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来自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学发展报告

2013-03-28 00:28
当代经济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铁大桥桥梁

○乔 轩 (本刊特约记者)

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来自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学发展报告

○乔 轩 (本刊特约记者)

中铁大桥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桥梁建设集团,因1953年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而成立。60年来,中铁大桥局已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2000余座大桥,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成为世界上建桥最多的企业,先后建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一大批精品名优工程。先后获得了乔治·理查德森国际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大奖等一大批奖项。拥有专利两百余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桥梁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面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放缓、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风险加大的压力,中铁大桥局全面审视企业现状、准确把握企业定位,迎难而上、勇为人先,努力提升人才、装备、科技、管理、文化五大优势,使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国内、海外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生产经营指标稳步攀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2012年2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视察中铁大桥局集团本部时,称赞中铁大桥局是“中国建桥国家队”。如今,中铁大桥局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朝着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的宏伟目标迈进。

当前,中铁大桥局在党的建没、企业改革发展、管理提升、执行力建没、科技创新、特色文化建设、人才培养、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仅就介绍中铁大桥局在市场逆境中着力提升五大优势、抢占发展先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提升企业人才优势

近年来,中铁大桥局以“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解决企业快速发展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职业项目经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人才、党群工作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双导师带徒制度。早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期间,中铁大桥局就通过《师徒合同》来实现对工人的岗位培训。2003年,中铁大桥局正式发布规范的“导师带徒”办法,要求导师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近年来,中铁大桥局又将导师带徒制度发展为双导师带徒制度,一个工作导师负责培养新员工的业务技能,一个生活导师负责对新员工的思想和职业规划进行指导。这一制度的实施,新员工树立了职业理想、增强了职业道德、提高了职业技能,企业增加了人才储备。

2、内部研究生制度。这项制度是近年来中铁大桥局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出的一种技术传承的新形式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制度实行导师负责制,以集团自己的院士、设计大师、国家级专家和名校教授为导师,培养本企业的青年技术骨干。这一制度的实行既为青年技术骨干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也使资深技术专家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品德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3、学科带头人制度。中铁大桥局每年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和人员情况设立不同方面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对业务水平和实践业绩的考评,在科研、设计、施工、机械制造等学科领域选拔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带头人可获得10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课题的研究和考察交流活动。这一制度的实施,让那些在科学技术领域很有造诣的科技人才拥有了成就感,又加深他们培养“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的责任感。

4、全员培训制度。中铁大桥局一贯倡导“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的理念,在培训经费上一直按照工资总额的2%提取,而且每年都在提高,2012年的培训经费已达到1800多万元。在培训上,中铁大桥局非常注重与西南交大、中南大学等高校及一些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选送优秀的员工参加他们的专业培训。2012年,中铁大桥局还与重庆交通大学签订了海外人才培养计划,拟为中铁大桥局培养35名海外人才,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全部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前期学习土木工程,大三、大四重点学习外语,大四毕业成绩合格后全部进入中铁大桥局,分配到中铁大桥局海外的各个项目。

5、公开选拔竞聘制度。近年来,中铁大桥局坚持“让优秀的人才赛出来”的理念,变“相马”为“赛马”,突出岗位管理,强化竞争择优,明确规定中层干部提拔原则上必须走公开竞聘的程序,机关员工做到凡进必考,开创了人尽其才的选拔机制。目前,“逢缺必竞”已成为了中铁大桥局选人用人一种文化。

中铁大桥局通过建立和实施人才培养制度,使企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了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竞争力。目前,中铁大桥局现有员工14000余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7名、省部级有突出献专家16名、教授级高级工程170名、高级工程师95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90名。自1953年成立以来,中铁大桥局先后培养了1名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一大批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雄厚的人才实力,有力地推动了中铁大桥局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升企业装备优势

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桥梁施工设备尤其是大型专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施工设备已成为工程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中铁大桥局不断提升和发挥自身的装备研发能力,成功研制了一大批桥梁施工专用设备,推进了中国桥梁技术和桥梁施工工艺的创新发展。

1、不断研发各种新型钻机。为适应桥梁基础大孔径、深基础的发展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铁大桥局陆续研制了一批大扭矩工程钻机,KPG-3000系列钻机先后用于芜湖长江大桥等多座长江大桥以及海湾大桥建没,KTY3000系列钻机具有排渣方法多、钻具连接方便、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质量较轻等特点,是当时国内生产的钻孔能力最大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大扭矩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的空白。2004年6月,中铁大桥局又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KTY4000型大直径钻孔设备,钻孔直径达4米,可钻深达100米。此钻机用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桩基施工,对提高大桥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打造跨海大桥建设的“超级海上舰队”。由于跨海大桥施工受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变海上施工为“陆地化、工厂化”施工已成为一种趋势,中铁大桥局审时度势,不断加大专业装备的自主研发力度,制造了一系列海上施工设备。

“小天鹅”号2500吨海上运架梁专用起重船是国内首创的双体船型结构、中心起吊、运架一体、大起重量海上架梁施工专用起重船,为我国跨海大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整孔架设提供了可靠的施工新工艺。“天一”号3000吨运架梁专用起重船是针对杭州湾大桥70米、2200吨、53米吊高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架设研制的,是我国桥梁架设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大桥海威951”号95米打桩船是专为适应沿海水工建设工程打桩作业的需要设计的超大型打桩船,并可兼作起重船使用。为满足东海大桥工程海上混凝上施工的需要,中铁大桥局还自主研制了“海天”号混凝土工作船和海上墩身运架船。一大批用于海上施工的先进技术装备的成功研制,犹如为中铁大桥局组建了一支“超级海上舰队”。

3、成功研制各种专用设备。中铁大桥局为满足各种桥型桥式的建设需要,还自主研制了各种高端、特殊的施工设备。在建设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中铁大桥局先后建造了“大桥海虹”号200吨起重船和“大桥雪浪”号400吨全回转起重船;为完成芜湖长江大桥的制梁架设,中铁大桥局研制了50吨全液压架梁吊机;2001年成功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109.5米的混凝土预应力节段造桥机;1994—1995年,中铁大桥局为建设汕头海湾大桥研制了缆索挤紧机、180吨缆索吊机、主缆编丝机。此后,又研制了用于西陵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等桥梁施工的缆索挤紧机、缆载起重机、主缆缠丝机。还研制了用于东海大桥施工的400吨步履式架桥机,用于杭州湾大桥、湛江海湾大桥施工的320吨步履式架梁起重机。

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的成功研制,使中铁大桥局具备了在江、河、湖、海及各种恶劣地质、水文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目前,中铁大桥局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大跨、重载、高速、组合结构桥梁施工的新型施工装备,桥梁快速施工装备以及桥梁构件整体化、预制化、工厂化施工装备上,通过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不断推进装备创新,提升自身装备优势。

三、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科技优势

中铁大桥局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紧盯国内外桥梁建设动态,超前开展桥梁技术研究,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掌握了一大批桥梁建造的核心技术。

1、继承传统自主创新。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四座里程碑工程,这四座丰碑均由中铁大桥局独立承建,最能代表中铁大桥局历史的辉煌。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桥,桥梁建设中大型管柱钻孔法的技术革新,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摆脱了大型钢梁依靠国外供应的局面,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九江长江大桥在设计、施工上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创造了十多项全国第一,尤其在“大跨、高强、轻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芜湖长江大桥的成功建成,则充分表明我国的建桥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大跨重载铁路桥梁建设的先进行列。

2、持续创新谋求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中铁大桥局充分意识到,要想做强、做优企业,迈向世界一流,就必须深化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强企战略,实现科技驱动发展、科技促进生产、科技弘扬品牌。多年来,中铁大桥局在抓紧建设桥梁科技研发中心,逐步培育“中心”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一直注重联合社会优质科研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已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目前,国家行业规范中的桥梁用钢均是中铁大桥局联合钢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制成功的。在桥梁专用设备的研制上主要是同一些机械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如与中联重科合作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2000kN.m建筑起重机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同时,中铁大桥局也和国内外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如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项目“铁路钢桥疲劳损伤自感应自诊断系统的研究”,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工大等高校合作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应用FRP实现重大工程结构高性能与长寿命的基础研究”等。

目前,中铁大桥局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的技术研发平台,正在努力把集团打造成国家桥梁核心技术研发基地。

3、科技成果彰显实力。中铁大桥局长期坚持科技兴企战略,科技创新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截至目前,中铁大桥局已累计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国际大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10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4项,詹天佑大奖18项,创中国企业新纪录37项,拥有专利233项。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大奖是由美国主办的“国际桥梁大会”设立的一个奖项,每年颁发给一项近期完成的在世界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科研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工程项目。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分别于2010年、2012年荣获第27届、第29届乔治·理查德森犬奖。这既是中铁大桥局的光荣,也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和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此外,天兴洲桥“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已被中国工程院列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工程科技成就之首,先后荣状湖北省、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创下了高速铁路桥梁体量、跨度、荷载、速度四项世界第一,世界首创三片主桁与整体桥面板相结合的共同受力体系,自主研发了全新的Q 420qE桥梁用钢,为同类乃至更大规模铁路桥梁的设计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国际桥梁界视为世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典范。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是中铁大桥局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的目标。拓展新领域,科研是先锋,大桥局始终瞄准国际桥梁技术前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一流的桥梁建设水平。

四、实施“三个三”管理新举措,提升企业管理优势

建筑行业是完全竞争性领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整个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中铁大桥局以国资委和中国中铁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提出了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突出狠抓“三次”经营、深入实施“三化”管理的“三个三”管理新举措,以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管控能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强化企业管理优势。

1、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大桥局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转型升级思路,即通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即“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由劳动密集向装备精良转变、由技术领先向全面领先转变”,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盈利模式,推进盈利方式的升级。中铁大桥局明确了以桥梁施工为核心,土建施工、房地产、物资贸易与物流三个板块同时发展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科研、设计、施工与设备研发“四位一体”的结构优势;积极实施“大土木、大经营、大联合”的经营战略,拓宽了经营思路;通过精选市场,抓住一些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着力做精做深区域市场;提出了项目管理精耕细作,力争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由劳动密集向装备精良转变”,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推进施工方式的升级。近年来,中铁大桥局不断加大装备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机械化专业化施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铁大桥局特色的架子队建设模式——人机一体化,通过装备精良实现了快速施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由技术领先向全面领先转变”,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动力,推进管理方式的升级。近年来,中铁大桥局不断夯实管理基础,积极向管理要效益,在经营管理方面,出台了《片区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片区管理,促进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在项目管理放面,尽可能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了管理和科技的“双驱动”,推动了企业“由技术领先向全面领先的转变”。

2、突出狠抓“三次”经营,提升项目盈利水平。一次经营,就是向市场营销要效益,提高承揽质量,防止项目先天性亏损。为此,中铁大桥局狠抓一次经营,力争项目赢在起点上,在“大土木、大经营、大联合”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对外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对内整合资源、激发企业活力;通过理性营销、精选项目、精选客户、超前谋划、超前介入、细算成本、科学报价,以承揽质量保证项目的效益。二次经营,就是向过程管理要效益。为抓好二次经营,中铁大桥局坚持以成本管理为主线,通过优化施组方案,优化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流程,强化集中管控,落实责任成本,确保项目过程全面受控。三次经营,就是向收尾工作要效益。通过加强工程收尾和调解索赔工作,进行合理诉求,确保项目实现预期经营指标。中铁大桥局为抓好三次经营,促使收尾经营创效,对收尾项目加强了领导投入、资源投入和管理投入,以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收尾效益。

3、深入实施“三化管理”,提升法人管控能力。中铁大桥局为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控,提出了“法人管项目”的创新管理模式,局、处两级法人通过理顺和优化管理流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集合全公司的资源,与项目经理部共同有效控制项目的实施。“法人管项目”的主要抓手是“三化管理”,即以施组、资金、物资、设备、劳务“五大集中”为重点积极推进集约化管理、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重点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以“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中铁大桥局通过深入实施“三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法人管控能力、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程度和生产效率。

五、打造特色“桥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文化优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铁大桥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新内涵,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容,着力打造有着优良传统的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桥文化”,形成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发展力的文化优势。

1、用“桥文化”提升企业品质。中铁大桥局经过近60年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建成学会”、“奋发图强”、“质量宣言”、“走向海洋”、“展示一流”等优良传统文化,形成了“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精益求精、持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等文化理念体系,打造了“大桥局”品牌。近年来,中铁大桥局更加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以文化品质提升企业品质,他们把“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作为企业的美好愿景,号召全体大桥人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中铁大桥局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的强大思想动力。

2、用“桥文化”培育品牌。近年来,中铁大桥局积极探索打造“大桥局”品牌战略,在中国中铁的统一部署下,他们完善了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健全了品牌管理体系,通过系统、一致、有效的品牌推广,提升了“大桥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2年,中铁大桥局提出要大力开展中国中铁“十二项文化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重点项目“五个一”工程、深入开展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示范项目部”等活动,并通过对重点工程、典型人物、重大事件的宣传,不断推出对外宣传的精品力作,为中铁大桥局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用“桥文化”凝聚人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多年来,中铁大桥局坚持用企业愿景鼓舞人、用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人、用企业精神激励人,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员工的思想阵地,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构筑了员工的精神家园;唱响了企业发展“盈荣亏耻、共创共享”的主旋律,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了广大员工建功立业的热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桥文化”真正起到了聚人心、聚人才、聚人智、聚人气的作用,作为中铁大桥局的特色文化——“桥文化”,曾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务院国资委在全国推广和宣传。目前,“桥文化”展示厅已被湖北省命名为“武汉桥文化博物馆”和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十二五”发展战略中,中铁大桥局进一步提出了“突出一个核心(建桥)、拓展两个市场(国内、国外)、做大三大板块(土建、投资、房地产)、强化四位一体(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提升五大优势(人才、装备、科技、管理、文化)”的战略目标,在总结历史、立足实际、谋划未来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作为企业的愿景,把企业定位为“国际化”的桥梁建设集团,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专业化道路、信息化道路,以开放的心态、国际化的视野、合作共赢的思维,自觉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坚定不移地向着世界一流建桥企业迈进。

(责任编辑:周瑞华)

猜你喜欢
中铁大桥桥梁
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数鸭子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居“高”声自远——中铁一院“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