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朝 张 萌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也可称为道路运政管理,是指各级(县级以上)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路线、政策以及各地社会和经济状况,对道路运输业的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履行计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政府的一般行政管理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道路运输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实现道路运输的稳定快速增长为目标,使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初见成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断得到强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使得道路运输主导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及信息化改革趋势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只有顺畅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职能、专业的管理队伍才是保障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在新的发展时期,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化趋势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更加复杂的挑战。
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长期实行的是交叉式管理模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现行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成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不系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体制内部问题,我国目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实行省份和地方政府交叉执法的管理模式,不同省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划定管理职责上不一致,这就造成了部分程度的重复管理和双重管理的现象;另一个是体制外部问题,即交通、运管、公安、建设等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各自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易互相制约,从而直接影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发挥其整体效能。这样一来在客观上造成了“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的局面,而参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众多、机构设置重叠严重,将会直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以及人浮于事,还会对人、财、物等社会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体制愈来愈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管理模式整体上仍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体制烙印,是一种以直接管理、行政审批为主的管理,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浓重的“唯权”意识,行政管理人员对待工作态度强势,缺乏服务意识,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种相对落后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较多的是采用行政手段,而忽略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整个管理过程缺乏公平性和公开性;另一个表现是在管理过程中多使用限制性的审批手段,一些地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擅自收费和重视收费等盈利,忽视服务、引导、便民的重要性。近年来社会对此现象的反响很强烈,可见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改革问题迫在眉睫。
由于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实行分区、分部门、分行业管理,中间涉及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公安等不同政府部门,这些部门间严重存在着沟通协调不足的现象;另外我国很多地区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者,造成监管不透明、不公平,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各部门间沟通不顺畅且执法监督机制不合理必定造成行政执法不及时、不公允,这些都是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介于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确定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一定要极力扩宽视野,用战略的眼光把它放在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来认识,要以国家大部门体制为切入点、以行政法制为基础,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与国家其他体制改革相结合,攻破体制改革的各项难题,保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的趋势大致如下:
以机动车车主办理各项道路交通行政事务为例,在很多城市的车管所外,每天都可以看到排队等候年检的车队,机动车年检的程序繁琐,有些车主凌晨三四点就过来排队还唯恐当天不能如期办理完年检;机动车违章处理机制更是让很多车主头痛,目前很多地区的违章处理还是依靠人工登记、扣分、罚款,很多机动车车主在处理需要扣分罚款的违章时,必须持驾驶证到车辆违章的当地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处理违章和缴纳罚款。这些都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和成本的浪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一大改革趋势。对于机动车年检,可以简化程序,增设一些可以检验车辆性能、保险情况的官方机构,官方机构的检验报告可以与车管所共享,车主凭检验报告可以自行登陆车管所官网进行年检的各项程序报批,因为有了各种共享资源,车管所各种人员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对机动车的各项报批信息进行核实并予以审批,这样减少了车辆的现场排队等待。对于违章处理,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违章处理应当进行全国联网,车主在家登陆违章处理官方网站输入机动车车辆信息、大致行车路线及时间和驾驶证信息,就应当可以进行网上扣分和网上缴纳罚款,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时间和成本。信息化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是现代化交通管理发展的需要。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根本宗旨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了更加便捷的服务道路运输的各行各业,允许、鼓励和引导一些行业中介组织协助管理是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改革趋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行业中介组织的性质、职能、范围和作用,允许其在规章制度内登记注册和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开展经营活动;允许其随时向政府反映本行业情况和成员间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向各成员传达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政策及精神;指导其在本行业组织培训、交流信息和协调关系,以履行其协助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社会中介组织要做到行业自律和保护行业各成员的权益,同时不损害国家利益,并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起到辅助作用,首先必须得到国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其次中介组织自身要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处理各项纠纷,有保护行业内成员的权威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市场辅助作用。其实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有一些行业中介组织充当着协助道路运输部门行政管理的角色,例如物流协会、交通安全协会、客运协会和各省市地方交通管理协会等。随着市场经济和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越来越成熟的交通行业中介组织涌现出来,这也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任何体制的改革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为了减少和避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弯路,应当明确改革的总体趋势和整体思路,本文针对于此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1.坚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其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环境保护改革改革等相配合。这些体制改革与道路运输体制改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立和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己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目标。首先,整个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为所有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指导原则,因此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在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推进;同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整个交通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运输方式的体制改革息息相关,互相配合来贯彻执行。
2.加强道路运输行政法制建设。行政法制是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依法治交”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道路运输各方面的市场管理,维护道路运输方式的工程市场秩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道路运输市场实行监督和调控,防止行业垄断和恶性竞争。只有不断加强道路运输行政法制建设,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才能保障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确保社会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3.加强道路运输信息化改革步骤。科技是发展之本,只有加快信息化的进程,才能促进整个道路运输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运输市场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新的发展时期,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挑战,这无疑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在改革的道路上既要解决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又要处理改革发展过程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只有顺畅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职能、科学的技术手段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能保障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道路运输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实现道路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不断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得道路运输的主导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 郗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 傅航;钟朝晖.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实施策略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9.07.23
[3] 李皖生.关于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30
[4] 陈鹏;郗思崇.我国公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1.09.15
[5] 王铁军.浅谈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28
[6] 论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张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