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的中国给世界传递的是正能量

2013-03-21 08:49周余云
当代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世界

■ 周余云/文

复兴的中国给世界传递的是正能量

■ 周余云/文

一个复兴的中国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否跳出“国强必霸”的传统定式,超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对外政策取向如何?中国如何在国际关系中运用自身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其参与国际事务将遵循什么样的路线图?这是国际社会围绕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国际社会希望能从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和领导人的换届交接中获得解读“中国向何处去”的密码。党的十八大以积极而自信的姿态、从容而坚定的语言,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

一、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是延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任何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都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把握和对基本国情的判断上。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鲜明特征,中共十八大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坚持二分法: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仍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在中国国情、国际属性和内外环境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大的判断:一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是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认识,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取向将是变与不变、延续与创新的统一。

从政策延续性的角度看,十八大报告在对外关系方面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外交在为国内改革开放谋大局、化矛盾、求合作、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些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对外方针政策,将继续坚持,不放弃、不动摇。因此,十八大报告再次郑重宣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政策主张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结晶和升华。

同时,十八大在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总体框架不变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政策新理念:

1、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如何从人类的视野并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当今世界?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这种世界发展大趋势,推动着世界从群雄争霸的割裂状态走向实现整体性发展,国际社会已从“丛林世界”走向“地球村”;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国际社会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威胁着整个人类社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置之度外、独善其身,世界已形成了相互依存、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命运共同体中,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只有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的公平正义、共同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为大会会场。

2、提出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全球合作。

自从威斯特法利亚国际体系形成以来,大国崛起进程中往往因为安全压力的增长,合纵连横成为缓解或化解外部环境压力的一种战略选择。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结盟关系又往往会演化成军事对抗集团,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与以德、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等组成的同盟国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这些军事对抗集团的存在撕裂了国际社会,妨碍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更加平等均衡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这种新型伙伴关系排除了恃强凌弱、你主我从的不平等关系,是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均衡关系,其着眼点是立足于全球层面、致力于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

3、提出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努力使自身的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中国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破解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十八大提出要建立长期健康稳定的新型大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意味着不因一时一地的偶发事件、局部事件而逆转,而是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在摒弃“零和”冷战思维基础上,加强战略沟通,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当前,中美关系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大国关系之一,其代表性意义就在于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正如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所认为的那样,“美中关系的实质是新生力量与头号大国之间的关系”, 美方也认为美中要建立一种“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最佳平衡”的大国关系。在处理周边关系时,十八大报告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一方面继续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因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朋友可以选择,邻国却不能选择;另一方面提出要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21世纪的亚太需要亚太国家的共同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映照出中国的大国胸怀,不只是一心一意谋取自身的发展,而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在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时,十八大报告提出,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另一方面,原有的国际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的现实,因此,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4、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夯实发展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时代风云变幻莫测,中国正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变局,这样的大时代需要新的立体式大外交。所谓立体式大外交,从广度上看,它的工作对象是全方位的;从深度上看,它的工作内容是多层次的;从方式上看,它的工作渠道是多样的;从主体上看,它的参与者是多元的。不断发展的中国需要在急遽变化的世界中,不断探寻既适合时代特点又能满足我国外交任务的新的外交形式,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交资源。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在发挥政府外交主渠道的同时,注意发挥公众在外交中的参与作用,搭建人文外交平台,传播我外交新理念,展示我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际形象。此外,也将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交往,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

二、复兴的中国给世界传递的是正能量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30多年。中国的发展既得利于自身的改革开放,也受益于与外部世界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中国人民在努力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懂得反哺国际社会。回顾过去,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累计汇出的利润是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2006年,中国还只是70个国家的大贸易伙伴,而到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124个国家的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2012年6月,中国决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以帮助该组织在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拥有充足资源。在当前世界经济依旧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力而为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经常性接受中国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有123个,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地区稳定做出了贡献。1990年,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向联合国中东维和任务区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截至2010年12月,共参加1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7390人次。

目前,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对外战略走向产生诸多疑虑:中国崛起对国际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会成为国际社会的伙伴还是对手?有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正深陷“地区政治大洞”,炒作中国在维护主权、领土、安全和海洋权益方面“展示肌肉”,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要求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面对凡此种种疑惑和疑虑,十八大报告给出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路线图。

——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当代中国的发展无疑已成为牵动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从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的应对者、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权重越来越大,无法排除中国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安全和环境问题。在全球治理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积极”:一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二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三是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6世纪以来,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法国、俄国、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相继崛起,上演了大国轮番争霸而又相继衰落的历史活剧。中国会认真汲取历史上大国衰败的血写教训,超越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等近代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老路,郑重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庄重宣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责任编辑:魏丹丹)

[1]“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总结公元前5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两国发生的战争时提出的。修昔底德认为,这场发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战争未能避免的原因是雅典实力的日益增长,以及这种增长在老牌强权斯巴达引起的恐惧,最终导致了战争。其现代意义隐含着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这种无理性的对峙使冲突变得不可避免。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世界
指尖上的大国工艺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