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纪要

2013-03-26 18:58刘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编委学报稿件

金秋10月,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编委会在北京温都水城会议厅举行.主编刘光鼎院士和编委会郝天珧、黄清华、汪毓明、底青云、张剑锋、符力耘、何丽娟、胡祥云、刘立波、刘树华、王椿镛、倪四道、王绪本、李舟波、王家林编委,编辑部刘少华、胡素芳、何燕、汪海英、徐雅玲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共22人参加了会议.

17日晚8时,主编刘光鼎院士宣布会议开始.首先由学报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向学报编委会做2011-2012年度工作汇报,分10部分汇报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任务、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和下年度计划.

1)圆满完成2011年度《学报》中英文版及《地球物理学进展》的编辑出版任务.2012年主要出版任务已经完成(发稿时已经完成全年计划).完成《学报》中文版12期,刊登论文423篇,4297页;英文电子版6期,论文68篇.《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6期,326篇,2750页.同时,完成2009-2011年度中国科协精品期刊项目,提交成果报告;正在开展2012-2014年精品期刊B类资助项目工作;完成2011-2012年度基金委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工作,已经提交报告.

2)注重稿源基地建设,从源头上确保《学报》学术水平.除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加强组稿工作外,重点是深入本学科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团队,组约优秀稿件.期刊负责人与领域内重要项目首席科学家建立了日常联系制度.全面跟踪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863、973、十二五重点项目等,掌握本学科研究动态、热点和趋势,及时报导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如:关注我国海洋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与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家彪、王家林、郝天珧科研团队保持密切联系.2011第12期,刊登了海洋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成果专辑.关注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探测研究项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研究进展,与项目地球物理首席科学家魏文博教授合作,在2012年第12期出版了深部地球探测专辑.总体看,目前稿源充足,质量较好.

3)加强编辑队伍的岗位培训和在岗学习,完成人均70学时以上的在岗培训,确保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提高.同时避免在目前期刊改革环境下的思想波动.增加期刊硬件设施,为编辑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同时,落实稿件的编辑责任制,建立并实施严格质量管理.从来稿到编辑出版的每个环节,层层专人把关,把错误率降到最低.每期实施责任编辑制度,每期均有专人负责稿件统审、汇编.

4)加强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专家审稿是保证稿件学术质量和出版速度的关键.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是高水平期刊的学术质量保障.为此,我们通过更新和完善网络专家数据库,建立能够涵盖不同分支领域的内容最全的专门地球物理专家数据库,使国内专家,一网打尽!保障了审稿质量.特别注重年轻学者选择,在本刊数年内发表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可入围审稿专家数据库.同时,提高对审稿专家的酬谢标准.

5)把加快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本刊网站(http://www.geophy.cn)2012年度系统升级完成,目前已达到不间断稳步运行,双刊协同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学报+进展)、网刊发布系统和征订发行广告管理系统等均可在线使用,实现了作者、审者、编者的在线互动,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为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服务功能.目前过刊基本实现了全刊全程全部文献免费下载.网络化数字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编辑部传统工作方式.全文在线阅读和过刊免费下载,加速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尽管我们的期刊免费全文阅读和下载与国际上的OA模式不尽相同,但在方便读者快速检索下载,及时得到最新科研成果,加快创新能力这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网络化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传播科技成果和信息的实效性.电子和版提前发布,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目前稿件发表周期逐步稳定在8-10个月,重要稿件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发表.

网络化使编辑部网站逐渐成为学科发展的信息中心.网站升级开通以来,点击率已达400万余次,网络带来的是科学信息的快速全球交流,这极大促进了中国地球物理学成果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

6)重视编委会建设.编委会不仅为期刊发展把关定向,而且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提高起关键作用.学报工作是在编委会指导下完成.今年编委会成员新老更替较多,一批年纪较大、身体欠佳的编委将不再担任编委工作,一批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中青年科学家将加盟编委会.依据编委推荐结果,经主编、副主编反复磋商,考虑学科结构、地域分布及人数等条件,确定了黄清华、汪毓明、杨元喜等一批新编委人选.我们相信,在新的编委会领导下,学报将取得更显著的进步.

7)重视期刊的出版发行和国际化工作,期刊出版能力显著提高.学报中文版加强同国外相关检索机构如汤森路透公司等合作,及时送出纸板样书,并掌握、了解国际期刊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本刊英文版目前由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在线出版.编辑部时送出每期稿件,确保英文版在AGU平台上的准时刊发电子版.目前,本刊英文版由Wiley公司全球发布.加盟中国科学出版集团,选择优秀印刷企业-北京科信印有限公司,使学报在排版、印制、装帧、设计方面保持一流水平.持续加大在印刷出版发行方面的投入,利用铜版纸印刷、彩图随文,封面120g无光铜等先进措施,使期刊印刷出版方面保持我国期刊前列.

8)学术质量稳步提高,国内外影响力不断增大.主要表现在:国内主要数据库长期收录本刊,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核心库,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NKI,万方等.国外,主要检索机构收录本刊:美国汤普森路透公司(SCI-E),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新增),俄罗斯《文摘杂志》(AJ),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新增),日本科学技术数据库(JST)等.

主要计量指标长期保持高位,如国内主要计量指标多年来一直为地球物理类龙头期刊,位居地球科学期刊前列,全国科技期刊前列.CSTPCD统计:2011年总被引涉次4530,全国第38位,影响因子1.560,全国第16位.国际SCI数据库中,主要计量指标有震荡、有攀升,某些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已经位居中上游,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如JCR数据库中,2011年总被引频次1718次,在76种同类期刊中,位列30,影响因子0.72,76种里边位列53,文章数排列第5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012年,学报还获得了2011年度全国百种优秀期刊称号,2012年,学报与进展一道,双双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荣誉.同年,还获得“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称号.

9)存在问题:主要是优秀稿源不足问题.目前虽一般来稿数量增长,但论文学术水平提高不快(缺少一流科学家文章).仍有一批0引用的文章.团队论文(专辑、专栏)参差不齐,其中20%低于自由来稿水平.缺乏学术热点文章.编辑部对学科热点的把握不准,优先发表上有差距.此外,网络化建设问题、工作激励机制问题、审稿速度与发表周期问题、国际化发展问题等也需要找出差距,认真解决.

10)今后工作计划和安排.第一,高质量完成2013年度《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和《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出版工作.在2013年度,继续把期刊质量放在首位,期刊规模保持在现有水平.第二,继续加强组稿工作,扩大优秀稿源 .除参加必要的国内一流学术会议外,还要争取条件,参加更多的国际一流学术会议,提升编辑人员的洞察力和组稿水平.不仅吸收国内高水平的稿件,还争取得到更多的国外作者优秀稿件在本刊发表.这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三,继续做好期刊的网络化建设工作.2012-2013年度,完善网站的第二次升级工作.扩大网站规模,购置功能更为强大的服务器系统,使网站适应不断发展的学科发展进程.同时,逐步进行不同时期《地球物理学报》稿件全文上网工作,在2013年度,完成创刊以来的期刊文章全文上网(1948-1954).尽快让广大读者免费阅读全文,加速期刊信息化传播速度.同时,继续建设网站所必须的各种专门数据库工作,以专家库为主.第四,继续在全面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上下功夫.在组稿、编审稿、出版、印刷、发行销售等诸多环节上增加投入,确保期刊各环节上的质量.在编辑、出版、印刷等环节增加经费投入,尽量多方筹措资金,与高质量印刷企业合作,确保学报印刷出版质量上保持国外内一流.使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稳步提高,保持其国内外的知名期刊品牌的荣誉.刘少华最后感谢编委会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对编辑部的信任和支持.

与会编委针对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首先肯定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高度赞扬编辑部的工作干劲和作风.并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刘树华编委率先发言,他建议编委每年至少一篇高质量论文投给学报,海外编委最好每个学科推荐一位.对已发表的专辑,更要十分重视其学术质量,不能因为是专题或专辑就降低审稿要求.王绪本编委认为,编委会工作十分重要,对期刊的三大板块(空间、固体、应用)应该综合平衡,审稿人应该分栏目审稿.组稿工作要在专家约稿、专家荐稿和自由投稿这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层层审核,避免人情稿.勘探地球物理学科应该给予重视.黄清华编委建议对重要稿件要给予绿色通道,加急发表.还建议学报增加年会优秀论文刊载栏目,把年会上的优秀论文在学报上刊登.专辑要注重学术质量,可向海外专家约稿.郝天珧编委呼吁要与国外学术期刊建立合作,共同提高期刊计量指标.英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请专业公司对英文润色.汪毓明编委认为,把学报办成国际性期刊,要对刊名、出版周期、专家库评级、语种等做出改进.解决出版周期长的问题也很重要.英文刊的国际性影响力大.刘立波编委认为doi形式也很重要,学报中英文可否统一使用?倪四道编委认为学报应该不定期的举办亮点文章的推荐,对高引用的文章给予关注.王椿镛编委建议编辑部为加快审稿速度,要经常催促审稿专家为好.另外,建议专家审稿时要提醒作者的文献引用问题.

刘主编最后谈了三个问题,第一是来稿的参考文献都是国外期刊而无中文期刊时,可考虑退稿,不能盲目见外文刊就引用.审稿专家要严格把关,即使是院士的来稿,如果不符合要求,照样退稿.第三是本次编委会的调整补充了相当部分青年科学家,希望新编委会应该是个朝气蓬勃、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工作班子.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促进学报的发展.

编委会在热烈讨论、意犹未尽中结束.大家商定,可计对具体问题,不定期的举行编委工作会议.

猜你喜欢
编委学报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编委简介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