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2013-03-20 04:26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凤城教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方针政策初级阶段母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凤城教授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重大的理论创新因其是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或明确讲过,但解决的却是在实践中凸显出来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则性问题,且架构完整,内容系统,因而对中国革命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在我党的历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可大体归纳为四个: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丰富、明确于30年代中后期。按照当年对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的理解,这一理论属于“异端”,但它却是长达十年试图在城市建立政权的努力失败后,基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认识,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认识。正是由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才会有根据地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和不断完善,才会有在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建设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考,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一理论作为前提,很多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观点便不可能产生或者系统化、明确化。这一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战略性转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在总结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理论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便会失去依据。这一理论的战略意义、出发点和前提地位,是许多具体观点、方针政策的理论母体和政策母体,是它们的依据,并因为它们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巨大的创新性贡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我党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战略性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实践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虽然这一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突如其来的,但是它一旦明确并经过党的代表大会的不断重申,意义则不同以往,它就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成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成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的依据或母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党理论史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客观地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的认识,着重于阶级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道理很清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兴趣和精力集中于对19世纪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理论依据和出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

猜你喜欢
方针政策初级阶段母体
蒲公英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级阶段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电力数据通信接入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充分激发知识分子的潜能
基于文化语言学 “习式演讲”的批评性隐喻分析初探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