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发展途径研究

2013-03-26 03:55张琰飞
商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民族旅游

张琰飞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一、引言

旅游演出是以吸引游客观看和参与为意图、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的各种表演、节目、仪式、观赏性活动等,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2011年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五省区市,集中了优质的苗族、彝族、白族和藏族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演出成为当地文化创意与旅游耦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首批35个旅游演出节目,西南地区包括了云南的《丽水金沙》、《云南印象》和《印象丽江》、四川的《蜀风雅韵》和《藏谜》、贵州的《多彩贵州风》以及西藏的《幸福在路上》等7个,并提出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这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演出的基础和保障,针对民族文化和旅游演出的关系,荣莉(2007)提出旅游表演已成为旅游地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之一,其具有表演性和生活性两种特征[1];何明(2008)认为当下转型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及艺术展演,分别在文化和经济维度上表征了民族文化的双重属性[2];刘艳兰(2009) 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提出实旅游景演艺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结果[3];吴晓(2010)提出旅游展演是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4];张晓萍,刘德鹏(2010)提出要使“目瑙纵歌”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并避免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要赋予“目瑙纵歌”节日以经济的属性[5]。对于民族文化旅游演出的发展策略,陆军(2006)提出了以主题为核心的、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品是深化的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 M T P理论基本框架;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2010)提出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展示是旅游演出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6];诸葛艺婷,崔凤军(2005)针对旅游演出产品的平庸化和雷同化问题从市场、文化、资源和政府等角度探讨其精品化策略[7];郭文(2008)认为实景展演与景区主题的统一、本土化和文化品位的挖掘、组织方式和表现手段的综合、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搭配、注重节目的丰富性和时代性是影视旅游展演成功的关键[8];唐治元(2009)从前期策划、制作过程和营销力度三方面来探讨张家界旅游演出项目的开发与创新[9];王伟年(2009)提出旅游演出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文化的源驱动、民营资本的全面介入、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10];覃雯(2010)从民俗文化资源的角度,以湘西旅游演出市场为例探索了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演出营销创新的策略[11]。

总的来看,现有的研究多从人文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但对旅游演出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思路缺乏尚完整统一的认识,可借鉴的实质性成果和规律等并不多见。随着旅游演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开始出现高度同质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等问题,如何更好挖掘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实现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南地区为例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演出产业的发展途径,以期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西南地区旅游演出发展的动力机制

西南地区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民族文化成为旅游演出发展的重要源泉,旅游演出产品以民族风情和山水实景为主,并形成了一批旅游演出的著名品牌(表1),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增强了西南地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档次,提升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知名度,成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根据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演出的发展时间可以发现,气候条件、游客规模、民族文化、政府支持等都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独具特色的不可复制性是旅游演出产业成功的关键。

(1)适宜的气候条件。虽然气候不是旅游演出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景区的大型旅游演出多数采用实景旅游演出模式,所以气候成为非常关键的条件,这也导致现有的旅游实景旅游演出多数集中在南方。西南地区的舒适气候保证了大多数地区基本上全年都可以进行实演出,为区域旅游演出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

表1 西南地区知名旅游演出品牌

(2)丰富的游客资源是关键。旅游演出项目属于文化旅游产业链中的下游产品,由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仅靠本地的观众难以创造出规模巨大的客源市场,必须依托当地游客数量来保障演出的上座率。西南地区民族旅游演出项目呈现精品化和多样化趋势,但是主要分布在游客集中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游客逗留时间相对较长的昆明、丽江、大理、九寨沟、成都等地区。

(3)民族文化资源是基础。特色是旅游文化演出得以成功的核心,西南地区众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品牌,为旅游演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功的旅游演出一般都在展示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方面独具特色,如《印象丽江》以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为天然背景,以纳西民族当地的民俗民风构成了演出场景,其他地方无法简单的抄袭或复制。

(4)政府引导和支持属于环境保障。西南地区政府的引导在民族文化旅游演出项目的制作前、制作中和制作后等各个环节,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如《丽水金沙》的成功运作与云南丽江市财政一次性拿出100多万元指导丽江市民族歌舞团进行人员身份置换及社会保险,将其由国有事业单位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密切相关。演出项目的运作中,政府部门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直接推动了项目的发展,如九寨沟政府对旅游演出节目提出了指导价,成立了票务管理中心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同时,政府还常常利用其宣传机构对区域民族文化旅游演出进行全面的宣传,大力向国内外媒体进行推介,提升演出项目的知名度。

三、西南地区旅游演出发展的运营模式

从现有的旅游演出节目来看,其产品的创意开发、运作机制的科学和体制的创新等都成为运营成功的关键(图1)。民族旅游演出项目大多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紧密结合,旅游演出产品的创作的效果、方法、手段都以创意为核心内容;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是实现演出效益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运作,使旅游演出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才能实现旅游演出产品的效益;机制是旅游文化演出的关键,旅游演出项目的成功运作必须与旅游企业、资本运作机构以及当地政府有机地结合,不断进行机制建设的创新。

1.产品创意开发是基础

图1 西南地区旅游演出项目运营模式

民族旅游演出项目大多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紧密结合,表演内容围绕区域民族和民俗风情展开,旅游演出产品的创作的效果、方法、手段都以创意为核心内容。

(1)以民族文化为创意源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是旅游演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西南地区注重对区域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通过创意表演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魅力,如云南丽江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创意发掘,不仅打造出著名的《纳西古乐》品牌,还退出了云南旅游表演的品牌《印象丽江》,其原生态的纳西风情创意展示成为其他地方难以抄袭和复制的关键。这些旅游演出大都是能深度反映区域民族文化内涵的演艺精品,多以当地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居民作为演员主体,节目服装、舞蹈、音乐等的设计等都来源于民族居民生活的原型,可以带给游客强烈的民族文化体验性,提升了旅游地的文化吸引力。

(2)以科技和人才实现创意。目前西南地区比较成功的旅游演出项目都根据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著名景区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作为核心演艺元素,重视运用高科技技术带给游客立体化和全方位的视听感受[12],不断的提升主体项目的附加值,如云南的《云南印象》是在专用剧场演出,在灯光舞美方面更具灵活性,且不受天气影响;丽江的《丽水金沙》投资800万元在丽江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剧场,装置从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原装进口的电脑变色灯、换色器和操控台等国内一流演出设备,还聘请中国歌剧舞剧院设计演艺布景,聘请专业艺术设计公司制作演出服饰。邀请国内顶级艺术家的参与,提升演出的创意水平,如《丽水金沙》聘请一级编导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周培武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吴毅担任作曲,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鞠毅担任舞美和灯光设计。

(3)利用区位优势实现创意。演出平台是旅游演出的硬件,西南地区在不少旅游目的地打造以自然景区作为表演背景的景区演出平台,不仅集中城市剧院和广场平台的优势,还突破了舞台空间限制,如《印象丽江》不仅以玉龙雪山为背景,还借助几百名当地农民演员展示纳西民族风情;不少乡村特色景区和民俗景区还选取以村寨景点为核心的原生态旅游演出平台,立足景区的特色,并通过系统设计和艺术加工打造天然舞台。由于很多旅游目的地受当地的气候影响,为了适应旅游市场和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不少旅游演出都根据区域的实际气候环境等条件进行改版和创新,如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向市场推出剧院版、巡演版和广场版三个版本,品牌知名度得到不断的提升。

2.机制科学运作是关键

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是实现演出效益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运作,使创意开发的旅游演出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才能实现旅游演出产品的效益。

(1)融合旅游实施运营。旅游演出的主要消费者为外地游客,所以现有的旅游演出项目创作一般都以旅游资源为依托,营销往往都与旅游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如丽江、九寨沟等地通过文化与旅游耦合打造的旅游演艺节目都已成为游客的必选行程;西藏推出的《幸福在路上》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仅2009年获得的演出收入就达到130多万元。同时,大型旅游集团也开始逐步通过资本实力聚集高层次艺术人才组建特色旅游演出团队,打造旅游演出精品,使之成为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2)不断创新营销模式。西南地区的旅游演出品牌离艺术精品专业性标准仍有差距,但其营销定位于旅游地推介[13],如《丽水金沙》一开始即通过与旅游联动对接,形成了合作营销与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实现了旅游演出营销的成功;在演出售票方面,较好利用了旅行社的销售机制和网上订票等,改变了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为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扩大旅游演出产品的影响力,不少文化旅游演出节目还采取以驻场为主辅以有选择的城市巡演,如为充分发挥驻场式演出的长处,如云南映象公司在昆明投资建造定点演出剧场,以形成依托专有剧场进行常年主场演出,并兼顾巡演的新型运作模式。为保护演出市场,《云南映象》剧组对于越早购票的观众优惠越多,并在演出前一个星期停止折扣,且取消赠票。

(3)开发配套项目。通过旅游演出发展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多彩贵州公司考虑到《多彩贵州风》的剧院版、巡演版和广场版的演出任务需要大量的演员,为《多彩贵州风》演出公司为保证高水平演出人才,投资多彩贵州艺术学校,设立原生态、舞蹈、声乐和舞美等专业,同时也为贵州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

3.体制创新建设是保障

机制是旅游文化演出的关键,旅游演出项目的成功运作必须和旅游经营商、代理商、资本运作机构以及当地政府有机地结合,不断进行机制建设的创新。

(1)构建多元投资与收益风险共担机制。旅游演艺项目多数呈现出规模大和投资大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市场化运作。云南在发展过程中,投资主体除了国有企业还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形态既有资金和土地等有形资本也有创意和作品等知识资本;资金来源除了政策扶持资金、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也有品牌等无形资产,如名导演张艺谋以个人品牌入股《印象丽江》系列并任总导演,丽江丽水金沙公司的演职人员持股占总资本的45%。

(2)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把文化演出资源、资本资源、市场渠道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引导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旅游企业进入旅游演出投资领域,为旅游演出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如云南丽江通过深圳能量公司与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共同组建丽水金沙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成功推出大型民族风情舞蹈《丽水金沙》,保持了丽江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势头;西藏的《幸福在路上》引入市场机制,剧目制作上采取邀请国内著名编导与区内创作人员相结合的模式,既吸收和汲取了国内舞台剧创作的先进理念,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西藏旅游演出的精品。

(3)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西南地区多数文化旅游演出都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特别是对于文化旅游演出人才管理机制更加灵活,通过必要的人才投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包容性文化环境,吸引旅游演艺项目的创意和运作人才,打造精英表演团队,如表演团队特别重视对演员的要求,对于专业演员要求则更加专、精、尖,如西藏的《幸福在路上》的演出队伍由西藏自治区内优秀艺人、专业演员共120多人组成,演出阵容和创作团队都汇聚全国的一流创作群体。

四、西南地区旅游演出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体来看,西南地区的旅游演出总体还处于低级阶段,存在如发展不均衡、知名品牌匮乏、演出市场混乱、规划滞后以及区域经济支持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南地区旅游演出的发展。

1.民族文化旅游演出发展很不均衡

民族文化旅游演出项目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云南的大理和丽江;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则旅游演出发展缓慢,特别是重庆地区,知名的旅游演出项目偏少。同时,旅游演出的规模和档次都比较低,中小型的旅游演出占主流,如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演出产业起步并不晚,但民族文化旅游演出精品极少,知名较高的《蜀风雅韵》、《灵秀峨眉》和《梦幻康巴》等也都是中小型剧目,没有一档有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大型旅游演出剧目。更为严重的是,西南地区的旅游演出产业发展往往缺乏本区域市场的支持,主要依靠外部游客市场,因此培育当地市场也是西南地区旅游演出发展的重点。

2.特色深度不够,知名品牌较少

文化是旅游演出的核心和灵魂,旅游演出项目的内容和场景的雷同性会降低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性。西南地区旅游演出主题趋同,多取材于区域民族文化,缺乏创意和特色。西南地区旅游演出的全国知名品牌较少,比如四川的《金沙》、《藏谜》等特色的旅游演出剧目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整体来看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区域整体优势,缺乏打造全国知名品牌的实力和支撑条件。由于长期的贫苦落后和与外部交流的欠缺,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得以较好的保留和传承,但当地居民的封闭观念也使得其缺乏与外部先进文化交流的机会,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创意能力明显不足,难以为创意性的旅游演出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

3.区域旅游演出市场混乱

随着旅游演出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区域旅游演出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问题。由于多数演出企业的产品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上旅游演出产品定价普遍较高,普遍都在100元以上,导致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断爆发。如四川九寨沟的旅游演出产业虽然火爆,但旅游演出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旅游人次增长比例,依然面临无序的竞争和削价竞争的问题。各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甚至不择手段地争夺客源市场,特别是某些企业甚至通过导游回扣手段来代替节目质量竞争的恶劣现象,严重影响了演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规划滞后导致调控乏力

西南地区由于体制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旅游演出发展规划,对旅游演出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行业发展盲目,特别是实景演出项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不少旅游演出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由于实景旅游演出的火爆,不少地区在缺乏对实景演出理性认识的情况下不顾当地实际进行开发建设,导致旅游演出项目大多投资数额偏大,成为区域的沉重负担,如的《印象丽江》投资达2.5亿元,投资相对较少的《蝴蝶之梦》、《藏密》等也超过2000万元。同时,由于体制的问题,不少地区的旅游演出产品并未实现和旅游产业链的立体融合,把旅游演出作为单独的文化产业进行开发,限制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档次。

5.区域经济支持力度不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旅游基础设施和消费市场,文化、经济和体制等发展差异导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旅游演出的内容、形式和市场都具有明显的区别[14]。西南地区由于普遍的城镇化水平偏低,科学教育水平落后,加上旅游演出专业创作和运营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演出的发展。同时,西南地区的旅游演出产业链尚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建设,旅游演出产业链明显的单一和薄弱,降低了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限制旅游演出开发的效益。西南地区不少地方尚未制定包括产业组织、投融资、财政税收、用地和文化保护等具体的文化演出扶持政策,也影响了区域旅游演出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

五、民族地区旅游演出产业发展的对策

民族地区推动民族文化旅游演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可从产品定位、演出品牌打造、运作模式创新、规划和引导及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解决,实现西南地区旅游演出产业的升级。

1.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西南地区在旅游演出产品设计中,必须根据当地游客的需求实际进行民族文化创新,明确演出产品的定位,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并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特色和创意,提升产品的质量。

(1)加大文化创新力度。优秀的旅游演出品牌需要充分展示区域文化的本质和特色元素,所以西南地区要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具有名片性质的独特民族文化经典元素,进行科学开发,形成剧场类、实景类和综艺类等多种旅游演出内容和形式的组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浓厚和内涵丰富的旅游演出精品。

(2)明确产品的特色。旅游演出产品必须不断创新,立足创意形成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考虑到旅游演出节目的消费者以外部旅游者为主,在旅游演出开发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针对目标消费群开展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节目进行调整和创新,如实景演出可增加参与性和互动性环节,以适应不同游客群体的需要。必须重视文化演出与旅游景区资源的融合,西南地区要立足市场需求展示文化产品的体验性,通过文化创意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3)立足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西南地区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文化旅游演出中的作用,发挥文化旅游表演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的战略;科技实力比较强的四川和重庆地区要加强文化创新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先进的技术研制开发文化设备和文化软件系统,特别要重视文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云贵地区则要重点进行文化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提高区域文化旅游演出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最终增强区域文化旅游演出的核心竞争力。

2.打造特色旅游演出品牌

针对西南地区知名品牌的匮乏,旅游演出品牌营销要强化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实现与景区营销及文化营销的融合,打造特色的旅游演出品牌。

(1)立体化宣传推广。大力开展媒体宣传与社会宣传,并注重针对性,在项目的起始、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实际采取适当的营销手段;要运用活动载体,可针对游客需求策划特色主题旅游演出活动,如在原有演出的基础上开发民族文化节庆等的专题演出,提升旅游演出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创新营销方式,可以通过票务公司和旅行社进行旅游演出的票务代理和宣传推广,也可以通过自有营销团队进行直销,还可以开通网络票务系统提升旅游演出的影响力;此外,要积极参与联合促销,通过组织旅游演出沙龙或俱乐部等团体形式,并通过网络等途径不断地进行宣传推广,激发旅游者的文化旅游演出消费意愿。

(2)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西南地区要立足产品特色,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实现旅游演出项目的立体化营销;旅游演出公司可通过专题等形式将文化旅游演出节目推上央视和卫视等知名媒体,实现民族文化旅游演出的宣传;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先进技术制作立体化的视听广告,打造旅游演出产品的立体形象。

(3)打造特色旅游演出品牌。西南地区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旅游演出品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和载体开展营销活动,加大对旅游演出品牌的宣传,让其真正成为文化品牌。考虑利用核心领军人物担任制作人,以其对市场的了解、对文化的把握、对资源的认知,甚至由其而聚集成一个明星创作团队,从而实现项目成功制作和运作利用其品牌号召力对票房成功的推动作用。

3.创新企业运作模式

针对旅游演出企业的发展问题,西南地区旅游演出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运营模式的创新,延伸旅游演出产业链,提升旅游演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运营科学性。项目的开展要进行深入的前期市场调研与可行性分析,要对客源数据、消费能力和风险因素等作周密的市场调查,形成可行性报告,作为决策的基础;游客消费群体是拉动旅游演出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进行旅游演出项目的投资决策、市场策划等方面,必须始终立足旅游市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票价,合理分档,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既要巩固现有旅游演出企业的地位,又要实现不同企业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鼓励旅游演出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演出品牌节目。引导企业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借鉴成功企业的运作经验,鼓励大型旅游演出品牌企业落户西南地区,提升区域旅游演出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3)打造旅游演出的全景产业链。推动旅游演出与文化和旅游不同部门及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度开发衍生产品,延伸旅游演出产业链,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核心旅游演出企业为龙头,全方位开发文化旅游演出产业链,形成以演出创作、运作管理、技术保障等立体化旅游演出产业链。

4.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引导

针对市场的无序竞争,西南地区要坚持进行市场的规划和引导,完善定价机制,推动产业的良性竞争。

(1)制定旅游演出发展的专项规划,做好产业的协调、服务和监管工作。按照科学管理、优化升级和品牌塑造的理念,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保障品质优良的民族文化演出精品剧目实现更好的发展。政府要不断完善监管模式,特别要重视整顿市场的削价竞争和低质量演出产品。

(2)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提高旅游演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西南地区要重视旅游演出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制定和完善演出行业规则,健全行业自我约束、管理和监督等自律机制;构建相关主体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与政府、旅行社、演出企业和演职人员的协调沟通,规范旅游演出企业的行业行为。

(3)推动旅游演出项目的国际化发展。西南地区要不断地鼓励和扶持旅游演出项目进入国际市场,并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资金支持鼓励旅游演出项目的出口。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要通过举办国际合作论坛、国际投资洽谈会和国际文化演出项目交易会等形式对区域的文化旅游演出产品进行推广。文化旅游演出企业可以采用国际巡演等方式,向国外展示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魅力,提升西南地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5.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

西南地区要结合我国出台的文化旅游演出重点项目支持政策,加大对旅游演出行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出台有力度的扶持性政策。

(1)为旅游演出发展提供有利政策环境。运用主流媒体、文化场所等资源加大对区域优秀文化演出节目的推广力度,并在资金、媒体和场地等方面为文化旅游演出节目的宣传提供支撑条件;加大旅游演出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侵权行为,保护文化旅游演出节目的创意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优秀文化旅游演出节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旅游演出的产权保护,对于已经开发的旅游演出品牌,要对名称、商标、著作权、专利权网络域名等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

(2)加大对旅游演出项目的金融扶持力度。西南地区要不断创新和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优秀的文化旅游演出节目开发,激发改革的活力;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等方式进入文化旅游演出领域,创新开发与运营模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旅游演出企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适度引进境外资本参与,并对旅游演出项目优先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在产权交易、企业上市和业务指导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3)打造旅游演出人才团队。西南地区要做好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引导旅游演出企业以有效的激励和培训机制打造创作和管理运作的精英团队;充分发挥文化演出人才的聪明才智,开发特色旅游演出节目。强化旅游演出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各级政府文化部和旅游部门要适时对旅游演出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引导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演出创作和运营人才。

[1]荣莉.旅游场域中的“表演现代性”——云南省丘北县仙人洞村旅游表演的人类学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7(4):41-44.

[2]何明.当下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复调逻辑——基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艺术展演实践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8-64.

[3] 刘艳兰.实景演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8):105-107.

[4]吴晓.民间艺术旅游展演的研究视角与问题意识[J].兰州学刊,2010(6):79-81.

[5]张晓萍,刘德鹏.民族旅游仪式展演及其市场化运作的思考——以云南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为例[J].旅游研究,2010(2):69-75.

[6]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3):284-287.

[7]诸葛艺婷,崔凤军.我国旅游演出产品精品化策略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5(5):121-123.

[8]郭文.受访游客参与影视旅游展演意愿倾向研究及启示——基于对无锡唐城、三国城、水浒城游客的调查[J].旅游学刊,2008(10):61-67.

[9]唐治元.张家界旅游演艺项目现状及开发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6):53-55.

[10]王伟年.我国旅游演艺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2009(7):87-91.

[11]覃雯.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资源营销创新研究——以湘西地区旅游演艺产品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0(4):116-121

[12] 梁永康,郑向敏.我国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开发研究——以首批国家重点旅游演出项目为例[J].企业活力,2011(5):38-40.

[13]宋云,佘屿.旅游演艺:一种旅游营销的新范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221-224.

[14]刘玲,林宪生.中国沿海与内陆旅游演艺差异性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3):74-79.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民族旅游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我们的民族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多元民族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