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随便”这个词

2013-03-28 14:48
南方周末 2013-03-28
关键词:朗格日内瓦新款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王轶庶

“很难说送礼的风气什么时候回来,但一定会的。‘送礼在中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即便商务性的送礼呈现一时疲软,但其它类型的送礼还会变相存在。一个富有的叔叔给他的晚辈送一块劳力士手表作为结婚礼物,这不会消失吧?”——德国贝伦贝格银行分析师约翰·盖

一口气,另一口气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发自瑞士日内瓦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摄

年轻的制表师拉尔夫·诺尔的职业生涯有两

个光荣时刻:23岁时,他和另一位同事负责组装

了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腕表之一”——朗

格的“Tourbograph”腕表;28岁时,他代表年轻一代制表师,参加2013年“日内瓦高级钟表国

际沙龙”(SIHH),向参观者展示朗格机芯的组装

过程。“这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来看的。”诺尔严肃

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3年1月21日起连续四天,距离日内瓦

克瓦特兰国际机场500米远的日内瓦帕耳会议展

览中心,一年一度的日内瓦钟表沙龙在此举行。从

外观上看,它就是一个巨型仓库,平淡无奇。

关起门来,是另一个世界。

参加沙龙的客人都是受邀而来,没有邀请,

即使掏钱也进不来。受邀客人有三类:经销商、媒

体和VIP(一般是顶级钟表收藏家和品牌的合作伙

伴)。这个群体有1.25万人。

品牌也不是随便就能来参加,能来的品牌都是

世界钟表圈的“顶级阵容”: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朗格(A.Lange &    )、爱彼(Audemars Piguet)、卡地亚(Cartier)、伯爵(Piaget)、罗杰杜彼(Roger Dubuis)等,这些品牌的2013年新款,大部分会在这个沙龙首发。

3万平米的会展中心,最大的面积给了大堂。

柔黄的灯光从四面八方投射下来,沙发和圆桌松散

摆放其中,人们轻言细语地穿过,你很难注意到灯

光旁边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大堂一侧,一场名为《艺

术·手工·设计》的向时间、传统手工艺致敬的展

览正在举行。意大利知名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

尼以数字0至12为灵感,设计了13件作品。“0”

是一块锡箔纸板制成的机器人,“4”是一座木质的

中式宝塔。

品牌的展厅一格一格分立大堂两侧。展厅与

大堂之间隔着一段走廊。

展示方式各异:万宝龙(Montblanc)展厅

里,每只新款手表被摆放在一个个支起来的透明容

器内,一束光打在表身;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则用一个巨型的白色鸟笼罩住腕表,天花板上,成群结队的彩色纸质蝴蝶扑腾着从四周环绕

着腕表;万国(IWC)的展厅变成了一个流线型的

赛车现场,银色赛车驰骋在一个起伏的“山坡”上,

两侧贵宾室的门被设计成赛车翻门,新出炉的、经

典的、传奇的表款像勋章一样嵌在展厅正中的墙上;罗杰杜彼展厅内有一节“时间隧道”,隧道地面和

两边的墙壁都用反光玻璃材料制成,新款腕表就悬

浮在两层玻璃墙之间。

诺尔穿着白大褂,戴着目镜,坐在朗格展厅进

门左侧;江诗丹顿展厅入门右侧,是一个亚裔中年制

表师,他是出生在瑞士的日本人,他不会日语,只会

德语和法语;万宝龙展厅内,则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制表师。老中青三代制表师互不认识,也很少有人来

跟他们搭话,他们就像展厅橱窗的一部分。大多时候,他们都全副装备,埋头专注于调试手中的腕表。

在这个沙龙里,只有每只表才是万众瞩目的主角。

“高端”、“不向公众开放”、“邀请制”是日内瓦钟表沙龙从创办之始就定下的规矩。

1991年,卡地亚离开“闹哄哄的大集市”巴

塞尔表展,在日内瓦另立门户,创办了第一届“日

内瓦高级钟表国际沙龙”。那一年,参展品牌只有

五家,除了卡地亚,还有伯爵、名士(Baume&

Mercier),尊达(Gérald Genta)、丹尼尔·罗斯

(Daniel Roth)四个高级钟表品牌。

那时,巴塞尔表展一家独大,它成立于1917年。

与日内瓦钟表沙龙不同,它面向公众开放,参展钟

表品牌超过2000家,高中低档品牌混杂其中。

牌进进出出,数目在五六家之间。 “那时,品牌对于日内瓦沙龙能带来多大价值还持观望态度。”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主席法比莉·鲁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1996年起,卡地亚所属的历峰集团开始了一

最初五年,日内瓦沙龙表现并不突出。参展品

场“狂飙突进式”的收购行动,收购了一批世界顶

级的钟表品牌:先是以1.1亿瑞士法郎收购江诗丹

顿,第二年是沛纳海(Panerai)的品牌和钟表精

密仪器部门,接着成为梵克雅宝的大股东;2000

年,它一口气吞下了LMH集团,这家集团拥有积家、

龙收购了“元老”丹尼尔·罗斯和尊达,它们再次

在日内瓦钟表沙龙亮相时,代言人成了新主人万宝

万国和朗格三大顶级品牌;随后,历峰旗下的万宝

龙;接下来,罗杰杜彼也被历峰收入囊中。

德国Chronos杂志中文版《手表》主编丁之

别展览,钟表界的“一代宗师”、当时的万国总裁君

向记得,2001年的巴塞尔表展充满了“告别的气

味”。那一年,万国、积家和朗格在巴塞尔举行了告

特·布鲁门莱在巴塞尔表展现场发表了一番告别演

说。当年10月,他就去世了。

顶级钟表品牌集体离开巴塞尔表展,入驻日内瓦钟

表沙龙,参展品牌一下达到了18家。要想看到这

第二年,在历峰集团安排之下,这些被收购的

些品牌的新款,只能移步日内瓦。此后,参展品牌

高水准”。日内瓦钟表沙龙的“高端”形象一下在钟

的阵容渐渐稳定下来,新成员若想加入,必须符合

表圈中树立起来。

媒体、经销商、VIP客户则实行邀请制。“参

的条件之一是“在制表的某一方面拥有专利技术,

展方只邀请他们想邀请的客人。”鲁普说。

鲁普所在的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旗下成立了一

个“展览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每个参展品牌的

名单,委员会集体投票,得票半数以上,视为通过,

否则会遭到否决。

CEO担任。每个品牌会列出一张希望邀请的客人

“进巴展易,进日展难”,开始在钟表圈内传

业风向标”的一年是2009年。这一年,它的举办

了开来。

在鲁普看来,真正将日内瓦钟表沙龙推到“行

时间发生了改变。

一直以来,巴塞尔表展举办时间是每年3月

中旬,日内瓦钟表沙龙总是紧随其后,4月初举行,

两座同属瑞士的小城之间相隔250公里。

“巴塞尔表展品牌多,不同品牌的经销商可以

里的预算就没有了。”丁之向说。

串串门,采购哪个品牌,经销商之间很容易受到影

响。往往巴塞尔之后,日内瓦之前,一些经销商手

中心举办“撞衫”之机,日内瓦钟表沙龙首次将举办时间挪到了巴塞尔表展之前,改在了1月下旬,

2009年,借“日内瓦车展”3月在帕耳展览

还原,但事实是,一年又一年,我们把时间固定在

“最初我们宣布等车展换场地之后,就将举办时间

流行趋势发布的最好时机,经销商也会把这里作为

新品的首选。”

了每年的开始。”鲁普说,“一年之初,这是最新

“看似时间的改变只是细微差别,但却点石成金。”鲁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为手表服务

“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签名、盖章,再签名,再盖章。”法比莉·鲁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是日内瓦钟表沙龙的主席,也是沙龙主办方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FHH)的主席。参展客人手中的那张邀

请函,就是出自鲁普之手。

丁之向是最早一批来到日内瓦沙龙的中国人。1994年,沙龙3岁,丁之向挂靠宝玑,以客户身份受邀进入沙龙观摩,那时,沙龙的大门还没有向

到中国人,“偶尔碰到一个,认识不认识,我都会打一个招呼”,后来能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鲁普说,2000年左右,日内瓦钟表沙龙开始邀请中国记者入场,最初的一批中国记者来自香港的钟表媒体,接着是他们在中国内地的同事,SARS之后,受邀中国媒体的数量开始逐年翻倍,2008年,参展的中国媒体达到了创纪录的200人。来自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代起,瑞士出口中国的钟表量逐年增长,2011年,增长量达到峰值,中国成为瑞士出口钟表的第一大市场。次年,日内瓦沙龙的中国媒体人数将纪录刷新,超过200人。中国媒体的激增,给沙龙带来了改变,鲁普他们决定专门为中国媒体开设宣讲会。

每个品牌会在各自展厅内辟出一块地方作为宣讲会现场,每个品牌宣讲时间是1小时左右。一个宣讲会现场最多只能容纳50人,针对中国媒体的宣讲会被切割成两场,一场针对专业钟表杂志,一

中国媒体敞开。

丁之向最初参展的那几年,展厅里基本上碰不

场针对生活方式类媒体。

朗格的宣讲会现场严肃得像个课堂,它被布置

成阶梯教室模样,正前方是一块投影屏,从德国总部派来的品牌代表用英文讲解品牌2013年推出的4个系列、8款新表,手表的功能性和品牌文化是重点,再由中国的工作人员负责翻译成中文。宣讲结束,这些新款手表实物会被放置在两张长桌上,媒体可以试戴、品鉴。也不是所有新款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朗格的“镇店之宝”,每只售价192万欧元,全球限量6枚,一年仅出产一枚的大复杂功能手表GRAND COMPLICATION,只能在展厅前看到一个两人高的模型。

卡地亚的宣讲会现场则有些专卖店的味道。卡

地亚2013年推出的新款多达113款,是参展品牌中出新最多的品牌。中国媒体被分散在五间小型

会议室内,呈蛇形摆放着三张长桌,桌上放着托盘、白色丝绒手套和一个目镜。品牌代表们车轮讲解每款新表,突出腕表的艺术性、设计性。每间会议室配有10名工作人员,宣讲完毕,中方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外国同事,两两一组,将每个系列的手表放在托盘内,逐一让媒体试戴,再指引用目镜观察细节。他们不时会问,“你喜欢哪一款?”仿佛下一

刻就能把相中的腕表买回家。

伯爵的宣讲会是个走秀现场。低矮的沙发环形围出观摩区,居中布置出一段T台,蓝色的追光在墙壁上投映出品牌LOGO。品牌代表一番简短的新款介绍后,几名身材高挑的女模特盛装出场。T台、猫步、黑色晚礼服都是为她们手中佩戴的新款腕表服务的,于是,左手托着右手肘,右手优雅地举起来,四面展示,

便成了每个模特的规定动作。

宣讲会是看得见的世界,在日内瓦钟表沙龙内,看不见的是每家品牌的“小黑屋”,那是经销商、收藏家、VIP客户与品牌见面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完成订货,这才是沙龙的重头戏——品牌一年70%

的订单都来自于此。

媒体与“大客户”是两个平行的群体,在沙龙现场,他们互相是碰不到面的。

品牌的经销商是来自欧洲、亚洲、北美等市场,

与品牌保持长期合作的商业伙伴。每个区域的市场

代表与品牌预约时间段见面。

“小黑屋”里,品牌会拿出自己的最新表款,一些表款出了样品,一些表款还只有模型。品牌根据自己的产能报一个基本产量,朗格每年的产量是5000枚腕表,爱彼每年的产量不超过3万枚。产能之下谈订单。对于卡地亚和江诗丹顿而言,中国市场是他们的强势市场,中国的经销商会主动开口要求订多少新款;对于市场表现还不太成熟的区域经销商,品牌的主导地位就会突出一些,他们会在产能之内为这些经销商分配表款和表款数量。

订单当场下订,但经销商们大多是长期合作的

量开始将新款投入生产,最终的订单量会有所调整,但数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下订之后,新款铺货到各个区域市场的经销商,一般会在每年的第三季度。”鲁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产量以个位计的顶级销量版,买家一般是品牌的VIP级收藏家。朗格的大复杂功能手表GRAND COMPLICATION,因为价格昂贵,第一只将由朗格自己收藏,剩下的五只,“一定是收藏家,而不是经销商购买。”朗格中国区市场经理李娜告诉

关系,他们不需要预付订金,品牌根据初估的订单

南方周末记者。

2013年的这场订货一度让品牌们“非常紧张”。在这之前,他们在好伙伴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2012年底,中国新政,整风“送礼”,瑞士出口中国大陆的钟表量减少了27.5%。“这是过去三年来从未发生过的情况。”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发出

警告。

“很难说送礼的风气什么时候回来,但一定会的。‘送礼在中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即便商务性的送礼呈现一时疲软,但其它类型的送礼还会变相存在。一个富有的叔叔给他的晚辈送一块劳力士手表作为结婚礼物,这不会消失吧?”德国贝伦贝格银行分析师约翰·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出乐观情绪。

2013年1月25日,日内瓦钟表沙龙落下帷幕,订货结果让品牌们又昂起了头。“这是又一个创纪录的年份,第一次,瑞士制表业的出口额将有望超过20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339亿)!”沙龙结束后,

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在新闻稿中这样写道。

猜你喜欢
朗格日内瓦新款
“雕刻时光”
新款太阳帽
鲁格公司新款“22弹夹”手枪快拆型
《传奇重返故乡》再现朗格20年复兴路
新款赤足鞋
机会总爱乔装成麻烦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精彩纷呈
机会总爱乔装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