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的文献述评

2013-03-22 02:53翔王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编码样本

张 翔王 璨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2.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

国内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的文献述评

张 翔1王 璨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2.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

通过对2004-2013年间有关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进行检索、统计与文献内容分析,对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概念范式、机制探讨、共享平台、基础建设、核心技术、相关政策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此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研究特点与未来方向。

农业科技资源;资源共享;文献述评

1 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依靠科技改造、升级与优化传统农业,并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迎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到“城乡统筹”的重要转型时刻,农业科技资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深层次发展、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1]。

2009年5月,在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专家务虚座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强调了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与集成的重要价值,提出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使用、挖掘共享等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2]。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农领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有效共享、优化配置农业科技资源,推动农业发展的集成创新[3]。所以,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农业科技资源所有者、服务者、使用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的共享、集成,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积极提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的日益深入,农业领域的共享问题受到关注,相关的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加。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图书馆以及开放服务平台的发展,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梳理近10年(2004-2013)研究的进展,笔者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122篇样本文献,利用文献内容分析的方法,对领域内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依此指出命题研究的特点与未来方向。

2 相关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农业科技资源的理论范式、共享机制、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等展开讨论,并从政府宏观引导、法律规范保障、产学研合作、大数据中心建设、共享系统升级等方面提出各种有益的建议或对策,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事业的发展。现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列举如下。

(1)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概念与理论范式。农业科技资源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资源,其共享主要是指公开并整合各类型的农业科技资源,通过资源要素的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实现相对稀缺资源的高效使用与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持续创造更多的新资源,从而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创造出更大价值[4]。研究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资源共享理论、系统论、博弈论以及集成创新理论等[5-6]。杨传喜认为,我国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了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支持体系框架[1]。卓文飞提出,农业科技信息的共享与整合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并构建了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的集成创新服务模型[7]。邓军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提出以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为目的,构建服务定制、服务支撑、服务对象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型,从而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8]。除此之外,还有林乐宇等设计了农业科技信息的共享联盟模型[9]、陈志明等研究了资源共享型的农业科技企业之间的共生系统创新模式[10]。上述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拓展了现有研究的体系框架,为命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机制与平台建设。共享机制是共享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包括农业科技资源各主体(资源拥有者、使用者、服务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利益关联的协调、统筹与安排,包括了共享激励机制、评价监督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互惠协调机制、开放合作机制等相关内容[11]。关素梅等认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中存在人才激励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同时只有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配套待遇,才能有效推动科技人才资源的共享[12]。佟屏亚通过阐述“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思想内涵,分析了建立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的重要价值,提出了要加强建设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要建立针对各级农业主管官员或政府部门的问责监督机制,要注重长远绩效的考察[13]。张明龙等探讨了2007年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特别有助于健全我国农业基础科技研究、基层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并提出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是现今政府工作的重点[14]。另外,共享平台的建设、开放服务平台的构建等相关命题也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例如,卫建强探讨了山西科研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设想[15],张焕裕等探讨了湖南农业科学数据库、共享数据中心与开放网站建设的必要性[16],王缨借鉴《台湾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内容结构,阐述了闽台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架构与实施途径[17]。其他学者的研究对象还涉及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研建[18]、科技共享基础设施建设[19]、农业科技服务超市[20]等内容。

(3)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挑战与关键技术。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众多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的优化整合,但因为农村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农业生产者个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较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主客观原因,导致农业科技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共享[21]。例如,宋立荣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讨论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难的问题,阐述了传统政府性垄断管理的弊端[22];张芳分析了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共享意识淡薄、管理体制滞后、建设标准化程度低[23];庄乐林研究了边疆地区涉农网站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区域分布不平衡与投入资金不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4]。农业科技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共享离不开数据存储、加工与共享平台、涉农网站的建设,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系统布局与快速的网络传输,由此涉及许多技术性的手段、标准与设计。例如,林乐宇等在设计农业信息共享联盟模型中,专门讨论了“URI远程访问技术”、“异构数据库标准化方法”等核心技术[9];刘健宏与王缨发展了动态Web数据库策略在农业科技信息数据中的应用途径[25];陆全华等阐述了ASP. NET和SQLSERVER2000两项关键技术如何建构起共享信息系统[26];韦金河等提出了农业科技服务超市的多级信息网络架构标准[20];崔运鹏等介绍了元数据标准以及基于元数据标准的计算机著录方法[27]。

(4)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趋势与研究方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的兴起,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呈现出跨部门、多层次、大数据的特征。国内学者在云计算环境下,分析了云存储在农业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应用前景,并研究了云服务的未来趋势[28]。同时,未来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国家、区域层面的大数据中心,例如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系统升级,来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升整体信息服务水平[29]。另外,有关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30]。现有命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了案例研究、逻辑判断、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多种类型,例如唐研与徐淑良归纳了山东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农业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先进经验[31];张晓峰总结了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共享的现状[32];潘云洪等详细介绍了衢州市创新“农技110”的实践案例[33];杨传喜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建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模型[1];宋立荣等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调研所获得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数据做了分析[34]。总体而言,现有领域的研究仍以理论研究为主,数理统计、案例研究的比重相对较少。

3 研究设计

为了保证样本文献的统一性与代表性,选择专业性的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来源,并在文献梳理的同时,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对样本的内容特征进行识别,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归纳出近10年研究的趋势。笔者主要借鉴丁栋虹与张翔的研究思路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35]。

3.1 取样方法与样本特征

选择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作为数据库,同时明确文献类型为期刊或特色期刊,以“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作为主题词,或以“农业”与“科技资源共享”作为题名词,确定时间范围为2004-2013年间,经过中英文扩展检索得到147篇期刊文献。通过对初步检索的文献进行阅读,去除掉会议综述、著作评论、人物报道、研究简讯等非学术性的文献,最终获得122篇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样本。

样本文献分别发表在86家不同的期刊上,以农业类期刊占据最多数(31%)、图书情报类排在其次(21%),其中发表文献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3篇)、《农业网络信息》(6篇)、《湖南农业科学》(4篇),如表1所示。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图1)显示出该命题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均文献增长率为28.9%(因知网文献更新滞后与今年尚未结束原因,去除2013年)。

表1 样本文献的期刊分布(文献数大于3篇)

另外,样本文献中的作者分布没有集中趋势,共涉及114位作者(其中2人同名),仅有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刘春静1位作者发表了3篇以上的相关学术论文,合作发表的作者数量仅51位,尚不足1半,仅占全部作者的44.7%。

利用CNKI文献分析系统,将样本文献导入CNKI文献管理中心,选择分析功能,可以得到样本文献的特征分析报告,发现受各类课题资助的基金论文有11篇(有3篇受到多个课题的同时资助),占全部文献的9%,以国家级各类课题基金资助居多,共8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最多(4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排在其次(2篇)。

3.2 分类体系

为了方便对样本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需要建立内容分析的体系框架,笔者主要参照张翔、江永红、李洪的逻辑框架设计了相应的分析维度[36]。

笔者参照吴家喜对近10年国内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的主题分布,结合样本文献的具体内容,将分析维度划分为4个层次[37]。首先是依据农业科技资源的类型,确定为5个方面的不同资源: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与科技综合资源(包括前面若干种资源类型或直接命名为农业科技资源)5个二级维度;其次是针对研究的层次区分为:国际层次(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或者经验借鉴)、国家层次(从国家整体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区域层次(以某个区域或者省市为典型代表)3个层次;再者是具体的研究视角或主题内容,包括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范式、机制探讨、基础建设、核心技术、政策法律、其他主题6个方面;最后是研究方法的识别,涉及案例研究、数理实证、理论研究、其他方法4个类型。

图1 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折线图(2004-2013年)

3.3 样本编码

因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可能在统计分析样本文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所以采用二人编码法,对样本文献进行编码。编码工作由2名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课题成员独立完成,并采用编码一致性①来度量研究的信度。

(1)制作编码手册。邀请本学院相关研究的2名专业人员共同编制各级维度编码的定义与示例,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范围与若干个锚定句,制作编码手册。

(2)进行初步编码。请2名研究科技资源管理领域的学者按照编码手册对样本文献进行初步编码,按照事先确定的精确概念、锚定示例,依次区分出各级维度的编码,对存在歧义、短时间内未能明确的暂时定为“未定编码”。等到可以确定的样本文献全部编码后,依据事先的编码手册修正各级维度的定义、范围,特别是补充、完善锚定示例,以便后期正式编码工作的开展。

(3)开展正式编码。由笔者与另外一名合作者先掌握好编码手册的内容,并且在系统学习编码的程序与规则后,独立进行编码工作。编码过程严格遵守编码程序的要求,通过初步编码完善了编码手册,再通过正式编码,最终确定样本文献的类目归属。

由表2可知,编码表中的一致性水平全部在0.8以上,符合编码规则的要求,表明本次编码的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表2 样本文献的编码统计

因为采取了二人编码法,且单个指标“是或不是”两种情况的累计频数为244,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从表2中可知:(1)现有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研究主要聚焦在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讨论(占63%),例如涉农科技文献资源、农业科学数据、科技档案资源、网站信息资源等内容;其他资源类型,例如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等也都有所论述。(2)从研究层次上,命题的讨论主要以区域层次为主,分析某一个省市或地区有关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或相关对策的居多,主要涉及黑龙江、山西、四川等中西部城市;而吸收、借鉴或比较国内外研究情境、理论模式的非常少,仅为3%。(3)在研究主题分布方面,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建设研究比重最大(38%),主要围绕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库、涉农网站以及专业性图书馆、农村科技网络建设等基础条件、设施与平台展开研究;其他,例如政策法律方面的比重排在第二位(30%),主要是从专项法规条例、政府宏观政策等视角提出改进、完善的对策建议。共享机制(共享系统)、核心技术(元数据、动态Web或其他信息技术)的分析则比较少见。其他类型,则包括无法明确归类的专项调查研究以及部分涉及到多个视角的宏观论述。(4)从研究方法的类型上,理论研究占据绝对地位(77%),数理实证的比重非常少(仅1%),案例研究的数量也比较多(13%),包括了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典型案例或相关示例说明,具有较高的经验借鉴与推广价值。

4 文献内容分析

对国内研究现状的梳理,并根据样本文献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国内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资源共享理论、系统论、博弈论以及集成创新理论等,学者们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从不同的视角展开论述。有关该命题的研究,从资源类型来说,主要涉及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档案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等共享的讨论,在研究方向上,则是围绕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范式、共享机制、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政策建议等展开分析,研究方法包括了案例研究、逻辑判断、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手段,已经初步建立起领域的研究框架。

4.2 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

在2004-2013年近10年的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中,2004年到2012年间的文献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从最初的5篇发展到现在的29篇,年均文献增长率为28.9%。虽然2013年仅有6篇,但最新的文献更新时间仅为当年度3月,同时因中国知网的网上更新文献的滞后期有2~3个月,因此可以判断未来6个月时间,相关文献肯定有明显的增加。总体而言,近10年的文献年度分布反映出该命题研究的上升趋势。

4.3 研究的期刊来源与作者分布

通过对样本文献的特征分析,发现农业类期刊占据最多数(31%)、图书情报类的排在其次(21%),其中发表文献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3篇)、《农业网络信息》(6篇)、《湖南农业科学》(4篇),刊载论文数达到或超过3篇的仅有6种期刊,表明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尚未完全形成。另外,作者分布也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仅有1位学者发表文献数量达到或超过3篇,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总体而论,领域研究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论文成果在高水平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数量仍然有限。

4.4 研究的科技资源类型统计

依据文献内容分析的编码统计,可以发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研究的焦点(比重达到63%),主要涉及农业科技文献资源、农业科学数据、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涉农网站信息资源等。其他类型,诸如农业科技综合资源(比重15%)、科技人力资源(9%)、科技财力资源(7%)以及科技物力资源(6%)也都有所论述。相比之下,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共享的讨论稍显不足,未来需要加强与深入。

4.5 研究的层次分布

在研究层次上,以区域层次为主(64%),主要是针对某些省市区域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平台建设与政策建议的分析居多,涉及到黑龙江、山西、四川等中西部城市。国家层次的比重排在其次,为样本的33%,以整个国家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共享过程中的应用模式、服务体系、网络分布、共享机制,多为理论研究或政策探讨。而国际层次所占比重最少,特别是以中国为背景,吸收、借鉴与比较国内外研究情境、理论模式的非常少,仅为全部文献的3%。未来,跨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命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研究体系的完善。

4.6 研究的主题分布

从研究主题分布上,可以看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建设研究比重最大,为全部样本的38%,包括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系统、共享数据库、涉农网站、专业性图书馆以及农村科技网络建设等相关内容。政策法律主题的比重排在其次,为全部文献的30%,而理论范式的讨论也比较多见,占到13%,涉及基本理论、范式框架以及模型构建等相关内容。另外,对于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9%)、关键技术手段(7%)的分析较为缺乏,不到10%,其他类型则包括了无法明确归类的专项调查研究、部分涉及多个视角的宏观论述等,该部分占到样本的3%。以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的普及,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成为一个重点方向。

5 结论

(1)对研究方法而言,国内研究以理论研究占据绝对地位(77%),案例研究的数量也比较多(13%),但是数理实证的比重非常少(仅1%),反映了国内研究方法类型的局限性,明显缺乏实证研究、数理统计的应用。未来,研究方法的扩展与多样化发展,会进一步提高研究的效度与信度,这也是本领域应该强化的内容。

(2)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是未来应该着力扩展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等命题应该深入发展,资源共享离不开主体的能动性,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需要树立主动、积极共享意识,自然离不开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共享实施,更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来保障。现有研究的比例较少,需要加强此方面的讨论。

(3)扩展本命题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现有数理统计、实证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未来需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建设,强化系统论的应用,来构建本领域的总体框架,同时吸收、借鉴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例如,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率、效果的衡量与评价是否可以借鉴DEA方法的思想等。

[1] 杨传喜.基于系统论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0(4):75-78.

[2] 张宪法,翟勇,林友华,等.“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之浅见[J].农业科技,2013(1):9-12.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EB/OL]. [2012-02-02].http://www.china.com.cn/po licy/ txt/2012-02/02/content_24528271_2.htm.

[4] 苑庆山,黎鹏,梁健.湘桂农业发展的互补共生关系分析及其合作方向定位——广西与中西部邻近省区合作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4):271-276.

[5] 吴春.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集成创新能力建设[J].江西农业学报,2009(3):177-179.

[6] 李敬波,张立岩.论区域农业虚拟产业集群的信息管理[J].学术交流,2012(7):69-72.

[7] 卓文飞.论我国农业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的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2010(3):134-138.

[8] 邓军.农业科技服务定制模型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10.

[9] 林乐宇,刘磊,王石,等.信息共享联盟模型研究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8(1):1-8,23.

[10] 陈志明,徐彬,揭筱纹.“中道思维”与和谐共生: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 2012(6):105-109.

[11] 刘春静,高艳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探讨[J].职业时空,2012(10):47-49.

[12] 关崇梅,徐志英,党战平,等.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4):49-52.

[13] 佟屏亚.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中央吹响冲锋号[J].北京农业,2012(26):45-46.

[14] 张明龙,章亮,张琼妮.巩固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律基础——《科技进步法》修改内容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7-81.

[15] 卫建强.关于构建山西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4):10-13.

[16] 张焕裕,彭新德,杨信初,等.湖南省农业科学数据资源信息化途径与方法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7 (4):167-170.

[17] 王缨,刘健宏,许正春,等.“台湾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之探讨[J].台湾农业探索,2007(3):5-8.

[18] 唐研,封文杰,仝雪芹,等.省级农业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8-10, 14.

[19] 贾晓梨.加强科技条件建设促进吉林省五大产业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9-61.

[20] 韦金河,袁易之,周秋萍,等.江苏省农业科技服务超市信息化网络设计[J].江西农业学报,2013(5):123-126,131.

[21] 刘春静,何美然.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举措[J].学理论,2012(30):75-77.

[22] 宋立荣.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一种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角度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3-116,132.

[23] 张芳.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共享现状及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43-144.

[24] 庄乐林.新疆涉农网站信息资源整合问题[J].中亚信息,2010(1):66-67.

[25] 刘健宏,王缨.基于Internet的台湾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09(5):47-49.

[26] 陆全华,张鸿,余小燕,等.基于ASP.NET的水禽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8): 1655-1657.

[27] 崔运鹏,钱平,苏晓鹭,等.农业科技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及其计算机著录[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0(3):41-44.

[28]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1):40-43.

[29] 南卓铜,王亮绪,吴立宗,等.科学数据中心数据与知识集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0,(5):15-21.

[30] 熊大红,戴小鹏,沈岳,等.农业知识共享及其激励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06-108.

[31] 唐研,徐淑良.通过资源建设拓展图书馆延伸服务——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168-170.

[32] 张晓峰.略论农业科技档案的资源共享[J].中国档案, 2006(10):32-33.

[33] 潘云洪,张鑫,郭红明.农技110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农业科学,2011(1):178-181.

[34] 宋立荣,李思经.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中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0(6):1532-1536.

[35] 丁栋虹,张翔.国内团队企业家精神研究评述——基于文献分析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1):63-70.

[36] 张翔,江永红,李洪.科技创新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2(4):18-22.

[37] 吴家喜.近十年国内科技资源共享研究进展与述评[J].科技与经济, 2012(2):1-5.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Domestic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Research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Zhang Xiang1, Wang C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2.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01)

By 2004-2013 academ 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haring research papers retrieval, statistic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agricultural scientif c and technological paradigm and the concept of resource sharing m echanism s, shared platform, core technologies, in frastructure, related policies, summarizing research, to point out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haring features of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resource sharing, literature review

G311

:ADOI:10.3772/j.issn.1674-1544.2013.05.006

张翔(1989- ),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家精神与领导力。

安徽省软科学项目“安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及优化路径研究”(10030503051)。

2013年7月4日。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编码样本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生活中的编码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Genome and healthcare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