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北京100846)
2012年11 月,小米科技发布仅一周的“小米盒子”视频内容服务被暂停,海信公司却紧随其后高调推出了具有智能操作系统、高清播放器和无线路由器功能的“智能盒子”。此前,天敏、乐视、百事通等厂商已相继竞逐此领域,智能机顶盒市场的逐渐升温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电视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三网融合的深入实施,智能机顶盒作为数字家庭集成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将拉动内容服务等信息消费模式,未来更有望启动相关软件、芯片、终端、网络、广告等数万亿信息消费市场,并进一步推动信息惠民工程的全面落实。
智能机顶盒是指搭载操作系统、具有开放式平台,并能实现第三方程序应用、互联网应用、家庭网关等功能的机顶盒产品。在家庭智能化浪潮席卷下,智能机顶盒因其具有规模巨大的市场基础、经济灵活的智能化方式和互联互通的三网融合特征,有望成为新一轮信息消费的热点。
巨大的存量电视规模和外部技术环境改善为智能机顶盒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海信数据统计,中国家庭彩电存量达5.35亿台,其中带有HDMI接口的电视占比31%,非智能电视存量市场约有2亿台,为智能机顶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不仅如此,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支持更多融合业务的家庭智能终端将迅速发展壮大。中国电信已于2012年8月启动了7.4万台IPTV智能终端的招标工作,预计今后招标量将进一步增加[1]。2012年,智能机顶盒出货量约为25万台,占全部机顶盒市场份额仅2%左右,但未来10年将成为其高速发展时期。预计2013年智能机顶盒出货量上升到150万台,2017年将达到1 020万台,2020年将接近3 500万台[2],并有望拉动产业链相关环节数万亿市场规模。
从技术特征和使用情况来看,智能机顶盒相比一体机实现电视智能化更为经济和灵活。实现电视智能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即一体机和机顶盒。智能一体机是将电视显示屏和计算处理硬件合二为一的产品形态。智能机顶盒则采用屏、机分离的模式,通过集成计算模块并搭载操作系统,帮助传统电视实现智能化[3]。智能机顶盒的经济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屏、机分离解决了硬件更新周期不同的矛盾,智能电视的显示屏成本高昂,技术变革相对缓慢,更新周期长,而机顶盒成本较低、性能提升快、更新周期短;另一方面,一般家庭拥有多台电视,所有电视全部更新为一体机的成本较高,采用机顶盒模式则更为高效、灵活。
智能机顶盒作为连接电视终端、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的重要设备,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通过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智能机顶盒已引起视听终端行业、广电系统、互联网行业、电信行业等不同类型厂商的竞相布局。在电视终端厂商方面,海信推出了具有独立操作系统、高清播放器和家庭网关功能的智能机顶盒;在广电厂商方面,上海广电控股的集成牌照商百事通推出高清3D智能互联网机顶盒;在播放器厂商方面,老牌高清播放器品牌天敏与CNTV合作推出“电视大师5”;在互联网企业方面,IT巨头苹果、微软以及我国的乐视网、优朋普乐均拥有自有品牌的智能机顶盒产品;在电信行业,上海、浙江等地率先“试水”IPTV机顶盒,已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数字家庭和内容服务是推动信息惠民的重要手段,智能机顶盒在实现家庭内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也能实现家庭与社会的互联互通,将孤立的“小家庭”融入“大社会”。利用数字家庭和内容服务的载体或形式,智能机顶盒在加速推进信息化水平、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数字家庭是落实信息惠民的重要抓手,智能机顶盒作为数字家庭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家庭内多种设备的互联互通。数字家庭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电通过不同的互连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数字家庭包含多种终端及应用,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融合、产品与内容的融合。数字家庭的设备终端主要包括电视、智能机顶盒、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智能机顶盒因其成本经济性和功能可扩展性,成为数字家庭集成化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智能机顶盒在数字家庭环境中能够发挥以下四种主要功能:一是家庭娱乐互动中心,通过高清电视播放、互联网浏览、影音视频播放、体感游戏、教育医疗等实现家庭互动应用需求;二是家庭内部网络和外部互联网的连接网关,同时具备防火墙的功能,并集成MoCA、蓝牙、WiFi、xPON、以太网等多种网络技术[4];三是家庭内部多个设备之间共享连接的中心,将手机、计算机中的内容直接连接到电视进行播放,从而实现“多屏互动”;四是家庭内部所有互联互通设备的管理控制中心,同时具备家庭安防等功能[5]。
内容服务是推动信息惠民的重要方式,智能机顶盒能够实现内容服务的延伸,有效扩大内容服务市场的规模和影响。现有的信息内容服务主要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包括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和远程教育等多种信息化服务。以视频服务为例,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市场实现高速增长,第3季度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达到2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9%。智能机顶盒通过整合互联网内容服务,满足人们全方位、个性化需求,将互联网内容服务延伸、拓展至电视屏,进一步结合电视应用的特征,实现实时互动的内容服务新模式。
智能机顶盒作为连接电视机与互联网的关键设备,在受控内容服务下探索全新商业模式。目前,我国181号文要求通过智能机顶盒播放的内容要统一到电视集成牌照方,我国当前有CNTV、华数、百事通、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台共7家集成牌照商。其中,乐视机顶盒与CNTV合作、优朋普乐机顶盒与南方传媒合作、海信机顶盒与华数合作等。通过集成牌照方内容,智能机顶盒的应用有望突破原互联网商业模式,而采用终端购买和“服务付费+广告模式”等新商业模式,凭借外观设计、操控体验应用聚合优势,提升信息消费水平。
智能机顶盒的应用能够有力推进信息惠民工程的贯彻实施。随着宽带中国的深入实施和三网融合的全面铺开,未来智能机顶盒有望成为家庭智能化的中枢系统,帮助人们实现“身在外,家在身边;人在家,世界在眼前”。通过互联网服务、家庭安全监控、养老服务、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信息服务延伸至客厅,不仅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为社区、社会服务提供新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家庭与社区、社会的互联互通,为政府实现阳光政务、实名网络听证、推动社会互助等提供了畅通渠道,让信息惠民的国策落到实处[6]。
智能机顶盒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环节的创新和集聚。智能机顶盒的软硬件融合、产品内容融合的特征,使其具备高产业关联度。以家庭智能化为导向,以集成创新为突破,智能机顶盒能够在信息产业链诸多环节形成规模化应用,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进而带动芯片、关键部件、软件、系统集成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创新发展,催生大量新兴组织和工作岗位,并通过应用导向牵引产业集聚,在生产制造中形成分工配套,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产业集群,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保障民生就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针对智能机顶盒业务融合的特点,促进第三方软件、芯片开发商、整机厂商、运营商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行业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环境;二是推动业务应用产业链各方共同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解决现有安卓系统应用碎片化严重的问题;三是在业务平台上部署应用商店、DRM数字版权保护等运营支撑业务,改善现有机顶盒业务来源少、业务管控难的现状。
一是将智能机顶盒纳入数字家庭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专项资金引领作用,实施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工程;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集聚相关产业的产品研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各类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智能机顶盒融合应用需求研究、产品研发创新、业务运营试验和运营模式创新,不断构建完善的产品和应用体系。
一是借鉴国际信息内容分级成功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结构的内容分级标准,根据用户年龄特征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过滤和分类;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解码、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互联网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庞杂的特征实现内容分级;三是成立独立的信息内容分级机构,对网络、媒体等来源信息进行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改变“一刀切”的传统管控模式。
一要尽快颁布具有统一法律效力的《电信法》,打破我国数十年在电信领域仅有《电信条例》的局面,全面促进三网融合的深入实施;二是完善电信互联互通的运营制度,促进广电业和电信业共同运作具有下一代信息技术特征的智能机顶盒等新业务;三是改进现有分行业监管体制,允许对电信和广电实施有区别的监管,实行传输网络与内容有差别监管,加强内容服务模式的延伸与扩展。
[1]格兰研究.2012年中国机顶盒市场与技术白皮书[N].中国电子报,2012-10-26(6).
[2]中广研究.2012年中国三网融合产业研究报告[R].北京:[s.n.],2012.
[3]东方证券.第四屏的崛起—智能电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R].上海:[s.n.],2012.
[4]TAYLOR F.智能机顶盒助力家电设备联网 构建智能家居环境[J].集成电路应用,2011(2):28-29.
[5]周云.数字家庭升温 机顶盒亟待“质变”[N].中国电子报,2012-10-26(3).
[6]梁峰.创新引领 引用驱动 加快发展我国数 字 家 庭 产 业[J].电 视 技 术,2012,3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