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峰,指导:朱凌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136)
朱凌云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镜人教授20余年,继承了张老的学术思想,在长期的内科临床工作中,对于运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朱师,受益良多。今将朱师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因病机认识及选方用药思路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难治性GERD归属于祖国医学的“食管瘅”“吐酸”“反胃”“呕吐”“胸痹”“噎膈”等范畴。以往多认为,病位主要在胃、食管,与肝脾相关,胃失和降、胃气上犯食管为发病机理,临床多以肝脾论治即和胃降逆,效果不甚理想。
朱师认为,难治性GERD总以“气机失调”为要。虽病位在胃、食管,但与肺脾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然脾运无力则升降无常,肺胃不降则浊气上逆,致使津液、食物、痰湿随逆乱而上乘,浸淫食管发为本病。
难治性GERD,治以降逆,无可厚非,但当前医家往往单纯选用降逆之品,如旋覆花、代赭石及半夏等,以降所逆之气,而忽视佐以升气药的理念。朱师根据难治性GERD的病机认识,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论为主旨,临证处方中,选用降气之枇杷叶,配伍有升提作用的桔梗,作为调节气机的主要药对。枇杷叶,功善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本草纲目》云:“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也。”“桔梗系升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俾清气概得上升,则浊气自可下降。”(《本草求真》)。2药作为药对,其中重用枇杷叶,少佐桔梗,升降并举,以降为主,一升一降,寓升于降中,以平调气机,调整中焦逆乱的气机。此外,脾虚亦为难治性GERD的重要病机之一,朱师临证多在处方中加入白术、山药等药物健脾益气,诸药共参,治病求本。
朱师认为,要取得满意疗效,还需根据临床辨证加减用药。若肝胃郁热明显,加蒲公英等;若痰气郁阻明显,加苍术、厚朴等;若脾虚气逆明显,重用山药、白术等;若阴虚气逆明显,去白术,加山药、石斛、麦冬、南沙参等;若气逆血瘀明显,加丹参等;若阳气不足明显,加吴茱萸、桂枝等。
临床治疗难治性GERD中,预防和调护亦尤为关键[1]。朱师认为,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主要与情绪、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临床每遇初诊患者,朱师皆会给予“健康教育处方”,内容主要包括应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节制,忌过多吃甜食、油脂、辛辣、浓咖啡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生活起居有规律;睡前2 h不要进食、睡时抬高床头可能会缓解症状,减少弯腰和前倾动作。朱师认为,严格该健康处方实行可促进难治性GERD的治愈、康复,且防止复发,有着事半功倍的疗效。
[1]梅雨玫,陆为民.陆为民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