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柏才
(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
我们党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规定从小学生开始就要进行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考量,从落实的力度上下功夫,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做到整体思考、系统控制,建立协调机制,梳理内容体系,优化工作方略,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科学化,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效性。
建立协调机制,就是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局性和重要性,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地区或某些部门,而是通过建立地区协作与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在地区上全覆盖、在部门上全涉及,深入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关系到国家领土完整和稳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应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事情。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一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却相对有限,与党和国家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就覆盖的地区来说,主要集中于民族地区,尤其是集中于民族自治地区,其他地区开展相对较少;就覆盖的部门来说,主要是民族工作部门与教育工作部门,其他部门参与度不是很高;就覆盖的行业来说,也主要集中于民族工作行业和教育工作行业,似乎与其他行业关系不大。这种现状的存在,就使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影响的范围不够大,覆盖面不够广,也使得这项宏伟的事业与党和国家所寄予的厚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要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中来,以发挥各个领域的合力,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1.建立地区协作机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机制的建立,使东部与西部、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交流和协作日益频繁,也使彼此之间的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出现了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动局面。当然这种交流和协作主要是限于经济领域,其他领域的交流和协作还相对不够。但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地区之间在其他方面的交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交流理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优势,民族地区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可以以对口援助关系为基础,建立地区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作关系。这主要是要加强两地区民族工作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的协作,并以此为纽带,将民族地区业已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验传递给非民族地区,将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介绍给非民族地区;同时要加强两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人员之间的往来与交流,定期不定期地选派干部到双方相关部门挂职或任职,以加深非民族地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非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有序开展。除了建立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协作机制外,还可以建立民族地区与民族地区之间、非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协作机制,因为这些地区有着更多的相似性,面临更多同样的问题,通过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对于促进地区之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良性互动,将大有裨益。
2.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部门联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部门联动,既包括地区内部部门之间的联动,也包括跨地区部门之间的联动;狭义的部门联动,则仅包括地区内部部门之间的联动。本文所指的部门联动,是指狭义的部门联动,主要是民族工作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之间的联动。这种联动模式范围较小,影响也较为有限。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扩大部门联动的范围。要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就要进一步建立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现有的民族工作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之间的联动为基础,其他相关的部门例如财政、公安、司法、文化以及各相关社会团体等加入进来,建立本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专班,相互配合、统一谋划,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街道,同时各联动部门内部也要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表率,以带动和促进本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且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生硬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要么是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一部分内容传授给教育对象。前者往往不区分重点和层次,给教育对象造成了很重的负担;后者往往挂一漏万,满足不了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这两种倾向实效性都很低,都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实施。所以,必须在认真研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联系具体实际,适应教育对象需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为出发点,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提炼。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博大精深,从其内涵上来看,要紧紧抓住“团结”与“进步”做文章。这就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理论、历史与现实等层面,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体系予以精深挖掘与认真梳理。
1.精研理论体系。精研理论体系,就是要精心研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容,把握其理论基础、理论脉络与理论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去探寻,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去提炼,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去集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对象讲清楚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也是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民族问题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原则,其核心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2]其中,各民族共同繁荣讲的是民族发展问题。这就要将民族平等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内容。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2]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概括为十二个方面[3],它集中深入阐述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一脉相承的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的实质,重点讲清楚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号召、邓小平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的理论、江泽民“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共同”、“三个不容置疑”、“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等观点,尤其是我们党关于民族概念的新认识、关于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的新论断,等等。
三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的理论研究非常多,其中达成广泛共识的当属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费先生经过广泛深入研究,指出“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利益[4]。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必须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史,必须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现实意义。
2.挖掘历史资源。挖掘历史资源,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史,将历史资源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资源和载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4]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
通过对历史资源的挖掘,使教育对象深入理解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使教育对象深入理解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奋斗的基石,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发展的力量源泉;使教育对象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3.探究现实业绩。探究现实业绩,就是要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所取得的现实成就。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开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建国60余年来,我国的民族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坚持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汉族和少数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共同享有平等的权利与相应的义务,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二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充分保障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三是采取重点建设、重点帮扶和西部大开发等有效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加大力度促进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四是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大力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收集抢救了近百万余种的少数民族文化古籍,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应在探究现实业绩的基础上,向教育对象讲清楚团结是福、动乱是祸的道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除了必须建立协调机制、挖掘内容体系之外,还必须优化工作方略。所谓优化工作方略,就是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大工程观的角度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工作方略进行优化,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置于当下的历史方位,置于整个社会场域之中,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综合、实践、创造,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方略的综合最优。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规划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宏伟蓝图,这一战略布局适应了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是对我国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所以,要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工作方略,就要将其置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当中,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社会化、突出生活化、彰显立体化。
1.注重社会化。注重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掘整个社会蕴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素材,在“结合”上下功夫。一是将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与活动教育结合起来。课堂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传统载体,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教育对象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单靠课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和社会活动中去熔铸、巩固。这就需要将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与活动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三者的合力。发挥三者的合力,就是要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育为纽带,以活动教育为平台,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引导,又注重实践的感悟与认识的提升。注重实践感悟,就是要使教育对象深入社会、观察社会、感知社会、体验社会、领悟社会,进而感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重认识提升,就是要使教育对象通过参与文艺活动、交往活动、节庆活动、民俗活动、体育活动等,提升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认识。二是将自我教育与榜样示范作用结合起来。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自觉地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属于“自学”的范畴。这种“自学”既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也需要参照现实榜样。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现实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教育对象具有激发和触发的作用。所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多培育、发现和宣传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民族团结进步的榜样,引导教育对象以榜样为示范,对照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发挥榜样示范教育对于自我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社会化包括横向社会化与纵向社会化,前两种结合属于横向社会化的范畴,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则属于纵向社会化的范畴。所谓自上而下,就是要按照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贯做法。这一做法有利于统一思想,上下联动,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坚持。但单靠自上而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还不够,还需要发扬草根民主,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
2.突出生活化。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坚持党和国家主导,以政治层面为主,这也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特色,这种特色确保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治导向和顺利实施。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坚持政治导向的前提下,还要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突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活化,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由政治层面为主到政治、生活层面并重。这就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生活,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渗透性,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网络生活对接起来,使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网络生活成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将抽象的理论教育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形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大众化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讲出来,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微观性、亲民性;要将“理论”转化为“常识”,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尤其是要注意网络这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网络,以“三网融合”为契机,以互联网为核心,谋划网络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建立网络数据库,将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结合在一起,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资源共享,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增强网络教育阵地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3.彰显立体化。彰显立体化,就是要改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线性化、扁平化的做法,通过对整个社会系统不同层面的系统建设,进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彰显立体化,结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诸方面一起进行。通过加强经济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政治建设,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强大的政治基础;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强大的文化基础;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机制,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强大的社会基础;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总之,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该结合其他各项工作一起进行,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实效性。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2]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2).
[3]国家民委.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干部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9.
[4]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