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与面对面语言交流相比,通过辅导员体态举止、新媒体交流等表达的无声教育言语更显示出重要作用。注重辅导员无声言语行为的技巧和方法,是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辅导员;无声言语;类型;提高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099-03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辅导员担负着教育、管理和服务广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在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非常重视的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目前,辅导员不仅在角色定位上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而且在专家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例如,辅导员对形势政策、法律基础和思政原理等相关课题和专题有较好把握;他们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专业资质的人数比例明显提高;等等。但与此同时,辅导员日常工作所依赖的基本工具——言语技巧被相对淡化。事实上,这是保障学生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载体,它在无形中影响着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师生交流的平台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言语艺术的运用更凸显其重要性,已成为体现辅导员综合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像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言语修养一样,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借助于相关的言语艺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言语属于教育言语的范畴,包含了运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有声言语和在各种场合、环境和平台下使用的无声言语。本文着重阐释的是无声言语的使用问题,并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一、辅导员无声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有声言语交流凭借其直接性和影响力一直在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知识和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高校“90后”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与学生最为亲近的教育管理者,他们的工作区域远远超出课堂范围,更多的是各种场景下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灌输和教育已不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当下大学生更注重全面素质提升及个人发展空间的创设。特别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与面对面语言交流相比,通过辅导员体态举止、新媒体交流等表达的无声教育言语更显示出重要作用。
在肯定有声言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注重辅导员无声言语行为的技巧和方法,不仅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及效果的提升,而且也是创新工作模式的良好体现,是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辅导员无声言语行为的类型及特点
1.举止仪态交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作为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人员,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远比授课教师更为复杂,工作难度也较大。他们的工作决不局限于某一个空间场所,相反,其行为的点点滴滴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也决定了这一群体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文明修养和举止仪态。试想一个自身修养消极、颓废和低俗的辅导员,如何能教育他的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呢!
索绪尔认为,言语是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行为。举止仪态作为无声言语类型,虽然不通过口语交际加以体现,却仍然具有意义传达的作用,是信息交流、感情沟通的载体。事实上,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而且更要扮演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及知心朋友这一角色,要“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心田,用智慧去启迪学生心灵,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1]。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也就具有了指导性、示范性、责任性和情感性等性质。在学生面前,辅导员的举手投足,甚或是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会给学生传达特定的意义,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正因为与学生长期近距离的接触,工作地点有时是办公室、有时是学生社区或各类社会活动场所,辅导员必须格外重视自己的举止乃至着装,要从职业定位出发,认真学习学生工作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称得上是学生的表率,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有利于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推进。
2.新媒体沟通引导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促使着高校的教育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比任何一个人群都热衷于对新事物的追求。对于新兴媒体技术,他们不仅接受力强,而且创新使用率相当高。据调查,校园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互联网使用率近乎100%,大学生不仅运用手机和网络平台进行通话、短信和游戏,而且还利用各种交流载体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网络社交。新的生活方式随之带来了教育模式的必然转变,“90后”大学生再也不可能简单地接受单纯的口语教育引导,过去以说教为主进行的集体宣讲、个别谈心等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挑战。辅导员必须不断自我更新,融入学生群体,“投其所好”,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拓宽大学生视野、缩小与他们的心灵距离,也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国家早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即已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新媒体影响逐渐呈现为高覆盖率和强吸引力的今天,辅导员的无声言语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新媒体文字信息传递。如今很多辅导员善于通过工作微博、短信、飞信、QQ等载体与学生交流,这些都属于运用无声言语开展相关工作。显然,在网络时代,网络新语言的运用呈现必然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在思政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递,避免了有声言语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所依赖的工具主要是网络文字。和书面文字一样,网络文字承载着书写者的信息含义。《<书?序>正义》认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作为网络时代诞生的一种新语言——网络文字,它受众广泛,传播性极强,它逐渐淡化了传统书面语的严谨性,更倾向于口头语的随意性、诙谐性和粗俗化,因而也更容易为各阶层人群所接受。在实际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运用的网络文字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
可行性。手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辅导员运用网络文字进行信息传递和教育引导提供了可能。新媒体是大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利用手机和网络等媒介开展工作,不仅可以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便捷性。由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场所不在课堂上,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召集班会,若运用有声言语将最新通知传递给每位同学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而新媒体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限制,体现出极大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辅导员可以通过群发手机短信或在公共的网络平台上发布通知,以确保大多数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
有效性。正因为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极高,因而辅导员可以通过登载自己的博文、运用网络聊天工具等方式对各类学生施加影响,进行思想交流。同时,网络文字的口语化特点去除了传统书面教育文字的刻板和严谨,更容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此外,区别于传统橱窗和海报的固定化和程式化,网络言语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通过交谈或留言表达自己的响应或看法,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效果。
局限性。在明确网络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须看到它的局限性。高校学生工作如同中医诊治中的望闻问切,也是一项系统的“诊断工程”,需要近距离感知对方。而网络文字借助的是媒体传播技术,教育者无法直接感知对方的表情,体会彼此的情感。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普及性,辅导员很难控制所发布信息的作用范围和影响力度,在无限复制和转载之下,极易出现隐私泄露和理解歧义。因此,辅导员一定要对这一新兴传播方式加以理性把握,不能将学生工作简单等同于仅仅靠键盘敲击无声的文字,否则便无法完成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提高辅导员无声言语行为水平的途径
1.提高自身素养,使仪态动作凸显亲和力
辅导员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他们的位置甚至不是讲台与座位之间的遥遥相对,更多时候他们是活跃于学生中间的大朋友及前辈。因此,辅导员的文明修养和仪态举止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的亲密朋友,辅导员要确立真心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并以此为根本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事实上,那些仪态谦和、不摆架子的辅导员更受到学生的爱戴,有的还被亲切地称为 “妈妈”、“大哥”,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同时,辅导员还必须认识到举手投足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由于体态表情具有意义表达的含糊性、多义性和间接性,辅导员无意间的动作和表现虽是无声的,但却给学生传达了某种意义的指向,因此辅导员要善于发挥手势动作的辅助教育作用,在交谈中运用真诚的握手、善意的轻拍等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关心和信任的,要尽量避免用手指直指对方、拍打学生脑袋等动作,以减少学生的压抑感和被排斥感。总的来说,辅导员的举止行为应以展现亲和力为主导,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有力的论证说服学生,要防止因形体动作的不当而影响教育言语的说服力和传递功能。
2.重视网络的开放性,把握文字传递的辅助特性
网络具有无限开放性,网络文字的传播以双方不见面为前提,因此辅导员在运用手机、互联网进行留言和教育宣传时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受众范围,无法准确估量信息传递的影响程度,因此必须十分慎重。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辅导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随时观察对方的接受状态,最快、最直接地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调整下一步的教育方式。而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信息传播的上传、下载和转发,教育者无法控制和及时调整自己所传递的信息。即使是看似私密的个人交流,也会因文字的可保留性和复制性而有可能造成“泄密”。特别是对于青年学生这一群体,他们的思想极为活跃,一些被认为新鲜、另类、甚至是遭反感的话语很容易被加以无限转载,其影响力难以预计。辅导员若在此有所失误,其影响力将远远大于传统的口语交流失误。因此,不论是从辅导员个人保护的角度,还是就提高工作有效性而言,慎重地使用网络文字都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由于网络传播在意义交流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便是在网络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辅导员仍应把握新媒体文字传递在思政教育中的辅助性和补充性原则。当前,辅导员队伍以年青人为主,他们的知识层次和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普遍对网络运用较为热衷,甚至有些辅导员在体会QQ、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便捷性后,往往会过度使用。只要是能付诸书面文字的通知都利用网络媒介传递出去,有的甚至依赖网络聊天去完成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在此情况下,一些学生就会向老师建议,“不要一味通过飞信发送通知,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交流”。因此,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不能将网络文字传递看做是万能的工作方式,更不能过分依它。作为特别注重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工作,辅导员需要通过各种表达形式,释放自身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这就必然要依靠师生间的近距离接触,尽量控制网络信息传递的频率和内容,避免思政工作流于简单化和冷漠化。青年群体是活跃而敏感的,一个只懂得隐藏于网络背后的教育者,不可能获得学生的真心拥护,相反,网络运用得越多,他与学生的距离越远。
此外,网络的运用对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辅导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教育方法,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计算机使用和文字驾驭能力,并需要不断地学习。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网络文字,并不是每一位辅导员都能娴熟把握的,如果使用不当,对方无疑会产生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对待网络思政这一新事物,辅导员必须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又须明确其辅助性,切不可盲目依赖,或完全替代口语表达。
3.正视网络言语的个体性,克服歧义性,避免不必要的误读
言语是人的活动,言语交际是表达者对词义的抒发和接受者进行反应的过程。“言语者一方面在使用着语言,一方面又在用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介入着语言,改变着语言,从而给他使用着的语言注入个性的色彩”[2]。辅导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一方面是辅导员个体赋予网络文字自我的生活体验和意义表达,使文字具有了超出字面含义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学生的接受和反应也是创造性的。因而,面对以教育为目的的网络言语,辅导员必须注重文字含义的相对直白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以便于学生的正确把握。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关注青年流行语和网络热门语的走向,学习网络语言的特定风格,尽量使用大学生群体的语体进行网络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和融入学生群体,促使他们接受辅导员的教育理念。
在了解言语个体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当网络语言运用在教育过程时,特别要避免词义的歧义性。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中,辅导员与学生同处一个空间,往往能借助于语气、语调和停顿等与学生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学生的情感反应是辅导员有效控制和转变教育进度、方式的依据。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网络交际受到条件限制,传统交流中得以判断进程和效果的特定情景不复存在,在双方眼前跳动的除了冰冷的字符,至多还有简单的表情符号,因此,缺少了听觉和视觉参与的网络无声言语交际更容易产生歧义。这种情况大体类型有:因语音差异引起的歧义;由停顿差异引起的歧义;由结构或语义关系而引起的歧义;等等。对此,辅导员要特别加以注意。
面对网络文字的误读现象,辅导员一方面可以通过详细说明来加以避免,另外也可通过各种方法减少语词的生硬性。例如,运用恰当的语气词和表情符号尽可能创设恰当的情境,以平等性为宗旨,多使用感谢语,等等。这些方式在突出了网络文字口语化、易亲近的同时,更能使学生避免产生被命令的感觉,有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总之,辅导员工作中蕴藏着许多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在新媒体逐渐普及的今天,辅导员的教育实施在利用口语交流的同时,要准确把握无声言语的教育补充和辅助作用。这是辅导员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其真正成为广大学生良师益友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槊. 提高辅导员的大爱精神和人文修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11(3).
[2]鲁枢元. 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M]. 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0:46.
[3]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见(中发[2004]16)[Z]. 2004-10-15.
[4]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5]桑东平,蔡丽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的语言艺术要 求[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
〔责任编辑:赵 滨〕
收稿日期:2012-10-23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课题(1251250022)
作者简介:张萍(1979-),女,江苏丹阳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