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期刊稿源质量的现状调查及提升措施——以《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为例

2013-03-27 16:48蒋湘莲丁炳丽朱雯霞秦旭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7期
关键词:稿源学报学术期刊

蒋湘莲,丁炳丽,朱雯霞,秦旭平

(南华大学期刊社,湖南衡阳421001)

当今,中国学术期刊正面临着学术国际化、网络信息化、传播数字化、评价数量化的挑战,造成了我国每年有l0万篇左右的优秀稿源流失,以致于国内学术期刊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优质稿源荒[1]。本文就高校期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普通高校科技期刊质量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一 高校期刊稿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报更改刊名的影响

学术辐射力与市场占有率是期刊影响力的决定因素,高校学报更名后对于学术辐射力及市场占有率均有影响[2]。首先,因为很多长期订阅学报的单位由于不了解学报已经更名,而造成漏订现象导致学报的发行量有所下降。其次,因为有些读者不知道学报更名,不会用新刊名查文章导致学报的网络点击率和下载率也会下降。再次,更名也可能会给学报在重要检索工具中收录情况带来混乱和错误。对于更名了的高校学报,如果宣传不到位,许多作者和读者都认为新更名的学报是新办的杂志,不愿意向刊物投稿而导致稿源大量减少。

(二)高校学报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全国9 000多种期刊中,高校学报有2 000多种,占比为1/4,相对于全国6 000多种学术期刊来说,占比为1/3。所以从数量上看,高校学报所占比例不小。如此大规模的高校学报在学术期刊中的影响力及发展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看看以下的数据。从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评选结果来看,2004年有7家高校学报入选,2008年有8家高校学报入选;从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前100名排序来看,2004年只有2家高校学报跻身前100,2008年仅剩《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家高校学报,排名第88位,到2009年已经没有高校学报入选;从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来看,前100名中,2008年仅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家高校学报,到2009年已经没有一家高校学报进入前100名[3]。以上说明,高校学报的发展及其学术影响力整体上正在呈下降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大。

高等学校虽然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出产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主要机构,但是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展示窗口的高校学报的整体质量并不高,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无法与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甚至是全国性学会的论文相比。

(三)优质稿源严重流失

虽然高校学报的影响力呈现下降的趋势,高校学报的优质稿源严重流失,但是高校的优质稿源却从不缺乏。从单个个体来看,2004年度SCI收录我国第一作者论文45 351篇,其中高等学校论文34 947篇,占77.06%;EI收录我国期刊论文33 023篇,其中高等学校论文27 333篇,占82.77%;ISTP收录我国期刊论文17 400篇,其中高等学校论文14 974篇,占86.06%[4]。以上数据表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的作者基本上分布在高校。此外,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来看,200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国内影响的学术论文中,有59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于高校;200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中,有7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于高校;2008年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期刊的中国内地论文共22篇,其中有7篇属于高等学校的作者所撰写的,约占总数的31.8%。

另有资料显示,2003年SCI收录我国内地作者的论文数为49788篇,而这些被SCI收录的论文91%是直接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由此看出,不仅是高校优秀论文,其他机构的优秀论文也大量流向国外期刊[5]。

以上可知,优质稿源严重流失,使得高校学报已经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出我国高校的学术研究水平,无法承担展现高校实际教学科研水平的基本职能,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欠缺和不足。

(四)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科技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单纯追求论文数量而导致文章的质量不高。有些学报上的论文纯粹是应付晋职需要,甚至靠拉关系,迫于情面而发表。研究生论文跟学位挂钩,数量较多,但多为处女作存在结构不严谨、图表不规范、甚至有个别还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些不仅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难度,而且难以保证质量。许多学报已经成为低职称人员发表论文的场所。

高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学术地位,常鼓励教师将论文投向EI和SCI源刊,且与晋职、奖金挂钩。甚至某些博士毕业生必须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才授予学位。

在这种状况下,出现了:“三流稿投学报,二流稿投核心,一流稿投国外”这种普遍现象。从而导致了高校学报优质稿源不足,刊物质量下降,学报学术影响力逐渐下降。

二 提升稿源质量的举措

(一)笑问客从何处来——及时刊登学报更名启示

(1)及时刊登学报更名启示便于读者和作者知晓,积极与权威统计机构联系,以保证其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能够客观地反映学报的评价指标。(2)与邮发部门联系,避免更名后读者漏订杂志。(3)通过杂志交流,交换征订启示以扩大发行量。(4)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学报及更名情况提高知晓度。(5)利用参加学术会议或者与编辑、读者交流,让大家了解学报更名后征稿范围的变化。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得名的,它创刊于1973年,杂志名称历经“衡医通讯、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改刊名为“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以更改刊名为契机,组建了《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杂志突出学校的优势学科,设立新增学科专栏,增加收稿范围以吸引作者和读者形成良性循环;坚持栏目主持人制度,试创理事单位联合办刊管理模式,实现作者、专家与编辑部互动,共同办刊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拓宽办刊思路,组建一个能够面向市场的编辑、出版和广告发行系统,增强自主造血功能,降低办刊成本,争取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目标是争取进入中国统计源期刊,成为CSCD源刊或入选核心期刊;最终打造成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市场、拥有广泛影响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二)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强宣传

对于更名了的高校学报,如果宣传不到位,许多作者和读者都认为新更名的学报是新办的杂志,影响了学术辐射力与市场占有率。高校应该利用高校学科的专业优势,定期召开学术会议,请本行业国内外尽可能多的知名专家作报告介绍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或对某一专题开研讨会。在会上赠送杂志,发征稿简讯,借助学术交流,广交朋友,从而扩大杂志的社会影响力。《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在更改刊名的同时努力做好了宣传工作:通过邮寄的方式与800多家的兄弟杂志相互交流,争取了在学术会议上介绍本刊的机会,并通过电子邮箱散发了本刊的征稿要求等等。比如编辑部协作南华大学举办全国性会议一次(2012年全国特殊病原体学术会议),资助并参加中南八省市生理学术会议一次,大大扩大了本刊的知名度。

(三)打铁还靠自身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刊水平

编辑部自身的建设是办刊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高校期刊办刊水平的必要条件。编辑人员加强自身业务的素质学习。(1)提高学术能力。要时刻关注各学科发展的动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积极投身到科学研究当中去,与专家、学者经常沟通交流,提高学术鉴别能力。(2)增强创新意识。编辑要不断了解科研动态,跟踪学科前沿,能够敏锐地发现文章的创新点,与作者就创新之处进行讨论、修改,并且与一线的科研人员交流,了解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向其约稿,使得最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能够在学刊上发表。(3)加强服务意识。编辑不要高高在上,要放低姿态,真诚对待作者,虚心向作者及专家请教,加强自身软硬件的建设,缩短审稿周期,提高作者投稿的积极性。(4)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从编辑、设计、排版、数据库链接等各方面提高杂志的形象和质量。(5)配备高质量的团队。设计、英语、统计、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期刊的管理应由主任全权管理编辑部,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编辑人员不断地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和对外交流,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学习促进工作开展。高校期刊从投稿、审稿、发行要灵活管理,做到高效率,短周期,及时挖掘和培养优秀作者、获取优质稿源。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组织和吸纳优质稿源

1.组建稳定的作者队伍,获取优质稿源

任何期刊,编辑部自身的建设是基础,作者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如果没有稳定的作者队伍、优质的稿源,最优秀的编辑队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改善编辑的服务态度,与作者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6]。

编辑的水平也体现在编辑的规范上,对专业动态的把握,对来稿提出恰当的修改意见,重视并善于与作者沟通和交流。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帮助作者,也提高了编辑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也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最佳机会和途径。

高校期刊应当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培育作者群体。组建自己的特约撰稿人和稳定的作者队伍。由以往的被动接收稿件改为积极走出编辑部主动出击,与高校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科研人员广交朋友,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关注学科动态,对于学术价值高的项目优先组稿、约稿,并尽快发表。由此可有效避免优质稿源外流,强化期刊特色,扩大期刊影响力。

2.录用校外稿件,扩宽稿源

高校期刊向校外作者开放可以扩宽稿源,能给本刊注入新鲜的血液,活跃学术气氛,使校内作者产生危机感、竞争感而将优质稿件投给本校学报,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本校科研水平的提高,而本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又会产生更优秀的学术论文,从而形成了科研与优质稿源的良性互动循环。

主动出击,加大约稿和专稿比例。鼓励编辑走出去,深入专家和作者队伍当中,积极组稿和约稿,邀请业界知名人士担任本栏目主编和编委,让专家参与编辑工作,推荐优质稿件,召开学术研讨会,围绕科研热点选题发专刊,吸引优质稿源提高网络下载率。

高校期刊编辑要对外积极约稿,积极参加学术讨论,抓住机会与校外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挖掘高质量的稿源。

3.培养研究生作者

老、中、青科技工作者的互补是学科繁荣、期刊发展持续的根源。扶持和培养年轻作者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研究生作者群体,可以丰富高校期刊稿源。

研究生年轻、思维敏捷,勇于开阔,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因此,研究生论文往往代表学科新动向、新趋势。编辑应该主动向他们约稿并优先发表。有些研究生论文虽是处女作,难免有些缺点和不足,编辑要对他们给予耐心细致地写作指导和帮助,还可以举办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有关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引导其树立求实创新的自学态度。编辑与作者形成良性互动是培养稳定的后备作者群体,建立持续性发展优质稿源的有效途径[7]。

4.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稿源

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将成果首先在本校期刊上发表,及时展示本校学术水平。分配向学报投稿的任务,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和职务的晋升不以论文发表的数量而应该以论文质量为标准进行衡量。高校期刊对于优质稿源应优先刊发,实施优稿优酬,并采取适当减免版面费的制度。鼓励编辑发掘优质稿源,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五)坚持质量,严把审稿流程关

近几年来,《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以质量为抓手,不断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严格审稿流程,抵制学术浮夸、学术造假、学术不正等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将论文作者的相关信息去除,由两位审稿专家进行主审,这样杜绝了关系论文、人情论文的发表,避免了低水平学术论文的凑数,提升了刊物的学术质量,让在本刊物上发表了论文的作者感受到了本刊的严谨求真的作风,增强了发稿作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2)实行责任编辑制度。聘用高学历的相关专业人才担任栏目责任编辑,并按学科划分明确责任,初审时就把好质量关,将那些有明显错误、粗制滥造或重复发表的稿件剔除,这样提高了审稿专家的效率,缩短了审稿时间。对于某些特殊原因不适合发表的也尽快地告知作者修改或改投其他杂志,为作者节约了时间。(3)细化征稿说明,引入论文写作模板,规范编辑标准,鼓励编辑每年参加一定学时的业务培训,经常召开编委会,发挥编委会专家的所长,编辑、审稿专家、作者通力协作提高期刊质量。(4)配以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全部采用电脑化办公,审稿流程网络化,已刊论文全部上网,缩短刊期,建立网站,提高稿件的处理和编辑的加工效率。

三结论

稿源是高校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高校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高校不恰当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了优质稿源流失,影响了高校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导致其学术影响力不高。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稳定校内作者并争取校外作者来稿,培养研究生作者,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纳优质稿源。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1]王荣兵.对专业科技期刊稿源的担忧及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7(2):46-48.

[2]何 汶.中国学术期刊影响评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85-89.

[3]李浩慧,霍媛桃.高校学报优质稿源流失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52-54.

[4]陈红娟.普通高校学报优秀稿源严重流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108-112.

[5]李云霞.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稿源外流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2):163-165.

[6]高 宏,张晓冬,张琳琳,等.从源头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42-144.

[7]陈青云.学术期刊稿源的优化效应及优化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81-84.

猜你喜欢
稿源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声 明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