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张子琦
专题 FEATURE
王华: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
“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寻路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王华很忙,为了自己的书画梦想经常穿梭于北京和河北省易县之间。“你知道易县吧?就是狼牙山五壮士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我老家的临县。”电话另一端,王华声音憨厚,带着浓浓的乡音。
1966年,王华出生在河北省定兴县,少年时的他就显露出些许的与众不同。别的小伙伴漫山遍野跑着玩的时候,王华却每天跟着在县文化局上班的叔叔练习书法。对于他来讲,“每天写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没有当年县里举办的文化展,王华也许会把书法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走下去。“上小学时,我们县举办了一场美术展,我看到里面的艺术作品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从此,绘画成了王华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那个年代,学画是不务正业,不能养家糊口,家里都不同意我学。” 为了学画,王华想尽了办法。“当时,我们县里有一个美术厂,我就去那里打零工,这样就可以和厂里的师傅们学一些绘画技巧。”
在王华的坚持下,机会终于来到了他的身边。中学毕业后,王华拜在孙占祥先生门下,开始了正式的学画之路,专攻写意花鸟画。有了老师的支持,王华觉得美术的大门又向他敞开了一些。“老师对我非常好,后来就一直在他的家里跟他学画,连学费都没收。”王华笑着说。
通过孙占祥先生,王华有机会跟随王玉惠先生学习工笔花鸟画。双管齐下,王华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并在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工艺美校。但让他深感遗憾的是,“那个时候专业分得不是很细,没有国画系,所以我是在版画系学习的。但也得益于此,我的绘画眼界更开阔了。”
大学毕业后,王华并没有满足于分配的工作,几个月后,就开始了一段四处游历的生活。
王华的工作是传统工艺建筑彩绘,“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和哲学,读得多了,自然就想去书中所写的地方看看。正是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随后,王华很实在地说:“当然,这份工作的收入也比较丰厚。”
起初,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华“很单纯,不知天高地厚,觉得自己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名震天下”。随着阅历的增长,王华发现“自己太渺小了”,他开始更加认真客观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多年的游历中,王华最难忘的是在珠海与黄永玉先生的结识。“通过朋友介绍,有机会得到黄永玉先生的很多指导,获益匪浅。”虽然时过境迁,但提起往事,王华仍然很激动,“后来虽然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那次会面对我来说终身难忘。”
在山东曲阜,王华曾经在那里的书画社停留一年多的时间,“曲阜的文化底蕴厚重,有机会看到了很多古画,在那里受到了很多启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孙占祥先生曾经对王华说:“学我的画可以,但是像我的画是没有出路的。”对王华来说,理解是一回事,“做起来却很难,始终摆脱不了老师的影子。”
在与朋友的不断交流中,在纵情山水的情怀下,王华摸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绘画道路。“我发现,学习和继承传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绘画之路。”
王华发现,山水画更能表达他的内心世界,“读一首好诗,身临其境时,我的感触总是特别深刻,眼中的风景自然也和别人不同。”
如今,凭借早年花鸟写意画和多年练习书法的基础,再加上多年的游历经验,王华的山水画在构图、笔法和墨法的使用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闻名远近。他的画,不苛求形式上的惟妙惟肖,仿佛兴致神来,随意挥洒,但又笔到象显,极其神韵。笔法炉火纯青,气韵逼人心魄。
让他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的还有每幅画所配诗文,皆自出心机,清新隽永,与画相映成趣,更能彰显出他的作品之奇妙瑰丽,别具一格。
除了书法绘画,王华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作。王华说,这“得益于多年的行走经历和大量的阅读”。散文、杂谈、随笔,和绘画风格一样,对于写作,王华的涉猎范围也很广。他的作品篇篇诙谐幽默、笔锋犀利、观点鲜明、视角独特,内容涉猎广泛。
文学和艺术在王华身上,可以说是真正相通的。
结婚以后,王华逐渐安定下来,不再像以前一样“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多次参加国家重要大展并获奖,也时常见诸各大书画专业刊物。
如今的王华担任很多职务: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书协会员、北京紫龙宾虹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墨玉书画院副秘书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北京后德豪书画院理事、易县书协理事等。
诸多社会职务带来的是繁忙的工作安排,但王华有一条铁打不动的原则——只要事关慈善,无论多忙,都要参加。
对于慈善义卖,王华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希望能直接把义卖得到的钱捐献到受助者手中,帮他们解决最实际的困难。”
而面对现在中国书画市场鱼龙混杂、有人冒充书画家或者义卖活动骗取钱财的行为,王华深恶痛绝。“虽然没有有效的办法彻底解决现在书画市场的问题,但我可以让自己擦亮眼睛,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以前的王华是“走到哪,画到哪”,如今的他可以说是“走到哪,慈善就做到哪”。有一次在天津出差,王华偶然看见一所破旧不堪的小学,“只有四间教室,三间都塌掉了。孩子们就挤在一个小屋子里上课。”见到这样的场景,王华坐不住了,赶紧邀请几个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义卖所得的钱全部捐献给了那所小学。
不仅如此,如果来不及举办活动,见到需要帮助的人,王华还会自掏腰包去帮助别人。“一次在甘肃出差,发现那里太缺水了,人们生活得太辛苦,我就捐些钱,力所能及吧。”说起这些善举,王华觉得有些不值一提,“应该的。”他笑着说。
除了慈善活动,王华的生活重心从未改变过。他说:“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寻路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
□ 编辑 郭铁 □ 美编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