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喜涛 张红蕊 刘海妹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很多学生不学习或者厌恶学习,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放弃追求目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学生不爱学习?近期,笔者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600名在校大学生(300名男生,300名女生),发放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6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现象
在调查厌学现象时,设计了这样三道题:“以下哪项表述最符合您现在的学习状况”“您平时逃课吗”“如果逃课,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调查结果显示,有10.33%的学生感觉目前的学习状态是“怎么学都学不好,消极怠学”。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心听讲,自己也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无视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跟旁边同学说话、睡觉、看小说杂志、玩手机,更有甚者在老师讲课时玩笔记本电脑,对待学习态度消极。
被动学习 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中显示,选项“周围同学都学,不得不学”的比例占34.5%。这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平时能够坚持学习,偶尔逃课,学习内容仅限于任课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严格遵守“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原则,学习成为他们非常厌恶的一项任务,始终不能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没有用,当官才重要” 从调查逃课原因中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活跃着这么一部分学生“官儿迷”,大约占学生数的55%。这些学生从大一入学就开始痴迷于当班委、进学生会、当学生干部,从来不把学习放在眼里,上课自习都如坐针毡,学习态度浮躁,就喜欢在老师办公室、学生会办公室中干一些杂事。在他们看来,学习远远比不上当学生干部重要,因为干部可以更接近老师,能出风头,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也能增加社会的适应能力。
沉迷于玩乐,厌学情绪严重 这种现象是厌学现象中最严重的一种,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经常逃课,调查逃课原因显示,有11.17%的学生“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去上课”,表现为精神萎靡,生活邋遢,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对于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十分厌恶。这些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已经把上大学当作他们人生中的最终理想和目标,进入大学,不能转变自己的心态,不能把握大学的学习、生活规律,整日以玩为主,讨厌学习,无视考试。
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校园中,厌学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及家庭的原因,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您觉得影响学习的个人因素有哪些(多选)”“您觉得影响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多选)”两个问题。
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自身原因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根据所进行的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总结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统计该校某届学生的高考分数可知,大专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主要集中在371~380分,相对于本科院校的510~530分来说,分数相差甚远,基础知识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进一步学习。调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身因素也显示,有36.17%的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学不会”,对大学的学习难度和任务量很难适应,感觉学习比较吃力。在调查中,大部分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听不懂课,就索性不听。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调查中,“没有学习兴趣”“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比例均为50%,也就是一半的学生感到所学的专业很无聊,没有兴趣,非常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长期带着负面情绪学习,造成对学习的消极心理,从而在潜意识中反射出厌学情绪。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看管下学习的,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一直是他们学习的唯一目标。一旦进了大学校门,很多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开始放任自我,得过且过,不再把学习放在心上,没有了刺激他们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也不积极,最终形成厌学心理。
心态浮躁,生活懒散。目前,大专院校的学生中,有65.83%的学生感觉“自我控制力差”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很多学生的学习心态浮躁,只顾着“全身心”投入到各种社团和学生会的活动中,没有心思上课学习。另外有些学生,更是整日吃喝玩乐,沉溺于网络游戏、谈恋爱、聚会吃饭之中,生活懒散。长期浮躁、懒散的情绪吞噬着大学生学习的决心,最终产生厌学心理。
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外部环境因素 教育教学方式不当。调查显示有46.17%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缺乏创新性和实践环节”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扩招后,很多学校都存在教育教学的问题,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经常是几百人同时上课,教师教学内容量大,没有时间提问、点名;实验实训条件差,很多学生同时做实验,教师不能一一指导;有些教师教学方式死板,照本宣科,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材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都导致学生宁可在宿舍睡觉、上网,也不愿在课堂上浪费时间,长时间这样的状态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就业压力的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形势很严峻,目前就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11月份,全国有上百万的大学生还未就业,调查显示,有44.5%的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大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焦虑、烦躁,感到目标渺茫,对学习目的产生怀疑,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极度厌学情绪。
社会的负面因素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一题,在大学生中有28.17%的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样,有钱、有关系才重要”,表明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显著。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策略
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出发,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长期的目标,又要设定短期的学习目标。长期目标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短期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大学新生一入学就要告诉他们大学仍然是以学习为主的地方,教育他们每个人要树立适合自己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让他们明确认识到自己该学什么,如何学习才有效果,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由此提高学习兴趣,消除厌学心理。
关注学生心理,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段时期也是心理敏感期,遇到的任何事情对他们心理的影响都很大,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向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消除厌学心理非常重要。喜悦、兴奋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抱怨、不满的心情容易使人消沉、降低学习效率。应当教给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对不良的情绪和遇到的烦恼进行及时宣泄和转移,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当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时及时寻求老师、社会的帮助,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尽量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
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此外还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应该注意个人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思想等方面都要是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为模范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在教学上,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还应创新教学方法,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项目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是课堂教学显然不够,还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到工厂参观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消除学习无用的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