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课如何为高职专业课教学服务的调研报告

2013-03-26 01:39秦金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调研建设

秦金华

[摘要] 为全面改进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现状,切实加强和促进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使之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转型中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以本院基础课教学为例开展专项调研,针对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合理定位,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两大关系,突出高职特色,提高基础课对专业课教学的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 基础课程 建设 调研

为全面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使之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转型中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012年4月~7月我们以我院为例,采用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围绕“基础课程在区域职业教育转型中如何紧贴专业为之服务”这一论题开展了专项调研。

调研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一大批优质精品课程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与示范。在这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高职基础课程的改革却步入了比较尴尬的困境,高职基础课程问题已成为众多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难题。

摸清症结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从职教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寻找答案。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兴起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同国内其他教育相比,基础薄弱。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院校肩负着更大责任。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创造自己的特色,正确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做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服务,培养出具有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基于这种客观要求,结合学院基础课程实例,开展了此次调研。

调研的基本情况

在工学结合、实用至上理念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目光和精力大都放到了专业课上,这种倾向极大地弱化了基础课程的地位,加上高职基础课程自身改革乏力,导致许多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面临“出局”的命运,就我院来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等基础课程开设很不理想,有些系部直接取消了基础课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基础课程自身而言,其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以下几方面问题最为突出:

(一)基础课程的定位不准,理念不新

职业教育有关育才与育人的理念取舍,令职教课程体系的创新在基础课程部分无从下手,按照基础课程有用、够用、实用,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定位,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将彻底打破,依据职业领域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现在普遍设置的基础课程将在解构之后融入专业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之中,即学习某门基础课程或基础课程的某个部分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是既定的,功利的,基础课程充其量只是专业课程的附庸而已。这种改革的方向虽然扭转了某些职业院校把基础课程过度拔高,开设成与大学基础工具课相同的错误做法,但这种改革理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基础课不仅仅具有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工具性功能,更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教化功能。基础学科本身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解构重组不一定符合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普遍规律。基础课程合理确定定位已势在必行。

(二)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的作用发挥不力

从基础课程开设与教学的实际来看,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普遍较低,课程开设的效果普遍较差,这与基础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和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按照目前认同度较高的基础课课改要突出实用性、职业性、生活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基础课程要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使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从而彰显出职业院校基础课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应有的“姓职”的课程特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往往以学科为中心,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构建课程科目,这种学科本位课程由于坚持学科本身的相对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大多割裂了各学科科目之间、基础学科与专业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课程体系中间课程内容经常出现相互脱节、相互重复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障碍,而且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基础课程实用性的认同,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各门科目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运用于分析研究及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据多数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学生冷遇基础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需求、兴趣与课程本身的目标要求不相吻合,基础课程要想被重视就要切实发挥好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功效。

(三)基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就业导向性以及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必须面向教改实际,树立基础课教学的就业导向理念,把高职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能力问题作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并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要把知识传授的基础理论课转变成具有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以及学生认可度的能力训练课程,这对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能力是一大挑战。就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专业课学习与讲授内容之间关系的倾向较为突出,学生感受不到基础课程学习与专业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实际有什么联系,久而久之自然就失去了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基础课任课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基础课的任课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丰富的人格魅力。但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师大都来自于基础学科,缺乏专业教育所必需的双师素质和指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示范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在教学及理论研究上,始终走不出重理论传授、轻实际能力培养,重基本原理研究、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范畴。同时,基础课门类繁多,任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高职院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大多优先满足于专业课程。这些因素都对基础课任课教师的课改热情与提高课程质量的动力产生着消极影响。

调研结果及建议

尽管高职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备受冷遇是个不争的事实,但高职课改必须涉及基础课程领域,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在定位,理论与实践结合及服务专业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基础课程应有的价值发挥不够充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因此,要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就要切实以提高基础课程服务专业课教学为抓手,着力彰显基础课程应有的价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从而,为基础课程本身在激烈的课改中赢得一席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基础课改革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定位,处理好两大关系

1.确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为补充的关系。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并不是一种“无用”与“有用”的关系,只是在以专业课程为中心的背景下,基础课程被人为地边缘化罢了。虽说专业课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发挥了其他课程难以发挥的作用,但是,如果在强调专业课程的同时,也给予基础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应有的地位,重视发挥素质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此两者之间就有可能实现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确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促进、深化关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和谐关系还表现在两者之间是一种不断促进、深化的关系。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客观上要求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综合性,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在身心方面和专业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具有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需从原有的基础性功能转变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服务性功能。即基础课程设置既要考虑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还要考虑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所提供的服务,以体现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服务的针对性。

职业教育只有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在两者之间构建一种和谐关系,改革以往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忽略基础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才有可能有效地解决“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过弱的素质教育”等问题,为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突出高职特色,提高基础课对专业课教学的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教学占主导地位,基础课不可能有很充裕的学时,同时实行工学结合,基础课的连续性也会被打断。所以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着力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已迫在眉睫。

1.借助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拓宽教学渠道。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把生硬的讲授转变为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简洁明了,同时,要抓住课程建设等契机,建设课程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随时上网学习,测试,提问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工学结合开方便之门。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更加客观和人性化。我院《高职实用语文》建设的课程网站运行2年多来,效果较为突出,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教学方式。

2.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基础课要真正实现为专业课服务、为高职教育服务就必须和高职教育密切结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课堂搬到现场上”等多种教学形式。如,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拉到“扶眉”战役纪念馆,让学生边看边听,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法律教育采用模拟法庭等实践演练方式进行,数学课逐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把专业问题和数学建模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应用数学的价值,变数学之枯燥为有趣,喜欢数学。这样做学生受到身临其境的教育效果。

3.配合工学结合,改革教学手法。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基础课可实行模块化教学,改变传统系统授课的方法,引进自学和实践模式,这样有利于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思政课、数学课和语文课,都可按独立的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按模块授课,按模块考核。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报告会,讲座,文学鉴赏等方式灵活进行教学,这样基础课就不用再与专业课争学时,相反还为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基础课程只有紧跟职教改革的步伐,科学界定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学科使命,贴近职业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以学生的发展和成才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切实发挥好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作用,才能最终摆脱受人冷落,甚至在职教课程改革中“出局”的窘境。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论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陈桂良.高职院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关系失衡及其原因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3]陈向平.高职公共课程改革走出困境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7.

[4]陈家颐.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调研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