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垦区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013-03-22 12:42李忠芹曹跃先黄永斌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二化螟飞虱父本

李忠芹 曹跃先 黄永斌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65)

江苏沿海垦区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李忠芹 曹跃先 黄永斌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65)

根据近4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江苏沿海垦区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农业与化学防治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防治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经国家“863”工程生物领域两系杂交水稻专家组认证,是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最适宜的制种区域,目前已形成3 000 hm2的商品化集中育秧,母本移栽、施肥、病虫防治、收割、烘干、加工等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制种生产基地,常年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 000 hm2,占盐城两系制种面积(6 700 hm2左右)的30%,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10%~15%,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探索研究江苏沿海垦区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优质种子、提高制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我们根据杂交水稻制种的实践,总结江苏沿海垦区水稻制种区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为大面积制种生产提供依据。

1 江苏沿海制种区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灰飞虱。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灰飞虱发生量大,灰飞虱的危害主要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作为传毒媒介,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的黑条矮缩病也有一定量的发生,局部田块受害严重,造成较大损失。

稻蓟马。秧田和本田初期是稻蓟马的严重为害期,其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且世代重叠,喜在幼嫩心叶上为害,易形成虫僵苗。

二化螟。本地制种区有二化螟、大螟、纵卷叶螟等常发性螟虫危害,但以二化螟为害最为严重,其发生趋势是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江苏沿海一代幼虫盛发时间在6月上旬至中旬,二代在8月上旬至中旬,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稻苞、茎秆等,制种田本田分蘖初期,危害父本,出现枯心苗、枯鞘,导致父本穗数不足,花粉量少,制约母本结实率的提高;母本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瘪粒增多,易倒伏,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

4)褐飞虱。近年来江苏沿海垦区褐飞虱呈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态势,如防治不及时、或防治质量差,将影响种子色泽,严重的造成“冒穿”,直至倒伏,影响制种水稻产量和质量。

1.2 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种传病害。杂交水稻制种种传病害以恶苗病、干尖线虫病为主。恶苗病苗期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本田发病,节间明显伸长,分蘖少甚至不分蘖,造成穗数不足、病轻的抽穗提早,穗型小而不实;干尖线虫病苗期症状不明显,孕穗后显症,如2012年新两优223父本,剑叶尖端渐枯黄,扭曲干尖,植株虽能正常抽穗,但矮小、直立,穗型较小,造成花粉量不足,每穗颖花少,制约产量的提高。

纹枯病。纹枯病是杂交水稻制种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限制因子之一,主要发生在制种本田分蘖盛期后,危害植株叶鞘、叶片、稻穗及茎秆,引起植株倒伏或枯死,造成花粉量减少,喷施“九二O”、去杂、防虫治病等农艺措施不便,不仅影响制种产量,而且难以剔除病粒,种子色泽差,种子质量下降。

稻粒黑粉病。由于母本大部分谷粒开颖角度较大,开花时间长,柱头外露率高,一旦气候适宜,在母本抽穗授粉至成熟期均可发生稻粒黑粉病,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本地区尤以y两优系列最易感病。

2 以预防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

2.1 选择抗性强的品种组合

制种时选择适应本地栽培的易繁易制的抗性强的父母本品种组合,如广两优香66、盐两优888、粤优938等。

2.2 严格植物检疫

亲本种子均由制种单位提供,调入时严把植物检疫关,防止病虫害随亲本种子传入制种区。

2.3 加强预测预报

在制种生产过程中,全面系统调查,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准确把握病虫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出长、中、短期发生趋势预报,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2.4 实施健身栽培

制种稻收获后,稻田深耕翻(耕深20 cm左右),铲除田边杂草,恶化害虫生存环境以及寄主,消灭越冬二化螟等幼虫;秧畦田早春在越冬幼虫化蛹高峰期灌水浸田3~4 d,杀蛹;精心管理,父本培育带蘖壮秧,单株带蘖2~3个,母本培育适龄壮秧;小麦收获后,适度耕翻(耕深15 cm左右),适时高标准抢插,6月20日前栽插结束,培育合理群体结构,父本插0.3万穴/667 m2,母本插1.7万~1.8万穴/667 m2,基本苗5万~7万/667 m2,父本成穗6万/667 m2,母本成穗18万~19万/667 m2;坚持“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氮磷钾配比合理,配合施用微肥,注重增施锌肥;浅水勤灌,开好十字沟,结合排水适时烤田,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灌水杀蛹,在二化螟初蛹期结合搁田或浅水层灌溉,降低化蛹的部位,进入化蛹高峰期时,灌深水15 cm以上3~4 d,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灌浆期防治褐飞虱时,灌深水15 cm以上2~3 d,抬升褐飞虱栖居高度,提高防治效果。

3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3.1 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灰飞虱。苗期防治灰飞虱,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的最主要措施,采用“避、断、治”的防治策略,加强对稻麦田四周、防风林带杂草化学防除,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以及病毒转移寄主;对麦田一代灰飞虱、杂草上灰飞虱进行药剂防治,压基数;狠治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控制危害,母本秧苗期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阻断灰飞虱迁入传毒,父本拱膜育秧,科学防治灰飞虱,治虫控病;抓好本田二、三代若虫防治,实施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坚持持效性好与速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药剂可使用25%吡蚜酮WP、40%毒死蜱EC、50%稻丰散EC、20%异丙威EC、10%烯啶虫胺AS、5%丁烯氟虫腈EC等。

稻蓟马。依据稻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在秧苗四、五叶期防治灰飞虱时,兼治蓟马,控制其危害,有虫株达15%~20%时及时防治,第一次防治后隔5~7 d再防1次,遇阴雨天应多防一次,用药种类以内吸型农药为主,选用50%稻丰散EC、25%吡蚜酮WP、5%丁烯氟虫腈EC等药剂,交叉使用农药,防虫僵苗的发生。

二化螟。加强预测预报,监控幼虫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的防治关键时期,狠治水稻前期,秧田和本田分蘖末期以前用药狠治一代,压低二代螟虫基数,关键打好出嫁药和本田移栽初期父本的防治,出嫁药首选5%丁烯氟虫腈乳油和10%稻腾乳油,带药下田,压低虫口基数。重视水稻后期二化螟的为害,防治枯鞘、枯心,防治方法是一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在螟卵孵化至1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二查枯鞘团密度,定防治对象田,螟卵孵化高峰后5~7 d,穴枯鞘率达0.3%~0.5%进行防治,用药以使用50%稻丰散EC、3%顺清WP、5%丁烯氟虫腈EC、48%毒死蜱EC及20.2%阿维三唑磷EC等为主。

褐飞虱。根据虫情监测和田间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挑治、兼治虫量发生一般的田块,全面防治虫量比较高的田块,压前控后,狠治上一代,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至3龄若虫发生盛期,交替选用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的10%烯啶虫胺AS、40%毒死蜱EC及速效性差持效性好的25%吡蚜酮WP等药剂,控制危害。

3.2 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技术

种传病害。浸种时用16%咪鲜·杀螟WP 500倍药液浸种,日平均气温18~20℃时浸60 h,23~25℃时浸48 h;催芽时及苗床严禁覆盖稻草,防止稻草上病菌侵染谷芽,确保防治效果,可有效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生育期内加强预报,把准防治指标:分蘖末期穴发病率达5%、拔节至孕穗期穴发病率达10%~15%时,及时喷药防治,在分蘖期、孕穗初期和破口抽穗期各防治一次,目前仍以10%井冈霉素AS为主,使用时要注意多喷父本,用足水量,注意喷稻株基部叶片,起到预防的作用。

稻粒黑粉病。防治时以不伤花器、不影响外观品质为原则,以下午3 h后用药最佳,以母本破口前3~7 d、母本始花期、盛花期及灌浆期防治四次为宜,以30%的爱苗EC、18.7%灭黑灵WP最优;注重重点环节的防控,如感病品种,适温、多雨、寡照天气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的环节,强化防治质量,均匀喷洒穗层,特别注意对下层穗的防治,扬花期如遇到大雨洗花,雨后及时补喷,有效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危害。

2013-02-19

李忠芹(1969-),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二化螟飞虱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