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思路及实现

2013-03-21 01:12王培莲
声屏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达沃斯策划高铁

□王培莲

栏目责编:陈道生

大型报道主要指重大成就、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特殊活动等报道。之所以谓重大,其共同点主要是分量重、影响大。但因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点不同,其报道的策划也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要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策划新闻报道不等同于策划新闻事实

媒体搞重大成就报道驾轻就熟,但也不一定都能做到尽善尽美。策划时对场面壮观和形式活泼比较重视,这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分“添油加醋”反而不如“原汁原味”那样得到受众的认可,因为受众对报道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与我们策划的初衷南辕北辙。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策划不是新闻事实的策划,要以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为基础,不能削弱新闻的真实性,而是要突出成就的亮点,化解受众的疑点,确保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认可,并让受众感受到该成就给国民带来的利益。

基于这一原则,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大连电视台提前一个月就着手策划报道,确定了三点: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在高铁开通的前10 天,大连电视台就陆续推出 《大连北站准备就绪 迎接高铁运营》《新增调整线路 方便进出北站》等新闻,介绍高铁售票、信息查询系统及公交站点等配套服务设施等情况。在高铁开通之日,又全力推出《纵行大东北》特别节目,十几名特派记者在大连北站、沈阳北站以及哈尔滨西站分别设立直播连线报道点,实时播报哈大高铁运营情况。二是突出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这一亮点。大连电视台把此问题作为报道的重点,组织了《隆冬时节 哈尔滨铁路部门应对风雪天气有哪些应急预案》《大连-哈尔滨现场连线:哈大高铁:多种措施应对低温严寒》,插播小片《记者厂家探营:高寒列车如何打造》。演播室还请来了参与多个国家级高铁研发项目的大连交通大学教授兆文忠,介绍了高寒列车的设计难点和解决措施。整个报道策划体现出清晰的编辑思路,显现出超前的意识和独特的创意,多角度地挖掘出题材的深度,使整个报道有说服力,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三是重视观众的体会和认识。前期报道已经让人们有了高铁快捷的概念,但到底高铁给国民带来何等便利还得让乘客体验后再说。在高铁开通当天,大连电视台的记者分别在早上8 点多的大连北站,近中午时的沈阳北站,采访了陪同年迈母亲乘高铁从大连去沈阳的李爱琳。她的兴奋溢于言表:“以前开车去沈阳,时间要四五个小时,非常疲劳,花费也特别高。”“现在两个多小时,感觉特舒服。和在辽宁省射击队训练的女儿见面,吃个饭,溜达溜达,就带我妈往回赶。”李爱琳是记者在旅客中筛选出来的。这个记者即时采访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语言,真实旅程,都是对新闻素材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要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注意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跟进策划

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策划的诉求之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新闻时效性更是至关重要。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要安定民心。在自然灾害等突发性重大事件发生后,如果媒体不能及早报道,往往小道消息流传,致使人心不安。所以,传统主流媒体需要及时跟进精心策划,迅速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和主动权。2010年7月16日,大连市大窑湾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中石化大连分公司的大量原油流入大海。大连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及时赶赴现场,《新闻60 分》和《大连新闻》在第一时间分别播发了《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的消息,向全市人民传递了“胡锦涛、温家宝立即做出重要批示,张德江紧急赶往现场指挥灭火救援,辽宁省和大连市迅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全力组织扑救”的重要信息,起到了稳定民心的效果。

重大突发性事件不仅需要及时报道,而且应该步步紧跟,对事件的每一步发展都应跟进,特别是事件每一个拐点更应该着力报道。从大窑湾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到8月5日的21天里,《新闻60 分》和《大连新闻》的两档节目一天也没间断对这起影响全国重大火灾的报道。除了实时跟进火灾救援、海上清污进度外,还围绕起火原因策划了40 多篇主题报道,共播发新闻76 条。其中《原油泄露达50 平方公里“7·16”事故调查和清污工作全面展开》《28 艘工作船全面展开海上清污油污面积缩小至30 平方公里》《大连港受影响部分水域通航条件得到改善,全面恢复通航》《利用新型吸油毡加快海面油污清理速度》《“7·16”事故后首条30 万吨油轮靠泊 大连港全面恢复生产》《“7·16”事故未殃及渔业生产 大连水产品可放心食用》等报道,始终在做安定民心的引导工作。“7·16”事故的前期报道是围绕事故本身进行,而后期的报道就体现出由周密的策划带来的“梯级推进式”报道,即采用“连续”的方式,对同一内容的热点新闻事件的社会背景、趋势、走向作深层次的跟踪报道。不仅展现了群策群力、争分夺秒,坚决打赢海上清污攻坚战的决心和力量,连续奋战的感人场面,还体现了媒体搞好策划,积极跟进报道的作用。

要避免新闻的趋同性, 注意寻求独家新闻视角

随着采访、编辑、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播发的新闻趋同性现象严重,一家媒体想独享新闻或者垄断新闻几乎不可能,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节庆活动,大小不等、形式类似的会议、论坛,程序性的报道多,各媒体的报道更有诸多雷同。传统主流媒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加强新闻报道的策划,注意寻求独家新闻视角,通过同一新闻事实的独创性报道在“平”中取“优”,“优”中取“奇”。

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2007年年会“世界经济论坛成长峰会——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9月6日至8日在大连举办。这是中国内地承接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非官方经济论坛,国内外百余家媒体蜂拥而至。当地媒体也不甘落后。大连电视台为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报道达沃斯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大连,做了精心策划。

一是先声夺人。新闻频道提前半年就派出6 名记者,到世界经济论坛总部瑞士的达沃斯采访,并在6月20 号,推出40 集系列报道《从达沃斯到大连》,介绍达沃斯的基本情况,在观众中营造出大连电视台最了解达沃斯的印象。

二是拉近大连与达沃斯的关系。《达沃斯与大连的“双D”情缘》(注:“双D 港”是大连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达沃斯论坛上的大连新领军人物》《亮相达沃斯的大连企业》等报道说明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代表来大连并不是为了看美景、吃海鲜,而是助力大连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类报道有助于引导受众关心达沃斯夏季论坛。

三是扬长避短。由于论坛的主题是全球成长的宏观问题,内容和形式都比报道其他会议更难发挥电视报道的优势。为解决长篇大论的会议受众不爱看、生涩经济理论受众弄不懂的问题,大连电视台为论坛办的特别节目《风云新领军》推出了一个个与大连关联度极高的经济小专题,聘请专家及本地企业家联系大连实际进行解读,把短项接长。如《新领军者领略新领军城市风采》就邀请了大杨、路明等本地17 家成长型企业高管,通过达沃斯论坛捕捉经济发展脉搏,展现自身的成长魅力;《游大连看产业 达沃斯嘉宾寻商机》邀请参观考察了大连的港口物流、软件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的嘉宾代表,解读大连的城市个性与魅力,寻求与大连合作的契合点。晚间还邀请重量级嘉宾走进现场演播室,与主持人和评论员一起梳理当天会议的热点亮点,全面细致地解读论坛背后的故事。这些通过《年会头条》《年会直击》《热点透视》《首席播报》等小栏目,以独特的视角把论坛消息呈现在市民面前。

就这样,大连电视台瞄准了达沃斯与本地受众的心理距离,找准了达沃斯与本地受众的心理接近点,一步步地化远为近,使整个报道声画并茂,既有电视特色,又体现深度;既有声势,又有感染力,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同质化竞争中拔得头筹。

猜你喜欢
达沃斯策划高铁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高铁会飞吗
达沃斯“危机会议”冒雪举行
人地百米建高铁
直企闪耀达沃斯
本期策划
达沃斯把脉中国经济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