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韦韦
自2005年第一家合作院校在南京建立,截至目前,宝马中国培训学院已经与国内15所职业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力量,宝马如何看待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合作院校的遴选条件有哪些?在对职业院校的走访中看到了什么?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又经历了什么?未来合作前景如何?宝马中国培训学院总监肖奕围绕校企合作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教育与职业》:作为国际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宝马在国际上拥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宝马中国培训学院的情况。
肖奕:从职能和战略来讲,宝马中国培训学院作为宝马公司在华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主要肩负着各个市场的经销商、零售网络的所有人员的培训任务。从宏观上来说,我们要在中国高端汽车领域帮助我们的经销商,实现最具有客户关怀、最具有竞争力的人员的发展和培训。总体来讲,宝马培训学院是由四大支柱、三大基石组成——对经销商网络的人员认证和咨询服务,经销商内训师体系的培养和发展,面向未来的人才储备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技能大赛是宝马中国培训学院用以支撑长远人才战略的四大支柱;而同区域和业务部门的密切沟通及联络,对培训师的系统的发展和认证体系以及培训设施和学习系统则并列为培训学院的三大基石。事实上,培训永远是一个发动机的角色,长期在幕后,我们最终目的是帮助我们的销售团队实现销售,帮助售后团队提高客户满意度。
《教育与职业》:在职业教育界,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这条合作之路却步履维艰。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营利性是本质特征,加之得不到国家任何优惠政策,反而增加了负担,所以对于职业院校的一腔热情往往表现出冷漠和不配合。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肖奕: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相互支撑,才能共同发展。
宝马中国培训学院从2005年开始进行校企合作,为宝马经销商培养后备人才,发挥了在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方面的导向作用,制定职业教育规划,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保证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做到与经销商岗位同步、与市场吻合,满足宝马经销商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并满足受教育者需要,推动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总之,职业教育应与企业发展相互支撑,以企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作为全球豪华汽车领导品牌,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宝马肩负的使命之一。历年来,宝马通过文化促进、教育支持、环境保护、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中,在教育支持方面,宝马以其特有的热情与期盼,迎接了各方面的挑战。随着中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关注,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稳步发展,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的道路必然会越来越宽广。
《教育与职业》:作为国际化企业,我们在后备人才培养上有何理念、特点?我们以何种行动实现这一理念?以此为例,您能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给职业院校一些建议?
肖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宝马对于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对于优秀的学生,宝马与合作院校愿意为其提供高端的培训环境、先进的汽车技术、资深的师资力量以及完善的课程体系。
宝马的培训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培养理念上引入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和宝马先进的培训理念,同时我们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开发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课程体系。学生培养主要包含在校培训及企业实习两部分,我们提倡“以任务为导向”的培训理念,让学生“做中学”,让学生在培训中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只有深入校企合作,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保持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做好步入职场的准备。
《教育与职业》:在与职业院校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宝马为企业树立了榜样,“BMW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更是拥有了广泛知名度。您能否介绍一下该项目?
肖奕: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BMW Education of Service Technology),即BEST项目,是由宝马中国培训学院联手中国职业院校合作并运营的培训项目。该项目旨在为中国职业院校最优秀的学生提供最高端的培训,教授最尖端的技术,并为他们创造最佳的就业机会。
BEST项目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也为合作院校培养了大批拥有专业培训师能力的教师。通过BEST项目的合作,学校的教师得以接触一线的培训理念和方式,掌握最先进的汽车技术。通过宝马中国培训学院阶梯型的培养与认证,提高了整个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使学校的汽车教育与汽车市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链接。
BEST项目启动于2006年,以人才培养为立项宗旨,始终坚持小班化、双元制教学,以宝马经销商员工能力指标为标准,结合宝马最新的技术和培训理念,通过系统培训,已为宝马经销商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企业员工。目前,已经开设的BEST项目有机电类、钣金类、喷漆类、服务类、零件类等。随着合作的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宝马中国培训学院也将按市场发展及需求情况,开发其他类型的BEST项目,以满足经销商对于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
《教育与职业》:对宝马而言,可以选择的院校众多,为什么会将目光投向职业院校?
肖奕:合作基于BEST项目。这个项目为宝马经销商售后服务岗位培养、输送、储备了大量优秀的具备初级基础的技术人才,BEST项目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一线的维修、服务等相关工作。结合中国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及专业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职业院校的学生从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工作意愿以及职业发展来看,更符合宝马经销商的用人需求。因此,宝马选择与中国职业院校联手开展BEST项目。
《教育与职业》:如果职业院校想与企业合作,尤其像宝马这样的国际化企业合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项目合作流程是怎样的?
肖奕: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BEST项目关注的核心。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决定了未来BEST项目的教学质量。
宝马中国培训学院选择合作院校的标准和流程是非常严格和严谨的,一直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四阶段的评估,挑选从育人理念、硬件环境、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最符合BEST项目的学校,成为宝马的合作院校。
《教育与职业》: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与哪些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建立了多少家培训基地?
肖奕:宝马是最早开展校企合作的豪华汽车品牌。自2005年第一家合作院校在南京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马中国培训学院已与15家中国职业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它们是: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技师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学校、福建工业学校、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职业》:在与职业院校合作的过程中,遇到最多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想要增强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还有哪些政策亟须调整或完善?
肖奕:与学校的多年合作,总体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宝马与学校一起面对并解决了很多问题。遇到最多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教学理念问题。在挑选宝马合作院校期间,宝马走访了中国多个省市的学校,不同区域的学校在教学理念、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和与行业接轨方面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刻,充分了解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帮助学生就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申请合作的意愿强烈。不过也有些学校,尚未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教学培养仍然依赖于课堂大班的理论教学,校企合作方面的意愿欠缺。
二是师资培养问题。BEST项目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人才,老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维修实战经验。而宝马汽车拥有引领汽车行业最高端的技术,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掌握非常困难。此外培训理念的转变对于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在政策支持方面,校企合作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及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希望政府能够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更大的政策性支持,激励企业和学校进行深入合作将对于整个校企合作项目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与职业》: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你们进行了哪些尝试与探索?合作之后,你们有了哪些改变、发展?
肖奕:自2006年开展BEST项目以来,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结合中国学生的教育背景,BEST项目的教学思路与培养模式一直不断进行改进。
2006年,第一届BEST项目开班,在培养过程中,从德国引进的小班化、双元制的培养模式,由于保证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了每个学生实践的机会,受到了学生和经销商的极大好评。但项目开展以后,从德国引入的培训内容也受到了一些挑战。例如有些内容,对于德国的学生而言已经驾轻就熟,但中国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有些内容,中国学生已经了然于胸,然而德国的培训却使用了过多的培训天数。
为了更有效地传递最新的汽车技术,宝马中国培训学院每年都会对内容进行开发调整。在教程调整时,宝马会邀请合作院校的资深老师一起参与,分析学生学习背景与学习特点,以宝马经销商员工能力标准为目标,深入分析现有教程的问题,并进行相应修改或开发。举例来说,新BEST教程中含有的“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两门课,就是为中国学生量身订制的。
宝马会始终坚持改进与创新,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国的BEST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助力。
《教育与职业》:随着宝马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日渐深入、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日益增多,是否有意愿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肖奕: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一直非常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很多宝马项目的老师也是全国大赛的教练,每年我们的合作院校都会选派很多BEST项目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且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6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来自南京培训基地的首届宝马钣金BEST项目的学生获得了钣金组一等奖。
《教育与职业》:您如何评价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前景?
肖奕:宝马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高端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支持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学校师资团队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招募合格员工的平台。
随着项目不断深化与合作院校的增加,宝马BEST项目将会覆盖中国更多的省市,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
宝马的校企合作项目,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以培养未来的优秀技术人才和合格员工为己任,更为了履行宝马的企业社会责任,深入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国学生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编后记: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但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却陷入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由此成为业界难题。
作为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宝马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举动引人思考。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是一方热情如火,另一方冷若冰霜吗?企业发展是更看重眼前利益,还是放眼未来?身为宝马中国培训学院总监,肖奕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深刻体会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相互支撑,才能共同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宝马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