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影响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带来一定冲击。迎接这一挑战,从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网站,注重校园文化与实践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大学生 公民意识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指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地位、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认识。大学生公民意识在内涵上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公德意识三个层面。作为国家中流砥柱的大学生,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已引起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同时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困扰着大学生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产生一定冲击。如何有效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消极影响,是当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因而,探索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成为一项紧要的工作任务。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影响的分析与反思
由于年龄、阅历、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的局限性,网络媒体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有一定影响。从学生角度来看,第一,阅历丰富、思想成熟、价值观人生观趋于稳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不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新闻的影响;第二,法律素养较高的同学在面临形形色色的新闻报道时,表现得更理性,倾向于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利用网络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方面做得更积极、成熟。第三,新闻媒介素养的不足也是影响公民意识的负面因素之一,如很多大学生对网上的娱乐信息感兴趣,上网交友、娱乐聊天成为他们上网的直接原因。普遍缺少利用网络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对公共利益进行自觉维护的意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与莫顿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麻醉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中,受众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地知识积累。”①因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良好的上网动机、行为模式,是当前思想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大班教学、不固定老师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交流很难真正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许多学生把信息的获得求助于网络,因而,网络环境下探索高校德育活动的新思路,主动建设网络社区、深入网络社 区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创造民主活跃的校园气氛,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型路径思考。
二、应用网络媒体,强化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正面影响的具体对策
1.形成教育合力,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高。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公民意识能力越高,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也相对要 小。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整体存在滞后一面。其主要表现为:第一,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侧重于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忽略公民意识教育。第二,公民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第三,高校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因而,在今后的教育中,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通过两课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促进公民意识教育的系统化初步实现。另一方面,注重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配合,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质量。首先,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身边某些相关的法律,做到法律教学与大学校纪校规,公德教育与校园公德,日常生活公德等行为方式结合,实现既自然又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效果。其次,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与兼职工作队伍的紧密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2.构建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网站,发挥“舆论优势”。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校园网络,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发展实际,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共享资源和主题网站等,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可采取新颖的、灵活多样的模式,联系当前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专家、学者据理分析,引导学生纵向横向客观分析问题,冷静对待问题。结合高校学者、专家云集的特点,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定期的网上互动,适时解答学生困惑,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负面新闻,增强其对国家、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师生之间互动的展开,也有益于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提高其媒介素养能力。
3.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公民意识教育行为实践。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及民主法治的观念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使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从班集体建设、学生会干部的民主选举与监督到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三下乡”活动,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国情,强化其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情怀。
注 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6.
参考文献:
[1]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6.
[3]李瑞清.时代视野下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4]郑小敏,乔鹏,邢姝,戚雯.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5]邱昊.数字时代高校媒介素养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今传媒,2011,1.
[6]张再兴.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J].高校理论战线,2011,2.
[7]张海芳.从班集体建设谈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思政部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