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

2013-03-24 06:37
电子测试 2013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计算机

郭 旭

(大连职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33)

1 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统计数据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大众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胜一筹,就业机会肯定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能做到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2 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综合发展的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尽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项目教学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使用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因此,教材的调整尤为突出,应紧跟专业和行业的发展,使用适合在校学生的高职高专类教材或者校本教材。在具体课程的制定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内容既要有深度和广度,又要有实际应用性;加强学生在实际中的应用锻炼。

3 开展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而IT项目主管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实践能力、数据结构、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学生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们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学生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4 课程体系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IT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自我能力发展的素质,这不仅要求为师者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还要让学生明白从事IT行业,必须时时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要注重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建立“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思路比结论更关键,问题比答案更有用,体验比接受更有效”的思想,提供更多的方式、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专业信息,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将学习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5 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时,由于当时职业人才紧缺,于是一些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的专业兴起很快,但办过一两届之后就出现了供过于求、无法就业的现象。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企业生产组织的现代化演变,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扩宽相适应和专业基础知识面加宽的课程设置。其次,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计算机基础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够对接和互相组合。

总之,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始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改革过程中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专业课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1] 陈樱之.职业教育适时而行服务浙江转型升级[N].浙江:浙江日报(求学求职·高职特刊),2008:12-10.

[2] 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教育改革调研——信息产业

[3] 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长沙大学学报,2009.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