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 海口 571101)
党校系统学术期刊不仅是党校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党的思想路线、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它在全国思想理论战线和众多媒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现有学术期刊5000多种,其中党校学术期刊占有一定比例,调查显示,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党校和各行业数百家党校以及行政学院大部分都办有自己的学报学刊,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有近400家[1]。党校系统所办报刊的生存发展,与党校工作大局紧密相连,也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紧密相连,但作为媒体又有自身的特点,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也是做大做强的必备条件,面对报刊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互联网的压力,在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党校学术期刊如何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下发展壮大,需要深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美国《新闻周刊》的总裁说过一句办刊名言:“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世上的报刊千千万万,但任何一种报刊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特色和个性是期刊的生命,是其立足于市场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报刊和出版单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努力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2]这是对党校报刊政治性质的基本定位,党校报刊事业服从服务于各级党校的大局工作,但又不局限党校领域,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及传播方面,党校学术期刊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党校是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校,也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阵地,实践证明,党校的报刊和党校的讲坛同样重要,我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和阵地建设,教学和科研好比是党校培训工作的两翼,二者相互促进,因此,不能厚此薄彼。党校的学术期刊不仅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推动社科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校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成果刊发交流的重要平台,而且是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
党校学术期刊不同于技术类、科普类刊物,更不同于大众化读物。从内容看,党校学术期刊具有政治性与学术性或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特点,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不断探索研究学术问题、研究新理论新观点,探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经验。党校期刊不同于专业期刊,它不以某一领域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大多数党校的报刊,立足现实,以探索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方向;立足本地,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为理论的发展提供阵地,还要为实践提供指导,把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是党校报刊的突出特点,因而,对阅读对象(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青年学子)来说,党校报刊是了解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读物。
期刊的定位决定了期刊的内容、读者对象、市场定位等,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发挥期刊的独特优势和个性,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大读者作者队伍,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一直以来,党校报刊从属党校工作,很多党校把本校的学报编辑部定性为教辅单位,甚至是二级部门,主要任务是为本校教学教员提供服务,为与兄弟院校交流提供资料,没有将期刊提高到教学科研的同等地位,从而使党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些年随着党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党校报刊质量也得到快速提升,但与走向市场化的其他媒体相比,无论是采编力量、技术手段还是经营管理的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办刊人员多数是由本校教员和行政人员组成的事业编制,办刊经费根据党校情况而不同,可以说,盈利的不多。编采人员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动力不足。种种限制,使党校报刊发展缓慢,在目前体制下,作为学术期刊很难通过广告经营等市场行为来获得维持和发展。不改革,维持现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和发展,改革又面临许多问题,比如,若全面走向市场,编辑队伍有可能面临解体,还有刊物的定位、内容等等都将面临改革。在这种两难情境下,维持现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出版业体制改革的趋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党校校刊的发展必须有所突破。
党校学术期刊不同于专业性学术期刊,它基本是综合性学术期刊,虽说涵盖面宽,但由于每篇栏目篇幅有限,出版周期又长,信息量远不如专业期刊丰富,如果是一篇学术性强的文章,作者一般更愿意选择专业性强的刊物,如何在综合中彰显个性需要下些功夫。期刊的差别化、特色化、个性化不明显,期刊就很难脱颖而出。相当一部分党校期刊一般文章居多,缺乏精品,对改革、发展、建设所遇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反映不及时,在解放思想、引领潮流方面也往往落后于现实,当然,这与刊物的名气和经费有关。目前,除核心期刊外,许多期刊因办刊经费紧张、发行量有限、优质稿源缺乏等问题而陷入困境。2012年上半年,有100家期刊分别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每年40万元,这笔资金对于促进学术刊物改善办刊条件,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没有获得资助的期刊则面临更大的压力。
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更新,但党校学术期刊多数是月刊、双月刊甚至是季刊,如果不采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仍然固守传统的编辑出版程序,就会造成出版周期长、效率低等现象,降低了期刊的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党校刊物每期印数多数在两千份左右,发行量偏小,影响面有限,自然也影响了传播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的发展规模。随着出版方式的不断革新,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迅速,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生共存,已经成为出版业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党校期刊因为种种原因,既没有形成大的出版规模也缺少大的出版集团的支持,在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方面也很被动,这就导致了党校学术期刊的被引用率较低,影响力不强,这也限制了期刊的发展。
党校学术期刊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中,重点关注有针对性强的文章、有见解的文章,要坚持突出“新”字;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要围绕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稿件,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进行宣传研究,为各级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而有价值的参考。注重报道和宣传党的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动向,介绍和传播新知识、新经验、新举措,突出实用性,要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的落实,围绕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多选登刊载富有决策性、对策性、经验性的优秀文章。
由于纸质刊物出版周期长,即使加入期刊网络,也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及时出版,建立网站及时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建立杂志社网站,出版刊物的电子版或期刊文摘,及时传播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和更多的作者读者沟通、互动,甚至策划选题,为纸质出版物提供参考,同时也不断扩大了用稿范围,扩大了影响力。二次文献的收录情况对扩大影响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编辑人员一定要按照规范的录用格式,做好提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的编辑工作,以便提高文献的收录率,扩大品牌效应。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各类出版物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术期刊的竞争力由多种元素组成,但编辑队伍的素质对期刊质量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品位,编辑出版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已成为期刊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建立一支学者型、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的编辑队伍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培养既能把握政治方向,又懂经营管理,既懂策划选题,又熟悉编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杂志社发展壮大的保障。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及外语、计算机操作都是学报编辑必备的素质,而党校期刊的编辑还应是一个杂家,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和社会交际能力与经营能力,这是当前办好期刊的重要环节。
1.培养编辑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
学术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导向和推进作用是通过编辑的工作体现的,通过它刊登的文章或组织的学术活动或关注的热点来引领读者和作者。在信息社会里,期刊编辑若不善于交流沟通就不能获得丰富的信息,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而要具备善于与作者、读者、专家来沟通的才能。刊物的激烈竞争.其实最根本的是优秀稿源的竞争。要保证稿源充足,一是要依靠本院校的力量,编辑人员要保持与各教研部门的联系,了解和把握最新的教学和科研重点,有目的地向教学、科研人员约稿,制定一些措施鼓励教研人员向本校刊物投稿。二是利用好党校的各种资源,如利用各级领导来党校学习的机会,多与他们沟通,这些领导中不少人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向他们约稿,既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可获得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加组稿约稿的目的性,为提高刊物的思想性与可读性提供资源。三是利用名人专家领导来党校讲课的机会向他们约稿,或利用外出学习开会的机会主动与有关人员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总之,在当今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获得新信息,多和作者、读者交流联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读者队伍很重要,特别是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他们的支持对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2.提高编辑人员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唯有创新才能生存与发展。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新时期,将出现信息量更全、传播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更具竞争优势的电子版网络版与印刷版并存的新格局,重视网络版和其他数字化形式的运用是必然趋势。无论是纸质期刊还是电子期刊,学报编辑对每篇稿件、每一期学报都应精心编校,要精心策划,以质量求生存,力争使自己的学报特色鲜明,在不能保证每个栏目都有特色时,至少确保一至两个栏目有自己的特色。栏目是树立期刊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刊物学术特色的具体体现。通过特色栏目的“旗帜”作用和“辐射”作用,可以吸引特定的作者群,带动学报其他栏目的建设。海南省委党校校刊《新东方》杂志立足海南特色,围绕海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设置栏目,发挥地域优势,精心打造“南海研究”这一栏目,通过参加研讨会等方式积极与有关专家联系,确保这一栏目每期都有著名的专家学者提供的稿件,通过这一栏目,不仅为南海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阵地,也扩大了该杂志的知名度。
3.建设学习型的编辑队伍,不断创新理念。
期刊编辑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鲜活的力量,才能有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接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才能提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选题,并有针对性地约到内容新、质量高的优秀论文,才能将期刊越办越好。对编辑部内部来说,理想的编辑队伍是能在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形成互补,比如,老同志可以以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发挥作用,而年轻编辑在计算机、外语等方面具有优势,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结构新,老中青结合可以互补;对从事编辑工作来说,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编辑部除了重视送出去的学习也要重视内部的学习,要扩大学习的领域,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派人参加编辑出版系列的培训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因为学术期刊涉及的领域广泛,它不等同专业的编辑学刊,我们既要与其它期刊交流切磋,学习别人先进的办刊经验,获悉本期刊相关专业进展的最新的动态,又要了解各学科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
党校校刊是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学报肩负着传播理论和培养队伍的双重职责,结合当地的实际,努力提高本校的学术水平,扩大本校的学术影响,是学报的职责。校领导对学报工作要在思想上重视,要在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是办好党校学报的基础,也是办好学报的根本。《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对党校报刊出版工作明确提出“各级党校要加强对所属报刊、出版单位的领导”。作为杂志社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比如,制定出一定时期内期刊社经营活动的总目标和工作流程,每一位成员根据总目标制定自身的目标,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期刊各部门或编辑个人考核的依据,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使期刊社形成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团队,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信任和友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位编辑的积极性。《新东方》在主编的统领下,各编辑采取轮流做执行主编的做法,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每位编辑的优势,激发其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编辑的责任心和成就感,对提高办刊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
[2]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199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