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凯 王志刚
(西安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陕西 西安 710048)
西安纺织产业现状及升级发展思路初探
○王建凯 王志刚
(西安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陕西 西安 710048)
本文通过对目前西安纺织产业的调研,在分析西安纺织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本地资源优势、信息技术改造创新、国际合作、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对西安纺织产业升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西安纺织产业 发展思路 产业链 产业集群整合创新
西安正在对传统纺织产业搬迁改造并且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然而西安纺织产业在技术、结构、规模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完善产业链是核心,抓好产业集群建设是关键,“产业和产业化是一个由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多重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和过程……必须考虑到各种产业的类型和特征”。纺织产业具有市场广阔、技术阻碍小、投资量不大、收益成效速度快、积累资金多等特征,同时它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此,西安市政府在升级改造纺织产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需求、供给、对外贸易、经济制度、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努力发挥好引领作用。企业主体要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引用高端科学技术助推产业升级,通过转型升级使纺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不同产业结构包含不同的产业链,各个产业之间以及不同产业的产业链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完整协调的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产业链的基础上。纺织产业属于第二产业,隶属轻工业。上世纪90年代以前,纺织城依靠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织”出了西安纺织工业的发展与繁荣,西安市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相对合理、配套比较完整的国有纺织工业体系,西安纺织城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纺织城生产工艺的落后,纺织城产业的单一,使西安纺织产业群陷入整体性衰落,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下降。特别是一些处于产业链中后端,与最终产品市场更靠近的行业如印染、针复织、毛纺织等最早陷入困境,逐渐被淘汰出局。而民营经济又没有及时跟上,致使目前西安纺织行业产业链缩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既削弱了棉纺织等优势行业的竞争力,又制约了全行业的发展。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特别是销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企业市场集中度直接反映它的市场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贸易环境以及产品的需求量大大改变,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为此西安大多数棉纺企业主要是在如何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然而由于政策支持不够,运行资金短缺,西安纺织企业的纱锭、布机等机器设备数量较少,技术更新缓慢,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并且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互补作用不够,集成发展能力较弱,难以与东部地区的纺织业相抗衡。
所有制结构调整就是为激发最大的活力,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巩固加强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改革体制并调整生产资料分配,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优化产业升级,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企改制后,西安部分有实力的民营纺织企业被收购重组,保留了生产能力;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一部分仍为国有独资公司,靠财政拨款运营,另一部分由原来的子公司继续经营,仍然没有摆脱国有性质或国企机制,发展动力不足,经营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亏损严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同时存在一些历史包袱沉重、扭亏无望的企业,还没有实施政策性破产。
2009年陕西省纺织振兴规划提出,陕西纺织近三年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全局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以规划为指导,根据本地的纺织产业状况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西安市虽然纺织科研力量雄厚,又拥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中型纺织企业,还有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办学特色的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提供科研支持、人才支持、智力支持。但是目前西安纺织行业没有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与机制,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科研成果和生产经营脱节,没有充分发挥出纺织科研教育资源和棉纺织企业基础较好的优势,致使其纺织产品特色不鲜明,品牌不响。
产业优势是将本地或者区域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本资源、市场资源等进行产业化、精准化的结果,以便为某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比如集中价格低、质量高的原料、劳动力、技术,形成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商品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或完善的产业链,产生强有力的外部规模经济等。
西安纺织产业要长足发展必须以“立定资源、开展边贸、突显重点、深化特色”为原则,紧抓西部开发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棉纺织、丝绸、服装及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陕西省的棉纺织业、纺织器材行业以及安康的丝绸业的优势地位;引进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和西藏的特色毛制品;积极配合四川、广西、云南等地的茧丝绸加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棉纺织、服装业。同时,要发展民族艺术和民间工艺特色产业,利用西安悠久的多元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工艺装饰品、针绣工艺品等特色产业,促使产业多元化发展。
由图3可知,“正常目标”和“SST区域”是经过滤波处理和Hough变换的部分正常目标和SST。使用标准SHNN-CAD和加权SHNN-CAD进行回波检测,其中ε1=x·p,p为本次异常程度计算最大值,利用正确目标回波检测个数(P1)、错误目标回波检测个数(P2)、正确目标回波检测率(P1d)、错误目标回波检测率(P2d)等指标来衡量目标回波检测的优劣性,P1d和P2d的定义如式(12)、式(13)所示。当x∈(0,1),Δx=0.1时,通过60次蒙特卡罗仿真试验可以得到两种目标回波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如表1所示。
科学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西安市要紧紧依靠纺织科技攻关并将其作为第一抓手,密切配合当地的科研院校,促使企业与当地科研院校深入合作,不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争取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纺织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攻关并示范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纺织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大力度,逐步推动传统纺织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例如积极推广纳米技术在纺织业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并组织各大小企业将成果展览研讨。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级科技项目安排中要重点扶持纺织项目,组织开展纺织重大科技攻关招投标,增强纺织企业的实力,带动技术进步,促进纺织产业基地良性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西安要以建设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为契机,以全国CAD应用示范地区为重点,组织实施“区域纺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速信息技术向纺织领域渗透。
第一,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继续深化纺织CAD系统、素质物CAD系统、印花分色CAD系统、服装设计CAD系统,并使其广泛应用于服装造型设计、织布染色等程序中。不断支持“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等行业性、区域性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建设,促进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联动协调发展。
第二,在纺织企业中培育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在全市纺织行业中积极培育全国CIMS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全国CAD应用示范企业、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及一批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实施一批对全市信息化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省、市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项目。
第三,积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搭建网络化制造平台软件系统并使其投入运行。
第一,紧紧抓住品牌运作这一主题,确立核心品牌和品牌的核心价值,推进品牌的国际合作,加强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国外的品牌由国内设计制造)、OBM(国内的品牌通过国际买手进人国际通路)建设。以高档面料为切入点,抓好新纤维、新面料的一条龙开发合作,完整地形成从纤维到纱线,从纱线到面料,从面料到成衣、成品的产业链,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新产业链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研、生产与外贸的联动。搭建产业链信息交流、新产品研发平台,加强交流互动,使新产品直接出口,形成协同开发、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第二,品牌和营销环节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应拉长一般贸易中的国内增值链,从品牌开发、设计、推广、精加工以及打造全球供应链、开拓国际营销网络等方面,获取多层次、更丰厚的利润。因此,企业要通过培育自己品牌来提高品牌竞争力,一方面不断对自己产品创造新的价值元素,同时还要把传统产业与创意产业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要注重产业内,特别是产业外文化元素的引入和融合,追求产业链中创意组合的价值。
第三,企业在横向上要完善自己的产业覆盖面,在纵向上要进行产业上中下游的产品集成创新。此外,企业要向零售终端延伸,不仅要发展成为一个生产型企业,更要发展成为一个为消费者直接提供产品、提供服务、提供生活方式导向的服务型企业。
第四,在产品定位和产品生产阶段,企业要注重环保,在管理与营销层面,企业同样应贯彻绿色理念,要不断为企业自身、纺织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西安纺织产业要借西部大开发和重振纺织产业战略时机,以纺织企业搬迁和承接东部业转移企为契机,大力推进产业链的培育、整合和提升,拉长纺织产业链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高端绿色的发展创新主战略,形成纺织集群,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把西安的纺织产业建成产业转型多业并举的示范区。
[1]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曼丽: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吸引力[N].城市经济导报,2010-07-07.
[3]陕西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Z].2009-06-01.
[4]工业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纺织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重点[Z].2010-07-02.
[5]江泽民: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EB/OL].新华网,2009-04-22.
[6]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Z].2007-10-22.
[7]王亚平:纺织工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宏观经济管理,2009(9).
(注: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027)。 )
(责任编辑:张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