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新机制

2013-03-27 05:43王雁菊刘春雨张秋实王韫文杨熠晨
学理论·上 2013年1期
关键词:机制人才培养

王雁菊 刘春雨 张秋实 王韫文 杨熠晨

摘 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承担着教学科研的重要任务,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党外干部的沃土。但是人才不是天生的,我们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而且人才存在一个培养选拔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搭建平台,党外知识分子培养政策要体现倾斜性,做好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107-02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经历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

高等学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大多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开始更多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他们活动领域的范围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党外知识分子有许多代表人物,他们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们来自高校的各个部门,代表着高校各阶层人士的利益,反映高校师生员工的呼声建议和要求,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了许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迅速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与高校间、高校与社会间的流动频率加快,这使得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资源得到整合,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视野得到拓展,但是这也使得爱岗敬业的精神受到了冲击。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受到这些思想冲击,产生了不同以往历史时期的新特点,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这些新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新时期对党外知识分子培养的方针政策。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成长经历

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认同我国的大政方针,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普遍表示认同和拥护,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信心,关心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发生的各项重要时事,并积极参与其中。作为思想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主张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但对社会风气、文明道德中的阴暗面感到忧虑。他们存在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报国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他们也普遍有着危机感、紧迫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承受着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因此,他们希望得到尊重,期待得到认可,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客观地看,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恰逢较好的成长、成才机遇,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高校广大知识分子施展才华和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目前党外知识分子成员大多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没有经历过前辈们长期实践锻炼、重大政治考验和社会历练,他们不像老一辈知识分子经历多次政治风暴的磨炼,且又受西方学术和文化思想影响深,与前辈们相比,在政治上不够成熟、稳定,个人威望有待提高。

二、积极探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培养创新机制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加强教育更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针对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事业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其现实利益与发展利益的和谐。我们要及时抓住各种时事政治契机,积极地开展思想工作,宣传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受西方极右势力和思想的影响,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注意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认清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人民的疾苦冷暖,认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把自己的利益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外知识分子呈现新的特点,思想状况也有新的变化。所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情况,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制定工作方针,疏通工作渠道,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使我们的统战工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由于一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不成熟、不稳定,如果放任他们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就会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影响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他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讲国家学校的发展前景,又要讲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努力激发他们的创新魄力和胆识,大力支持他们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他们为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学校和各学院党组织的领导要有明确分工,通过各类情况通报制度,沟通思想,加强联系,增进信任,让党外知识分子了解国情和社情,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全心全意地关心党外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协调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心情舒畅、干劲冲天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中。

(二)为党外知识分子成长搭建平台

我们要建立以下三个平台:一是搭建发展平台,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知识化、专业化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和优势,而讲政治、重品行是我党选人用人的标准,因此,必须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将有能力、有代表性作为基础,两者有机统一。高校要在学术研究、课题项目申报、攻读学位、职称晋升等方面为党外知识分子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舒畅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攀登学术高峰创造便利条件,尤其为站在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提供科研启动金等特别的保障。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定期与党外知识分子沟通的制度,通报学校大事,欢迎他们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与事务管理。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利用互联网逐步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方法,建立考核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利用学习讨论会、培训班、组织生活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和座谈,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鼓励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三)大胆培养使用党外知识分子

胡锦涛同志说:“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1]要把党外知识分子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为党的统一战线政治资源合理配置做好党外干部的储备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德才兼备的党外知识分子后备队伍。对于选拔人才,我们要有识才的慧眼、举才的勇气、容才的气度,要以创新的精神树立全面的科学的人才发展观。我们要制定全面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根据高校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战略,使现有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发挥,积极培养一批在教学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此,必须善于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发现有主见、敢于创新、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才;善于发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才;善于发现年纪轻、但潜质较好的人才。要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扩大贤路,用人所长,形成有利于党外知识分子大有作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制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倾斜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诸如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但党外知识分子当领导的不多,他们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制定政策时参与率低,有的现行政策往往对这一群体有忽视现象,使他们的各种利益要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他们建设祖国的热情。市场经济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有序流动产生很大的冲击,高校党委要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党外知识分子,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住房、福利、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党的温暖,保持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从而把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变为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行动,使党外知识分子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生力军。要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使他们产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毕生精力的热情和愿望。对于那些学有所长的党外知识分子要从政治参与、社会活动、科研经费、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进行支持,使他们在自己学有专长的领域尽情地发挥力量,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他们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06-07-13.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机制人才培养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