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彬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63000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2008年以前呈散发性流行,对养猪业危害不明显。近年来,许多地区的养猪场陆续发生了仔猪腹泻,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猪场呈现仔猪高死亡率,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此病的最新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当前仔猪流行性腹泻表现为出生后1-2天内仔猪正常,3-10日龄以内相继发生呕吐和水样腹泻,死亡率高达50%-85%,10日龄以上仔猪容易耐过。治疗时需要及时补液。因为该病脱水严重,使用抗生素、干扰素和细胞因子治疗无效,耐过的猪易形成僵猪。
母猪腹泻后4-5天内自愈,有的母猪因发热和泌乳下降常导致仔猪消瘦。初胎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母猪采食了病死仔猪粪便或肠道内容物,好转后又易复发。
由于受传统免疫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户只重视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的防疫,对防疫流行性腹泻病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养猪场都形成集约化,但这种模式如果忽视了应激原,将产生极大危害。比如舍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及通风问题、精神刺激、日粮成分和饲养制度的改变、捕捉、防疫、采血等应激因素,动物受到应激因素作用后免疫力下降,对流行性腹泻和其他疫病的易感性增加,即使注射了疫苗也能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
据华中农业大学有关教授报道,通过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群落,结合454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自13个猪场的99份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的病毒群落,期望发现潜在的致病因素。检测出不同病毒的阳性率,其中阳性率最高的4种病毒有星状病毒、Kobuvirus、肠道病毒和小双节RNA病毒。
实验证实,猪群体质与其免疫相关,即猪群体质越好其产生抗体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同时做好引种前的疫病监测,严防有隐性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种猪入场内。加强对产仔房和仔猪保温间的温度和湿度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新生仔猪的护理,注意及早饲喂初乳。同时还应加强怀孕母猪临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饲料配比适当,不能突然更换饲料,消除一切不利的应激因素。
(2)重视母猪的免疫,要在每年10-11月份腹泻病高发前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初产母猪一定要完成2次免疫,免疫剂量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保护期,14天后要做一次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看是否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如果达不到抗体保护水平,一周后需重复做。
(3)加强圈舍消毒,改善饲养管理。大量临诊表明,猪群的死亡率高低、体质好坏和猪群恢复状况与猪群的饲养管理、猪的体重和环境污染程度都有密切关系。
(4)治疗。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隔离病猪,同时封闭猪场,对圈舍用烧碱、过氧化氢和百毒杀等消毒液紧急消毒,以消灭传染源,降低感染率。对病死猪只立即进行消毒、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将发病猪群进行隔离治疗。
由于该病易导致猪只失水,因此对症治疗时应尽早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电解多维,防止酸中毒,同时口服黄芪多糖增强猪群的机体抵抗力。肌注卵黄抗体1m L/头1天1次,同时与转基因因子配合治疗。
仔猪还要口服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可改善腹泻后紊乱的肠道微生物群,保障肠道健康。在饮水中还要按规定剂量加入土霉素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