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江西省地震局,南昌 330039)
(作者电子信箱,李超:19057366@qq.com)
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是指一年内可能发生地震,应强化跟踪、力争作出震前有效预报的地区。通俗的意义指地震发生可能性比较高的地区。一般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每年年底根据预报专家的年度会商结果划定。
由于属于少震弱震地区,遭遇地震灾害的情况较少。所以当地政府对于防震减灾工作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导致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防震减灾机构不健全,无法有效履行职责;地震监测基础薄弱,地震监测能力匮乏;抗震设防水平较低,无法进行有效防御;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善,应对灾害能力较低。
由于属于少震弱震地区,遭遇地震灾害的情况较少。所以当地政府对于地震灾害普遍缺乏应对经验,导致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由于缺乏地震灾害应对经验,难以把握信息主导权;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无法准确了解受灾情况;由于没有专业救援队伍,无法及时开展有效救援。
由于属于少震弱震地区,遭遇地震灾害的情况较少。所以当地群众对于地震灾害普遍缺乏应对经验,导致应对灾害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群众缺乏地震知识,无法有效避震,容易造成伤害;群众缺乏科学知识,容易受人蛊惑,受到地震谣言的影响;由于缺少应对经验,容易引发不安,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在少震弱震地区开展年度地震危险区的相关工作,除了应该按照固有的工作模式开展地震加密观测、前兆分析处理和震情跟踪研判之外,还应将加强年度地震危险区工作和其他工作结合起来。起到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效果。
少震弱震省份的地震科研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但由于地震年度危险区工作的时效性和严重性,地震科研人员申请课题,开展相关地震研究都会得到比日常更大的支持。同样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方面得到的支持力度也会更大,开展科学研究得到了强有力的外部环境保障。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吸收其他单位的智力成果共同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预警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可在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内开展各种科学实验。
开展年度重点危险区工作是加强少震弱震省份地方防震减灾能力的良好机遇。可以通过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工作加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建设,打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防震减灾管理机构队伍;可以通过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工作夯实地方地震监测基础,进一步增强地方地震监测能力。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可以通过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工作提升地区震害防御能力,组织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加强电力、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水利工程、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加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通过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工作可以强化当地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制定和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做好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的准备工作。
开展年度重点危险区工作是少震弱震地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好时机。当地应抓住机会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特别要加强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普及,开展经常性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育内容。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应把防震减灾宣传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风险决策和应急管理水平。新闻媒体应主动配合防震减灾公益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对于防震减灾工作来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理解是最好的机会。在少震弱震省份,长期以来,存在着防震减灾工作不受重视,公共地震安全薄弱的问题,在年度地震危险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度地震危险区开展工作,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地政府应切实把握机会,围绕年度地震危险区工作踏实做好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包括完善防震减灾组织机构,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加强震害防御能力,做好地震应急准备。提高群众防震减灾素质。切实提升该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