可能地增加时效性,主要通过提高军事情报传递的速度、减少情报传递的环节来实现。军事情报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着军事情报的价值,进而影响到战争的结局。

而在土地革命时期,交通落后,红军总部和下辖部队之间、红军兄弟部队之间、红军各级部队之间,主要联系方式不是电台和电话,而是靠军邮战士的一双腿。红军部队有了军邮,对军事机密、要密的传递,政工宣传品的运送,军事参谋人员图册、报表的寄发,就及时便利多了。对部队而言,能通过军邮系统获得情报信息,对作战尤其有利。随着根据地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军邮战士严重不足。1932年3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召开会议,决定对“军事交通线加派专班”[15]。

组织武装通邮。在敌我犬牙交错地区和隔着白区、“灰区”的苏区之间,军邮人员采取武装通邮的方式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如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隔着一段白区和“灰区”,需要一个团的武装保护才可以通过。党中央的文件就是通过湘赣苏区的武装护送到湘鄂赣省委的。军邮战士经常要手持武器或在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冲过敌人封锁线去完成通信任务。有些军邮战士往往在中途遇到敌人袭击,导致负伤流血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中央苏区6个省当时都有一批为完成通信任务而直接参加战斗致牺牲的军邮战士。

综上所述,中央苏区的军邮是党领导的三大通讯组织之一,它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为红军官兵和军事斗争服务,拥有自己的邮路网络,为保证官兵通讯、传递军事情报、组织武装通邮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中央苏区军邮的培训机构、组织系统、人事管理、军邮人员的待遇、军邮的规章制度,鄂豫皖、川陕、湘鄂西、湘赣、闽浙赣等苏区的军邮,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时期各根据地的军邮,国共两党军邮的比较等问题,有待收集史料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1] 黄小用,廖发堂.试析抗战时期湖南的军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8-102.

[2] 伍佩佩.抗战时期云南的军邮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6-78.

[3] 袁风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军邮简介[J].民国档案,1990(2):123-125.

[4] 王慎言.访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局长赖绍尧[G]//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47.

[5] 张善初.邮政总局第一号命令——关于恢复赖绍尧同志总信柜柜长的职务事[G]//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182.

[6] 王孝槐.江西邮政通信简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209.

[7]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G]// 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46.

[8] 丘伯琴.上杭县苏维埃政府通告——投寄红军衣服暂时不要粘贴邮花[G]// 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322.

[9] 丘伯琴.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对于红军衣服的二项顺知的通告[G]// 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323.

[10] 张鼎丞,阙继明,张思垣.闽西苏维埃政府关于红军信件免贴邮票的训令[G]//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325.

[11] 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第一次苏区中心县邮局各审计员以上联席会议决案(1933年10月20日)[G]//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156.

[12] 毛伟.红军邮封[J].中国收藏,2007(6):153.

[13] 毛瑞金,谢东琳.红军军邮中的神行太保——访红军失散人员朱盛其[N].赣州晚报,2011-08-08(6).

[14] 赣东北苏区通讯[N].红旗周报,1932-01-18.

[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九次常会[G]//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邮电史编辑室.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41.

(编辑:段明琰)

MilitaryPostalintheCentralSoviet

LAI Chen

(HumanitiesDepartmentofSunshineCollege,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015,China)

The Red Army military postal, ordinary mails, and the party’s confidenti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are three communications organization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in July 1931, the Red Army’s letter counters (Army Post) was also set up. The Red Army military postal, in addition to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s free of charge for the Red Army and their families, carried on the task of passing secret military intelligence. The Red Army military postal network not only used the ordinary postal routes, but also the established 15 special express routes (military lines of communication), so to ensure the communication needs of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of the Red Army, the Central Soviet military postal transfer of military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s. So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entral Soviet; military postal; postal routes

10.3969/j.issn.1673-8268.2013.04.011

2013-02-28

赖 晨(1974-),男,福建宁化人,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K207

A

1673-8268(2013)04-0060-05

猜你喜欢
邮路瑞金中央苏区
亲亲瑞金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亲亲瑞金
腾飞吧,瑞金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故都瑞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