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快哈尔滨市县域工业发展

2013-03-27 20:20刘丹丹
对外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县域园区

刘丹丹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县域工业是推动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2012年以来,哈尔滨市各县(市)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和配套项目,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了产业园区块状分布新格局,工业化成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哈尔滨市县域工业发展现状

2012年,哈尔滨市确定了重点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的“8315”工程,即,重点发展八大产业,培育三大特色养殖加工板块,打造十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50户龙头骨干工业企业。这一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哈尔滨市县域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县域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538.3亿元,同比增长13.6%,超出全市增速3.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33.8%,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30.9%,超出全市增速12.8个百分点,其中有6个县(市)增速超过30%。

二、哈尔滨市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县(市)域工业发展不平衡

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原因的限制,哈尔滨市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哈尔滨市既有在全省排名靠前的县(市),也有比较落后的县。2012年,哈尔滨市只有5个县(市)增速高于15%。在县域经济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3亿元,同比增长34.1%,超出全市增速24.1个百分点,其中有7个县(市)增速超过30%,其他县(市)经济发展增速则相对较慢,县(市)域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

(二)特色产业相对较少

哈尔滨市所辖十县(市)工业优势不够突出,表现在十县(市)工业发展方向多以食品、制药、木材加工、装备制造配套产业为主,特色产业相对较少。现有产业普遍存在资源消耗量大、产品科技含量较少、附加值低、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等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政策落实尚未实现与哈尔滨市同步

受资金、土地以及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十县(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优惠政策等方面尚未实现与哈尔滨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这种不同步导致县(市)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与已有的交通干道、城市供水、供电网络等并未实现完全联通,环保、物流等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供热、供气和治污等园区公共服务支持体系不健全,园区面临土地、资金、信息等资源方面的制约,县域工业发展环境较落后。

(四)生产要素资源紧张

园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审批周期较长是制约十县(市)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工业企业主要依赖自我积累、民间借贷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银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难以准确评估,缺少对工业企业贷款的利益驱动,造成企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度大。

三、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县(市)的区位及资源优势

进一步做大县域工业发展空间,依托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以及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战略,主动承接省、市的产业转移,合理配置资源,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途径,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各县(市)应以自身区位及资源特点为基础,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明确县域工业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支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支柱地位的产业。以五常市牛家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是省级工业开发区,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南部起点,是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之一,是哈南工业新城一区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五常市接受省、市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牛家工业园区应以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配套环节,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以及部分为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布局的向外扩张的大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二)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走专业化生产之路

强县之基在于加强县域特色工业,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突出表现为特色工业的差别竞争能力。十县(市)应立足于自身独有的资源、区位、政策的比较优势条件来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突出“经济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园区特色化”的发展理念,制定有利于县域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工业发展规划,引导相同类型企业向特定优势产业区域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专业化地区和产业密集带,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以双城市为例,双城市食品产业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中表现突出,园区内以雀巢、娃哈哈、汇源、旺旺、大众肉联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已逐步形成具有双城特色的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双城市应将食品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按照符合发展规划、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投资规模大、生态环保的准入原则,重点培育和优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食品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关联度。

(三)多级共建形成合力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省、市产业整体布局,构建跨区域的产业合作发展新格局,省、市、县(市)三级要共同谋划,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在省县、市县、县域之间建立产业集聚延伸、优势联动互补的工业发展新机制。在招商引资上形成合力,在工业项目建设上共同推进,力争每个县(市)每年有一两个工业项目进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盘子,力争每年至少实施一个重点项目。

(四)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一是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必须使企业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帮助企业推进自身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信用管理。二是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形成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为经过其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三是鼓励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从实际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方面,银行要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定价机制、信用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创新上实现明显突破,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四是构建政银企沟通机制。掌握和梳理国家省市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融资政策,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宣传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政银企长效沟通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银行的信贷投向,积极向银行推荐高新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并跟踪落实银企合作的情况。

(五)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土地计划指标的合理调配,尽可能将土地计划指标向县域工业倾斜,实行市级对县(市)工业用地指标的统筹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二是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奖励资金,用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补助,工业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项目投资扶持等。三是转变政府职能,由单一的手续审批向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通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充足的公共产品、充分的信息资源、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高效便捷的服务,支持域外企业进入本地发展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县域园区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