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琴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 上海 201824)
我们对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本中心药库微机管理系统2010-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金额。
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把本中心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分为6大类: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其他类(复方制剂)。统计所有抗高血压药的用量和用药金额并进行排序,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品日均费用(DDC)和用药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1]。
限定日剂量(DDD)是指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2];DDDs=药品的年使用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DDC=某药年用药总金额/该药的年DDDs,DDC的分析克服了药品日剂量不同的缺点,使药品价格有了可比性。用药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反映了用药金额与DDDs是否同步[3]。序号比接近1时,同步性好;序号比>1时,表明药品使用率高且价格较低;序号比<1时,表明药品使用率低或价格偏高。
我中心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主要以CCB、ARB、其他类为主,CCB销售金额下降明显,ARB销售金额增长较快,其他类也逐年增长,ACEI和利尿剂销售金额逐年小幅下降(表1)。
表1 2010-2012年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万元(%)
3年来CCB的用药频度一直位居第1,ARB的用药频度逐年提高(表2)。
表2 2010-2012年抗高血压药的DDDs及排序 (万元)
CCB的用药频度在前10位中占3到4个,且排序较前,说明CCB类药物的成本与效果比较被临床医生所接受,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首选。其中第三代CCB的代表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克服了第一、第二代的缺点,具有降压更持久、更平稳,不受进餐时间影响,口服吸收完全,半衰期长等优点[4],其用药频度3年来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ARB的用药频度在前10位中占3个,ARB作为新型的抗高血压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缬沙坦、坎地沙坦分别从2010年的第4、9位升至2012年的第2位、4位。非洛地平、酒石酸美托洛尔、珍菊降压片的用药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靠前,序号比最高值分别为3、2、1.67,这3种药品都较便宜,DDC分别为1.01元、0.95元和1.29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用药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2010年为0.5,2011、2012年都为2,可能是2011年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招标价格大幅下降,日均费用也跌至1.31元。2010-2012年本中心的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前10名中用药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1的占47.00%,表明本中心抗高血压药品的总体价格较合理,序号比<1的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氯沙坦钾片价格偏高,DDC分别为3.51元、4.47元和6.67元(表3-5)。
本中心2010-2012年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金额先增后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2011年2月1日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下半年药品招标后价格有所下降,医疗费用也降低了,居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表3 2010年前10位降压药金额、DDDs、DDC和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
表4 2011年前10位降压药金额、DDDs、DDC和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
表5 2012年前10位降压药金额、DDDs、DDC和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
CCB和ARB是本中心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3年用药金额在总金额中所占比例>70.00%,CCB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尤其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作为一线用药,其最大的优点是副作用轻微,长期服用无耐药性。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中明确指出:以钙通道阻滞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优化降压方案之一,《亚洲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CCB是最适合亚洲地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在降压、靶器官保护、获益方面CCB同样是亚洲高血压人群的选择。尤其是第三代CCB代表性药物氨氯地平,其半衰期长、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不影响血糖、血脂或电解质的代谢,其疗效可靠,越来越被患者和医生所接受。ARB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表明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ARB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起到降压作用,没有干咳的不良反应,比ACEI更为安全[5]。
本中心其他类降压药有复方利血平片、珍菊降压片以及ARB和噻嗪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片因不良反应明显,临床使用量不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在本中心的用药金额和DDDs也呈现每年递增的形式。原因是这两个药为固定配方,使用方便,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ARB和小剂量噻嗪类药物合用时,降压效果远大于单用ARB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
[1]莫明秀.2007-2009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3): 296-297.
[2]李大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38-240.
[3]陈龙保.江苏省老年医院2008-2010年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5): 356-358.
[4]刘国仗,马文君,王兵.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 157-158.
[5]王梦之.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1):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